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灯火如常

换源:

  云城入春的雨总是来得突然。

陈默刚把最后一摞烟火故事馆的留言整理好,窗玻璃就被细密的雨丝糊住了。

手机在桌面震动,显示着社区主任王阿姨的来电。

小陈啊,省里要办基层治理经验交流会,点名让你代表咱们社区去讲讲烟火模式。王阿姨的声音裹着电流杂音,材料科那边给你备了讲稿,下午派人送过来——

王姨,讲稿就算了。陈默指尖轻轻抚过留言本封皮,那里贴着赵爷爷用毛笔写的人间烟火四个大字,墨迹已经有些晕开,我想带着这些留言去。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接着传来王阿姨的轻笑:我就知道你要这么说。

行,你自己看着办,只要别把人家会议室哭成水帘洞就行。

挂了电话,陈默低头翻留言本。

最上面一页是上周刚收到的,用歪歪扭扭的铅笔写着:谢谢总给我留热包子的姐姐,我妈妈说等我长大也要开包子铺。他想起常去的早餐铺,老板娘总把第一笼包子的最软乎那个塞进他手里,现在确实多了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在柜台边转,帮着递醋碟。

敲门声响起时,他正把留言本往帆布袋里塞。

推门进来的是小杰,T恤下摆还滴着雨水,手里挥着一沓打印纸:默哥!

刚从街道办拷的数据——他把纸拍在桌上,水珠在云城社区治理成效统计表上晕开小团,志愿服务参与率87%!

邻里纠纷下降41%!

你看这个,空巢老人定期探访率从32%涨到90%!

陈默弯腰抽了张纸巾帮他擦头发:你这是跑着来的?

能不跑吗?小杰眼睛亮得像淬了星火,手指快速划过表格,张奶奶昨天跟我说,现在她下楼倒垃圾都能碰到三个邻居搭话;快递站老周说货架上的临时寄存箱每天都塞得满满当当,全是帮出差邻居收的包裹——他突然顿住,抬头看陈默,你是不是早就料到会这样?

窗外的雨敲着玻璃,陈默望着桌上被雨水打湿的留言,想起三个月前停电那晚,黑暗中连成海的烛光。

他笑了:我哪有那本事。

我就是蹲在楼道里帮赵爷爷修过一次灯泡,在李奶奶门口贴过小心地滑的便签,给送外卖的小哥递过一杯热水——他指了指留言本,是他们接过了这些,然后传给下一个人。

小杰盯着他的眼睛看了会儿,忽然抓起桌上的统计表塞回文件夹:得,跟你说不通。

走,我请你喝奶茶去,庆祝你要上省里做报告!

不去不去,陈默把帆布袋挎上肩,下午还要去医院看张爷爷,他孙子从外地回来,说想吃我煮的排骨藕汤。

小杰哼着歌跑下楼时,陈默正往保温桶里装汤。

楼道里飘着隔壁王婶家的炒菜香,他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小陈。

转身的瞬间,陈默看见李涛站在楼梯转角。

老教授提着深棕色公文包,镜片上沾着雨珠,发梢还滴着水。

李叔?陈默忙把保温桶往边上挪了挪,您怎么不提前说一声?

我这正准备出门——

不耽误你。李涛摘下眼镜擦了擦,目光落在他怀里的保温桶上,我是来道别的。

平凡人潜力觉醒计划第二阶段要启动了,这次打算把烟火模型往职场和教育领域推。他从公文包里抽出份文件,研究组需要有一线经验的人,我第一个就想到了你。

陈默接过文件,封面上潜力觉醒计划第二阶段实施方案几个字烫着金。

他翻了两页,抬头时看见李涛眼里的期待——和三个月前在实验室里,老教授指着系统数据说这些善意可以被量化时的眼神一样。

李叔,陈默把文件轻轻推回去,上回您说系统是唤醒潜力的钥匙,可现在钥匙早就不需要了。他指了指楼下,张奶奶正牵着小孙女往这边走,小姑娘手里举着朵刚摘的野花,您看,现在就算没有任务,张奶奶也会把晒好的梅干分一半给对门;小孙每天下班都会绕路帮李奶奶取药——他笑了,烟火不在实验室的报表里,在楼下那声吃了吗里,在帮邻居扶一把自行车的手心里。

李涛望着他,忽然笑出了声。

他把文件收进公文包,伸手拍了拍陈默的肩膀: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不过小陈,他转身走向电梯,背影在雨雾里有些模糊,记得啊,无论你在哪儿,都是这个计划最珍贵的样本。

电梯门合上的瞬间,陈默听见自己手机在兜里震动。

是社区群的消息弹窗:301室的刘阿姨发烧了,家里没人,有谁方便去看看吗?

他低头看了眼保温桶——排骨藕汤还温着,正好。

雨一直下到傍晚。

陈默从刘阿姨家出来时,天已经擦黑。

雨丝斜斜地织着,路灯在雨幕里晕成暖黄的团。

他沿着熟悉的街巷往回走,忽然听见街角传来清亮的笑声。

循声望去,巷口的老屋檐下,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正跳皮筋。

她们的花裙子沾着雨珠,却跳得格外起劲。

旁边的石凳上,头发花白的吴爷爷抱着二胡,正拉着《茉莉花》的调子,琴弓一起一落,雨丝都跟着动了。

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陈默站在雨里,忽然想起第一次激活系统时的场景。

那时他蹲在楼道里帮暴躁邻居遛狗,系统提示音在耳边炸响;后来帮外卖员抢单时,物流之眼的技能卡闪着光;再后来替摊主解围上热搜,流量密码在任务面板里跳动......可此刻,他摸了摸空荡荡的系统界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系统提示音已经很久没响过了。

吴爷爷的琴音突然转了调,变成《虫儿飞》。

跳皮筋的小姑娘们跟着哼起来,声音软软的,像春天刚抽芽的柳枝。

陈默望着她们发亮的眼睛,忽然懂了。

所谓系统,不过是颗落在土壤里的种子。

它用任务做雨水,用奖励当阳光,唤醒了藏在每个平凡人心里的善意。

而现在,这些善意早已经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不用浇灌也能茂盛的森林。

雨停时,吴爷爷的琴音也停了。

小姑娘们抱着皮筋跑远,只留下一串银铃似的笑声。

陈默摸了摸兜里的手机,社区群又弹出新消息:502室的快递到了,放我家了,下班路过的帮捎一下~我路过!

我帮着带上去!

他拐进另一条巷子,路灯把影子拉得老长。

经过烟火联盟观察站时,他抬头看了眼紧闭的铁门。

那扇门他昨天刚锁上,钥匙交给了社区志愿者小夏——以后这里会变成烟火故事馆的线下展厅,专门放居民们捐赠的温暖物件:赵爷爷修暖气的扳手,小孙送李奶奶的电暖器,驿站姜茶壶的老照片...

手机在兜里震动,是烟火故事馆网站的留言提醒。

他点开,最新一条留言写着:今天看见一个哥哥提着保温桶进了3号楼,听说是给发烧的阿姨送汤。

他走的时候,阿姨站在门口喊下次来吃饺子,他回头笑,像春天的太阳。

陈默关掉手机,抬头看了眼楼上。

702室的窗户亮着暖黄的光,李奶奶肯定又在烤红薯——他昨天路过时顺口提了句想吃,老太太记了一宿。

他加快脚步往家走,路过2号楼时,听见一楼的王大爷在喊:小陈!

你张姨煮了酒酿圆子,来盛一碗!

就来!陈默应了一声,转身往王大爷家走。

风里飘着甜丝丝的酒酿香,混着谁家炒菜的油星味,还有不知哪里飘来的茉莉花香。

他忽然想起林小夏画的太阳。

那幅画现在挂在社区活动中心,画里的太阳是粉色的,边缘毛茸茸的,像团要化在风里的云。

而此刻,他觉得自己正站在那团粉色的光里——不是被系统照亮的,是被无数双递来温暖的手,被无数句带着热气的你好,被无数个自发点亮的窗口,一起托起来的光。

第二天清晨,云城日报的头版照片上,一个穿着蓝衬衫的年轻人站在礼堂讲台上,身后的投影屏上是泛黄的留言纸:谢谢帮我捡风筝的叔叔隔壁奶奶的毛衣针借我用了三年暴雨天陌生人背我过积水。

标题是:《当善意成为本能》。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某个老旧楼栋的楼梯间里,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提着保温桶,敲响了601室的门。

门开的瞬间,传来惊喜的叫声:小陈!

快进来,我刚煮了红枣粥!

风里有了些暖意。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