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这真不用……”。
“放心吧,姜易,我一定把我们队最好的兵给你”。
“嗯,我们也是”。
“你咋还能说我的话呢”。
“呸,臭不要脸…”。
“将军,真不用如此,刚才我家乡有书信传来,同乡千人要来投靠我共同抗拒北蛮”。
“而且他们自幼便和家族长老打击山匪,弓马骑射样样精通”。
“此事当真”。
“绝对当真,现下他们应该快到城外的树林之中了”。
“好,好,好啊,多一份力量我们守住雁门关的力量就大了几分”。
“再随我敬姜易千夫长一碗”。
一碗过后,随着李安的起身,帐内回归寂静,众将皆举起手中的水碗一脸肃穆的看着自己的将军。
“各位,这北蛮几大部落联军开始攻击雁门关之日起,我们已经守了整整一个月了”。
“咱们雁门关士卒十万,为了守护大乾王朝的边疆不惧生死,致使家家缟素”。
“现如今城内可用之兵只余五万人,是我李安对不起你们,对不起大乾百姓”。
“但是咱们不能败,不能退,咱们一退,身后的整个凉洲再无险可守,十城百万百姓不知要受何等苦难”。
“不过,我们的胜利就要到了,等到陛下的五万赤焰龙骑军到来,这群蛮族的死期就到了”。
“早就听说了,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是啊是啊,这北蛮人多是步兵碰上咱大乾最强的骑兵军团,肯定是一触即溃”。
“哈哈哈……”。
“……”。
“杨哥,大家伙对这赤焰龙骑都这么有信心啊,看来这只部队不一般啊”。
“连这你都不知道啊,小子”。
“我刚从师门出来游历天下,之前一直在深山老林之中,所以……”。
杨厚诧异的看了一眼姜易,却也没有再多问什么。
“这赤焰龙骑乃是大乾王朝太祖皇帝所创,历经当朝皇帝已经五代,士卒皆骑红马披黑甲,足有五万之众”。
“他们跟随太祖皇帝破北蛮,伐西陵,灭东阳,阻南离,硬生生从四国的手中打下这诺大的疆土”。
“打的的四国不敢稍动兵锋,士卒闻赤焰龙骑之名无不胆寒”。
“到后来,仅仅一只百人队就可以镇压周边小国,传闻就连里面的一个士卒都有平常军中千夫长的实力”。
“部队的每一任首领都是大乾王室之人,每次出战,必定胜利,乃是我大乾王国的定海神针”。
“哇,赤焰龙骑这么厉害,那咱们岂不是赢定了”。
“那肯定啊小子,没看见他们都这么开心吗”。
“报,紧急军令,由李安将军亲启”。
一位衣衫褴褛,大口喘着粗气的士卒来到了帐外。
帐外一声大喊打断了众人激动的心情,姜易心中咯噔了一下。
“完了,援军到来前发生这种问题,一定是出什么问题了”。
“快让他进来!”。
等看到进来的传令兵后,姜易更加确信无疑。
李广接过传令兵手中的信件递给李安后,安排人带下去他休息。
台上的李安打开书信后,脸色阴沉不定。
旁边的杨参军看出不对,试探性的询问了一句。
“将军,这信……”。
“噗”。
李安一口鲜血喷出,神态顿时老了几十岁一样变得萎靡不振。
“难道天要亡我雁门关,亡我大乾吗”。
“快,叫军医来,快!”。
一旁的李广快步上前扶起自己的父亲,拿起了地上的书信。
“镇北大将军亲启,半月前,皇帝率三十万大军亲征南离,被南离名将南炎联合西陵合谋围困在边界八百里血魂山之中,全军覆没!”。
“本该增援雁门关的赤焰龙骑军为助陛下脱困孤军闯入血魂山中仅余百骑护陛下归来,如今陛下身受重伤还未醒来”。
“经此大败,国祚动荡,四位王爷皆是在封地陈兵不知何意,周边三国连同周边小国也是蠢蠢欲动,意图犯我边境”。
“李家世代忠义,恳请大将军尽起北境守兵,前来帝都勤王,征讨逆贼,以稳我大乾江山,明月公主赢华亲笔”。
“这该怎么办,难道要放弃雁门关回去勤王吗,可这样做的话,后果……”。
旁边的将军知道后也是议论纷纷,意见各异。
正当李广眉头紧锁的时候,被人搀扶的李安推开了旁边的人,重新站立。
“诸位,我李家世代忠良,得遇先皇赏识成为这镇北大将军,托付我一洲之地”。
“如今陛下遇难,如果不能施以援手乃是不忠,但若放弃这雁门关百姓乃是不义”。
“我意已决,众将听令!”。
“喏”。
“令副将军凌启,参军杨华率五万士兵驰援帝都”。
“杨厚你和姜易带着各自部曲在城内疏散平民,往后面的燕城和柳城退去吧”。
话音落下,李安神情放松,重新坐到了座位之上。
“至于老夫吗,年事已高,就留着城中为你们这些年轻人争取点时间吧”。
听到李安的命令后,他身旁的几位将军没有接令而是对视一眼后纷纷开口。
“将军我们是不会退的,我们一定会和这群北蛮蛮子拼杀到底的”。
“对,将军我是您亲自带出来的兵,我怎么可能让您为我殿后呢”。
“是啊,将军不如您和小将军一起走吧”。
“是啊,将军您就这么一个儿子,要不然让他先带着百姓向后方撤退,也可以以防万一”。
“杨参将说的这叫什么话”。
一直在旁边默默不语的李广站起身走到李安身前。
“父亲刚才也说了,雁门关一破,整个凉州皆是战场,我又有何处去躲”。
“再说了,李家只有战死的士卒,没有逃跑的懦夫”。
“唯一死而已,吾又有何惧哉”。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