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灾民越来越多,怎么回事?

换源:

  “采矿?采什么矿?”

在万丹心的人生字典里,他跟“矿”这个字离着十万八千里。

除非是金矿银矿,那么他会派人去开采。

此时,一股不好的预感狠狠来袭——

这厮不会是要把自己……

“一人一天开一吨矿出来,开满五百吨,我就放你们走。”

“哎呀,”林衡升已将这五万劳动力安排了个明明白白,只是:

“这么多人呢,就是喂稀饭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怎么办呢。”

董铁牛瞧见了林衡升脸上露出的苦恼,他也苦恼的掰算起手指头:

“庄园里的猪,吃三斤红薯能长一斤肉。”

“他们吃三斤红薯能开出一吨矿的话,我寻思红薯拿来喂他们,比喂猪划算一点儿。”

万丹心人都傻了,把他跟猪相比???

放肆!

放肆!!!

“你说的对,”林衡升却是微笑赞许:

“三斤还是太多了,两斤吧,每吨矿消耗两斤红薯比较划算。”

“就交给你来安排了,务必赏罚分明,保证产量。”

“是!”董铁牛接下这个任务。

“什么呀!”

万丹心慌了,一天开采一吨矿?不如直接要了他的命!

“你把我当什么了!你狂妄!”

他愤怒叫嚣起来:

“就是五万头猪!你也难控制!更何况……”

“是啊,”林衡升嗤嗤的笑:

“你们还不如猪呢,若真是来了五万头猪,猪还知道冲撞。”

“猪可不会成建制被捉。”

王权贵从臭气熏天的刺鼻气味中苏醒时,人已被拖进一片不毛之地。

四周寸草不生,只有嶙峋的岩石和黑漆漆的巨大地坑。

“这是……煤炭矿?”王权贵揉着自己发疼的脑壳,第一反应竟是欣喜。

因为煤炭矿可不容易找,而但凡找到了一个,这辈子的荣华富贵都有保障了。

这么高兴的想了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

煤矿不是他的,是别人的。

他怎么在这?

“咦,万大人?”王权贵终于瞧见万丹心了,他满脸问号的问道:

“咱们怎么在这儿?”

万丹心一直在愤怒的琢磨怎么逃跑,听见王权贵的声音,他更是怒不可遏:

“都怪你!要不是因为你来镇州告状!我就不会过来!”

“我不过来!就不会被捉!就不会被抓到这里来挖矿!”

王权贵被劈头盖脸的咒骂给骂懵了。

懵了许久才反应过来,娘类,我被捉来挖矿了?

就没吃过这种苦!我竟然被捉来挖矿了?

“咕咕~”

惊吓并迅速琢磨逃跑这件事间,肚皮却不争气的咕咕了起来。

董铁牛带着一百多炮手亲自在此督工,个个肩扛铁筒炮。

敢跑的直接奖励一个原地粉碎。

扛炮的同时,还各牵着一辆驴车,驴车上全是背篓和筐子。

筐子里是煮熟的红薯,背篓则是用来采矿装运的。

“吃饱了就干活,装满一背篓是五十斤,先采够四十背篓的,就可以放工歇息了。”

说罢,炮手们牵着驴车,将红薯陆续发放。

王权贵瞧见面前的脚下“啪叽”落下一颗红薯,饥饿之下,他下意识的捡起来。

三下五除二的给吃了个干净。

万丹心也如是,并一边吃一边琢磨该如何逃跑。

等他成功逃离,并向朝廷告发花山县造反!

你们全都要给我死!

然而他想的太美了——

四周全是峭壁和荒山,而偌大的矿场四周,也早已构筑起刺铁丝防线。

虽仅百余炮手在盯梢,但如此空旷之下,一旦有人显露出跑的迹象。

两条腿跑的快,还是炮弹跑的快?

……

横溪一村,老陈不仅拿到了照身牌,还在卢浪的安排下,于横溪北岸的二百多米处,圈了五亩荒地出来。

虽然离横溪有点远,但是身上有安家钱。

在安家钱花完之前,开荒、开渠,肯定能做完的,而且自家可是有四口老少。

一双儿女还能编背篓去换钱,一个能换十文呢。

一人一天能编五、六个出来。

不管编多少,都能拿去村市换钱。

初时,他们也不知道村市收这么多背篓有何用。

直到几天后,这些熟悉的背篓变得乌漆嘛黑,里头满载着煤炭,又被驴车给运回来。

一斤石炭才卖两文钱!

以往冬季时,他们只能烧木炭取暖的,哪里烧的起石炭!

一背篓就是五十斤,才一百钱,够烧两三个月的!

“好啊好啊!”

担心到了冬月,石炭会涨价,老陈又哼哧哼哧往家里买了一背篓石炭。

担心不够,又多买了两背篓!

眼看着村里旁人家的稻谷已成熟六七成,陈家直到来年开春,都要忙活于开荒而无法耕种了。

但也没有为此而感到心慌,因为,就算没有收成,他们也能活下去了。

于是他安排一双儿女天天编背篓挣钱,又安排自家婆娘来开荒,自个儿则忙碌于比开荒更累的开渠和盖屋子活计。

冬月之前,得有一间不漏风的屋子住着才行。

还得搭个屋内土灶,土灶以竹筒往外出烟,灶里烧石炭,这样夜里就不怕冷了。

好啊,今冬肯定不会被冻死了。

……

镇州治所所在,裕溪县。

叶婉儿只身来到州府,尚未能进城,就在城外瞧见了大批灾民。

眼下即将入冬月,这时候的灾民,恐怕活不过冬天。

为什么会在冬月前夕出现这么多灾民呢?

叶婉儿百思不得解,她本以为镇州不会再有灾民了。

熟料这波灾民的规模,比早前更多两三倍。

好不容易找了个狗洞钻进城里,来到州府府衙。

人还没能进去,她就听见几名府吏在焦虑的对话:

“大人怎么还不回来,御史这两天就要到镇州了。”

“看来今年的秋苗收的比去年还多,不然也不至于叫这么多人沦为灾民。”

“哎。”

闻声的叶婉儿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是镇州附近已征收秋苗。

这些灾民乃是被秋苗征的颗粒无存,这才沦为乞讨粮食已谋活路的灾民的。

“御史何时过来?”

叶婉儿凑上前去,同时也亮出了自己的身份牌——

皇后。

府吏大惊,旋即便恭敬的回应道:

“御史上月已递来秋苗摊派,再来便是要足额运走秋苗了。”

府吏匆匆跑进司户署一趟,拿出了一份文牒:

“镇州下辖十县,秋苗要征五千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