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金殿问礼

换源:

  “更不能带着皇帝往你设的局里跳。”

沈成明说到这,转向姬姒意,语气平了一点。

“陛下,您是皇。”

“政绩该查,但不能砍错了柱子。”

“柱子砍断了,屋塌了,谁都活不下。”

“这不是护短。”

“是护这个朝——不崩。”

说完,他站回去,桌上一摞文稿,代表“礼纲新议”。

一殿静得出奇。

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李洵玉,等他回嘴。

他没立刻起身。

他只是把桌上的那份“肃亲王副印伪造卷”拿起来,朝前一步,啪地放在殿前。

“沈公说得好,礼是救命的。”

“那我问一句——这上面三十七个死户,是礼救的?”

“这些人的户籍,是哪年礼部批的?”

“调令是谁下的?”

“账是谁抄的?”

“你今天说我不能带皇帝跳局。”

“可他们——已经跳下去了。”

“你们不敢跳,我来跳。”

“你们不敢看,我拿火把照。”

“你们说我是要拆柱子?”

“对,我就是拆。”

“这朝堂的柱子,十根里八根是空的,里头全是尸体。”

“你要是敢说你十年前立的那份‘亲王银调制’,没有一条假账,我现在就跪下。”

“你说政绩司不能干政。”

“我也说一句——你们礼部,别再拿死人当圣人。”

他一句句,不吼不闹,但每一条都像刀子往地上扎。

最后他抬手,从袖子里抽出另一份纸。

“这不是我写的。”

“是肃亲王府一名旧吏昨夜投供,签名画押,说副印是他亲刻的。”

“他在供词最后写了一句话——”

“‘王爷说,印假的不要紧,反正没人敢查。’”

“现在我查了。”

“你说我越权?”

“那你们就越死。”

“今日之后,若金殿不设限,那我就继续贴。”

“皇亲再大,只要吃民银,用假印,签假账——都得进我账本。”

“这事——没得商量。”

殿里鸦雀无声。

沈成明没再说话。

他手指扣在那份“礼纲议录”上,却没交出去。

因为他知道——他输了。

不是输在理,是输在气。

李洵玉一句“尸体做柱”,把所有人都堵住了。

没人敢接。

姬姒意终于开口:“今日之议,到此为止。”

“政绩司,不设限。”

“礼纲不废,但不得干涉账册调阅。”

“玉册,归政绩司封录一份,太常署备案。”

“肃亲王一案,继续查。”

“谁敢拦——先问我答不答应。”

她说完,站起身,袖袍一甩,转身出殿。

百官低头。

李洵玉也不再看谁,只把桌上那份副印供词,递到内侍手里。

“呈上去。”

“明天,我贴‘藩属田产’。”

“你们不是要线吗?”

“我今天给你们画好了。”

“皇亲不是不能吃饭。”

“但别吃死人碗里的饭。”

金殿议礼结束那天中午,沈成明没进内阁,也没回西山。

他一个人坐在太常署西侧那间旧书斋里,手边摊着那份被女帝压下的“礼纲议录”,茶都凉了三盏,还是没动。

他知道,他输了。

但输的不是没道理,是他讲的道理没人听了。

这一局,不是讲礼。

是讲命。

当天傍晚,京中出了件怪事。

礼部连夜召集了太常署、吏部、户部、太学、国子监、藩府六个系统的中官,全封闭开了一场“旧礼协调议”。

议的不是账。

议的是政绩司——

能不能贴到祖谱头上去。

一共四个议题,全写在那份密卷上:

一、政绩司贴榜是否扰乱礼制秩序?

二、政绩司查账是否应设边界?

三、玉册账属皇家密档是否应归入政绩?

四、政绩贴榜是否需走内阁核批?

这份卷子起了个名字,就四个字:

【金陵四议】

但意思很清楚——你李洵玉砍得太狠了,该让你收一收了。

这封卷子第二天一早送进内阁,接着又送去昭阳殿。

孔卿白押了一句“望陛下慎重”,沈成明后头也盖了个“附议”。

这等于朝堂中轴两大派,已经联合站出来给政绩司下套了。

李洵玉早上收到密卷,没看完就扔了。

“杜世清。”

“在!”

“今天调哪一卷?”

“回大人,是东藩世子‘借粮未还案’,账面虚列调银两万,至今未见归还。”

“贴。”

“今早就贴?”

“你以为我收手?”

李洵玉头也不抬:“他们四个议题不就是让我们别贴?”

“那我就贴给他们看。”

“他们现在急了,不是因为咱查得多。”

“是他们怕——咱贴出来的,百姓看明白了。”

“你看看外头,每天政绩司门口的人是不是比庙会还多?”

“这不是查账。”

“这是——夺话语权。”

“他们现在怕的,不是死账。”

“是话。”

当天下午,政绩司门口贴出:

【东藩世子借粮案】

【案号:亲账·乙十九】

【东藩世子于天启七年至九年,三次借拨‘应急赈银’,名义为灾后抚恤,实则未归还,未入账,未备案。合计银两万四千三百一十两。

户部、兵部、太常三署未见回签记录,藩府账本上登记为“赈后通融”。

民间却查实三年内无一赈粮发放。】

贴出来后,政绩司门口炸了。

跟前几天不一样,这次不是看,是问。

“这人还在任吗?”

“银还回来了吗?”

“百姓名字有没有登记?”

“朝廷有没有人管?”

中午前后,百姓自发在政绩司门口写牌子:

【谁吃灾银,谁赔命】

【账不查清,朝不为政】

【谁敢撕榜,百姓追家】

这玩意儿传到户部、礼部,吓得有人连夜调人手去监榜,生怕百姓真干点啥事。

入夜,昭阳殿。

姬姒意坐在书案前,翻着那份“金陵四议”,手头一支朱笔,却迟迟没下。

她知道这封折子不简单。

这是礼部、户部、太常、内阁,第一次联名“规劝”。

她如果批了,就是默认政绩司越了线。

她如果不批,就是撕破朝堂最后那层皮。

但她没等太久。

因为,政绩司送来了新的数据——

礼部尚书卢茂春三年账,七案未报,其中两案涉及贡举舞弊,四案涉及祭礼银走账,还有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