第十九章:当阳桥张飞退敌 汉津口刘备合兵

换源:

  赵云大闹长坂坡,一路之上东挡西杀如若无人之境。曹兵不放冷箭,起初赵云并未察觉,冲阵许久纵使赵云武艺高强也觉得浑身酸软竟有后力不继之感。眼前曹兵兵如兵山,将似将海连绵不绝。怀中阿斗本是有微弱哭声。此时也悄无声息。赵云心中泛起一阵绝望,眼见身上马匹伤痕累累,却无雕翎羽箭,虽然不知为何曹兵不放冷箭,再次策马冲阵却已生了必死之心,曹军的刀枪剑戟尽数袭来,赵云却不再躲闪,只是拼命催马向前,直奔当阳桥。如此一来曹兵反倒束手束脚,越发的抵挡不住。不知不觉之间竟然真的让赵云冲出了层层包围,一路逃到当阳桥。

赵云到得桥边,已是人困马乏,浑身上下血流如注,见张飞挺矛立马于桥上,赵云大呼喝“翼德助我!”

张飞眼见赵云打马而来,口中不住呼喊,知道赵云已是强弩之末,一举手中丈八蛇矛冲着赵云喊道“子龙速行,追兵我自当之。”

赵云纵马过桥,马行渐缓,不过二十馀里,只见刘备与众人正于树下修整。赵云滚鞍下马伏地而泣,刘备只见赵云浑身浴血亦是泪如泉涌。片刻赵云喘息稍定,对着刘备说道“主公,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周平川护着夫人死战不退,二人共同陷入敌阵了。吾只怀抱公子,身突重围,初时公子尚在怀中啼哭,现在却不见动静,想来连番厮杀误伤了公子,怕是命不能保。”说罢解了护心镜,仔细观望原来阿斗已然睡着。赵云颤声道“公子无恙,公子无恙。”遂双手托着阿斗递与刘备。

刘备接过阿斗掷之于地怒声道“为这孺子,险些损我一员大将!”

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赵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刘备搀起赵云又说道“周宁武艺不精,失陷敌阵如何能保全?如此忠贞之士却遭此大难,皆是我之过也。”

赵云面露悲色,对着刘备说道“主公此言差矣,昔日平川为我设计一套铁浮屠,只为冲阵所用,我却为甲胄过于沉重不利施展武艺,故而未做采纳,若听从平川所言,有那重甲护体说不得能将夫人带回。”

却说曹兵追赵云至长坂桥,领军之人正是文聘。文聘追至桥头,只见对面一将乃是张飞,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张飞身后树林,尘头大起疑有伏兵,便勒住马不敢近前。

片刻功夫,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俱至,只见张飞怒目横矛,单人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犹豫不定俱都不敢近前。遂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曹操得了禀报,将周宁之事暂且放下,驱马从阵后而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得曹军后阵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观阵。

张飞厉声暴喝“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惊雷,曹军闻之,尽皆胆寒。

曹操急令左右去其伞盖,手捻胡须口中说道“昔日白马。吾曾闻云长所言他有个三弟,姓张名飞字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

话音未落,张飞再次暴喝“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前来决一死战?”

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又见张飞身后树林之中烟尘滚滚恐有伏兵,颇有退心。

张飞望见曹操军阵隐约散乱,手中蛇矛向前一指,大喝发问“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跌于马下。

曹操见状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向西而散。一时间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死伤不计数。

夏侯恩肝胆俱裂落马身亡,曹操惧张飞之威,马往西走,一路之上冠簪尽落,披发奔逃。张辽、许褚催马赶上,扯住曹操马上辔环。张辽疾呼“丞相休惊。张飞一人,何足深惧。回军杀将过去,张飞虽勇,如何抵挡?刘备已是穷途末路,必然一战可擒。”

曹操听闻张辽劝诫神色方才稍定,乃令张辽、许褚再至长坂桥探听消息。

张飞立马当阳桥,独拒曹兵,眼见曹军一拥而退,却不追赶。唤回树林之中原随二十馀骑,摘去马尾树枝,将桥梁拆断,然后回马来见刘备。将当阳桥头退敌断桥一事一一分说。

刘备略做沉思说道“三弟勇则勇矣,可惜功亏一篑。”张飞不解问其缘由。

刘备回答“曹操多谋,三弟拆断桥梁,不久曹兵必至。”

张飞心中狐疑问道“曹操被我一喝,倒退数里,须臾之间安敢再追?”

刘备长叹“若不断桥,曹操恐有伏兵,进退之间需得计较,拆断了桥,曹操料我兵微将寡无力埋伏,必来追赶。曹操势大有百万之众,即使填江而过,亦非难事。小小断桥安能阻之?”说罢即刻起身,从小路斜投汉津,望沔阳路而走。

曹操使张辽、许褚探长坂桥消息,用不多时收到回报“张飞已拆断桥梁而去。”

曹操懊恼,张飞断桥而走,乃是心怯,伏兵之事,怕不是子虚乌有。遂传将令,速搭三座浮桥,众军士再不修整,火速进兵。

李典进谏“此事恐是诸葛亮之谋,不可不防”

曹操听了李典进谏,哑然失笑“张飞一勇之夫,能有何谋?”遂传下号令,三军无需胆怯今日定要生擒刘备。

刘备一行将至汉津,忽见后面尘头大起,鼓声连天,喊声震地。

不消片刻有人来报,曹兵衔尾而来,此时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刘备不敢耽搁,急命赵云准备迎敌。曹操下令三军“今日刘备乃是釜中之鱼,阱中之虎;若不就此时擒捉,如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矣。众将务必努力向前,如有畏敌不前者皆斩。”

众将领命,一个个奋威追赶。忽然山坡鼓声大作,一队军马飞出,只听一声大叫“曹军休走,某在此等候多时了!”

曹操抬头望去。只见当头一员大将,手执青龙刀,坐下赤兔马,正是关羽关云长。原来是关羽去江夏寻得刘琦,借得军马一万,探知当阳长坂大战,特地从此拦截。

曹操一眼见关羽拦路,心中当即一惊,勒住马头回顾众将“苦也,此番又中诸葛亮之计!”传令大军速退。

关羽尾随追赶十数里,即回军保护刘备众人到汉津,汉津渡口已有船只等候。关羽请刘备一众至船中坐定。关羽问道“二嫂嫂如何不见?”刘备诉说当阳之事,赵云携阿斗单骑冲阵,周宁护夫人身陷敌围。动情之处潸然泪下。

关羽长叹说道“子龙,平川如此忠义,我等义结金兰不遑多让。子龙平安归来已是大幸。只可惜平川如此年少却折在此处。昔日许田围猎时,若从吾意,何有今日之患?”

刘备黯然只说道“往日种种,今何复言,只怪当时投鼠忌器。”

正说之间,忽见江南岸战鼓隆隆,舟船如蚁,顺风扬帆而来。刘备大惊。忙昂首远眺,船只渐近,只见一人白袍银铠立于船头,来将大呼“叔父别来无恙,小侄来迟了。”

刘备定睛观瞧,乃是刘琦。刘琦过船俯身下拜“闻叔父困于曹操,小侄特来接应。”

刘备大喜,遂与刘琦合兵一处,放舟而行。在船中正诉诸般,忽得军士来报,江上有战船一字摆开,乘风唿哨而至。

刘琦惊疑说道“江夏之兵,小侄已尽起至此。今有战船拦路,定非曹操之军,若是江东之军。如之奈何?”刘备并不答话,乃出船头观望,只见一人纶巾道服,坐于船头,竟是孔明。孔明背后立着孙乾。刘备心喜,请二人过船,问其何故却在此处?

孔明答言“吾至江夏,先令云长于汉津登陆地而接应。复请刘琦公子率水军水路再来接应,调令完毕却遇见景升旧将守着刘琮来至江夏。一问方知,周宁在襄阳舌战叛臣,唇枪舌战之下,刘琮心生悔意。竟然趁曹操召见之机,与那王威金蝉脱壳来投江夏。事关重大,本应对二人好生安排,可是主公这边军情如火不可耽搁,遂带二人同往夏口,夏口守军一见刘琮,不作推脱尽起三军前来相助。”

刘备心中大定,至此三方军马合为一处,共商议破曹之策。孔明言道“夏口城险,颇有钱粮,可以久守,主公可先带刘琮且到夏口屯住。长公子自回江夏,整顿战船,收拾军器,为掎角之势,可以抵当曹操。若众人共归江夏,则势反孤矣。”

刘琦插言“军师言之有理。但愚意欲请叔父暂至江夏,先断我与刘琮家事。家父殡天,蔡氏假传遗命,荒唐之下荆襄数十万人马竟然不战而降,举兵降曹。今刘琮翻然悔悟,理应昭告荆襄,刘家仍是荆襄之主,各郡之地须听刘氏号令。如此整顿军马停当,叔父再回夏口不迟。”

刘备略做迟疑便应道“贤侄之言亦是正理。”遂命关羽引军五千守夏口。自带孔明,刘琦,刘琮同归江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