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我们需要专门接应撤退的队伍!

换源:

  “结果已经说明了一切!”

总结会议上,武黑脸对两个中队的官兵们做出了结论。

“这种涵道式单兵水下助推器,可以极大的延长蛙人的水下渗透距离,并且节省将近一半的体力,让蛙人可以多携带装备和给养。”

“可以说,让战斗力实现了倍增!”

“报告已经打上去了!”龙百川告诉大家“这种新装备,过段时间就可以量产,现在每个排抽调一个人跟着杨参谋进行新装备的操作和学习。”

“还是老规矩,宁可人等装备,不能装备等人。明白么?!”

“明白!”

旅长的办公室里,肖海毅看着演习的总结和视屏,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下来过。

才来了不到半年,就出了两项发明了,这小子是个宝藏啊。

“龙百川和武钢送来的资料我都看了!”肖海毅对杨栋鼓励道“新的装备对战斗力的提升效果是很明显的。”

“之前我们也曾经向西欧的一些国家订购,人家根本不给卖!”

“现在有了自己的,终于不用受制于人了。”

“采购报告已经打了上去,应该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对于采购,你有什么想法么?”

“在招标的时候,价格可以给高一点!”杨栋解释道:“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利润,他们就会转向其他方向,必须让他们有利可图,才有继续改进技术的动力。”

“说的有道理!”肖海毅问他“你还需要什么?”

“我需要个办公和做实验的地方!”杨栋提出了要求“要求够大,完全是厂房标准,能够独立供电。上次我在宿舍写程序,新兵中队玩攻防战拉电闸,差点让我两天的工作白费。”

“另外,还需对地坪进行加固和找平,我需要布置一些设备。”

“地方我们有!”肖海毅想了想,告诉杨栋“你要搞科研,最好还是在兽营那边,随时可以找到人配合。”

“刚好那边有几处仓库,让工兵连加固一下就行。但是这设备···”

“这些需要专门的经费!”

“我自己能搞到一些设备!”杨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舰队可以每年补助一些磨损和耗材就行。”

“你打算怎么搞?!”肖海毅好奇地问。

“一般的机床也就是几万块!数控的几十万~”掰着手指头,计算道“一般来说,精度高的小零件用铣床和车床就能完成,锻件可以在造船厂定做,咱们自己的船坞里也有锻造能力。”

“改改枪什么的,是没有问题了。”

“我想买一台精锻机,这样就能自己生产高精度的枪管,但是这个东西很贵,最便宜的都要4000万!”

“四千万?!”肖海毅震惊道“你要这玩意儿干什么?”

“我想造高精狙和加特林!”杨栋给出了答案。

在他看来,现在的蛙人侦查大队是绝对有短板的。

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单兵的远程火力。

班组里面,88狙根本没法在海风天气下进行600米外的精准狙击,不管是船对船还是在濒海地带的渗透战,面对敌人的追击部队,根本没法和敌人步兵的通用机枪或者狙击枪进行对射。

如果说原来是因为体能限制没法携带大重量的武器,现在已经没有这个限制了。

有了助推器,他们完全可以多带十几公斤的装备,大口径狙击枪和多管榴弹发射器或者自爆无人机完全可以装备上。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能拿着把95或者八一杠打来打去,遇到敌人的机枪和狙击枪就只能用那个子弹不知道会飘到哪里的88狙来还击。

因此,在蛙人大队必须装备中口径的狙击枪,现在上马8.6的还有点不太现实,但是7.62的绝对没问题。

瞄准镜可以通过米米渠道从香港那边走私,机匣可以自己造,枪管就必须用精锻机了。

至于高精度的弹头,没有完善的子弹生产线,他也可以直接用铜合金给车出来,就跟M200狙击枪的子弹一样。

哪怕最次最次,他也可以把那些85狙给进行魔改,换上高精度的枪管和可变倍率的瞄准镜,再给枪托进行改装,打造出一把适合蛙人使用的EBR。

“那加特林呢!”肖海毅提醒道“咱们的部队可没有装备过转管机枪,现在仅有的也就是四艘‘现代’上装备AK630和自己造的730近防炮。这些都是三十毫米口径的。”

“我知道啊~”杨栋拿出了一张草图放在肖海毅面前“我要的是7.62口径的,用来武装给快艇,用来接应咱们渗透的部队撤离的。”

“特种作战不是光渗透进去就完了的,还得能把人撤出来。”

“每一个士兵都是妈生爹养的活生生的人,不是一次性使用的耗材!”

“我看过龙队给我的行动档案,很多的伤亡不是在行动中发生的,而是因为缺乏持续战斗能力,在撤退的时候发生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只专门负责接应蛙人撤退的队伍!”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