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春节前后

换源:

  春节前的半个月,街道周边的氛围愈发显得喜气洋洋,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欢乐而温馨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受到节日的临近。街边高高悬挂的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温暖而柔和的光芒,仿佛在向每一个路人传递着节日的祝福;家家户户窗上贴着的那些笑脸窗花,精致而生动,每一片都像是手工艺人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无不透露出每个人心中那份难以言喻的愉悦与幸福。至少从表面上看,大家都是一副喜笑颜开、欢天喜地的模样,彼此间互道祝福,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这浓厚的节日气氛所掩盖。然而,反观我自己,内心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心里满是无尽的忧愁与烦躁,那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像一团乱麻,着实让我感到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一切。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孩子的病情尚未痊愈,总是隔三岔五地发低烧,让人时刻感到忧心忡忡,生怕病情会有所反复。每次看到孩子那苍白的脸色和无力的小手,我的心就像被针扎一样痛,眼泪不由自主地涌上眼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担忧与无奈。而孩子的爸爸依旧我行我素,只专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情,对家里的事务全然不管不顾,仿佛一切都与他无关,仿佛这个家只是一个他暂时停留的驿站。孩子的医疗费用早已耗尽了我本就不多的积蓄,每次向他开口要钱,他总是冷冰冰地回应:“你不是有工资吗,你不是挺有钱的吗。”每当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愤怒,真想一走了之,不再理他,但为了孩子,我只能强忍着怒火,继续在这个家中忍耐下去,心中充满了无奈与委屈,仿佛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牢笼中。

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街道上那些收废品的小贩们也都纷纷关门回家过年了,街道变得冷清了许多,往日的喧嚣与热闹不复存在。然而,孩子的后妈却依旧坚持出去捡那些废旧纸箱,仿佛家里的经济状况需要她这样去做,哪怕是在寒风中也不曾停歇,她的身影在冷清的街道上显得格外孤独。那天孩子的爸爸没有出门,我带孩子出去散步时,便随口提了一句,让他后妈别再捡了,毕竟收废品的都走了,捡回来的东西在家里堆放大半个月,实在不太合适,既占地方又不卫生,还可能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没想到,孩子的爸爸一听这话,立刻反驳回来,声称房子是他买的,他想放什么就放什么,我无权干涉,语气中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霸道。我反驳道,他儿子还在还房贷呢,谁知他爸更加理直气壮地回怼,说他儿子才还几天房贷,轮不到我在这里指手画脚。我不想和他继续争吵,便带着孩子去广场玩了,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远离这令人窒息的氛围。可心里却感到疲惫不堪,真想逃离这个令人窒息的家,远离这些无休止的争吵,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

第二天,孩子的爸爸带着他的后妈回老家乡下过年去了。按理说,过年通常是在老家过的,他们回去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毕竟传统习俗如此,家人团聚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重要的节日仪式。而我们春节只有七天假期,还要值两天班,所以实际上我只有五天的假期,时间显得格外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想浪费,希望能和孩子度过一个温馨而快乐的假期。假期总是过得很快,即便在春节,我也不想在老家多待,总觉得那里并不是我真正的家,没有那种温暖和归属感,反而让我感到一种莫名的疏离,仿佛自己只是一个过客。

于是,初二我就带着孩子回我爸妈家了,初三又回到了新房。一开门,我吓了一跳,孩子的后妈居然在这儿。按理说,他爸妈应该在老家待着,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总感觉有些不对劲,心中隐隐有些不安,仿佛有一股不祥的预感,让我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脑海中闪过各种可能的糟糕情况。

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会带着孩子一起去上班的地方。孩子特别喜欢和我一起上下班,他的依赖与亲近让我倍感温暖,仿佛所有的烦恼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了,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柔情与爱意。看着他天真无邪的笑容,我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心中充满了满足与幸福,仿佛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孩子上幼儿园那段时间,我最为省心,早上送他去幼儿园,下午下班再去接他,日子过得还算平稳,虽然平淡但也充实,生活中有了规律的节奏。只是每次交幼儿园生活费时,他总是极不情愿,总说要攒钱给孩子上小学用,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担忧,仿佛每一分钱都要精打细算。其实,写了这么多,我最不愿提及的就是钱的事。无论何时,他对钱都格外计较,好像我是个爱财如命的人似的。哼,谁不喜欢钱呢,有钱确实能解决很多问题,这个道理我早就懂了。也正因为钱的问题,“离婚”这两个字在我心里扎根得越来越深了,仿佛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结,让我夜不能寐,心烦意乱,甚至有时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仿佛生活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