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台下众人皆是单膝下跪齐声大喊。
“我等愿与将军一同死守雁门关”。
“什么话,这都是什么话,皇命不可违”。
李安腾的站起,牵动了腰间的伤口,他闷哼一声,鲜血缓缓渗出。
“你们难道想违抗军令吗”。
“我等不敢!”。
一时间,帐内气氛凝重,寂静的针落可闻,突然一道声音传来打破了寂静。
“将军我有一计可解当前危局,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众人纷纷向两侧散开露出了后面的姜易。
“你有什么计谋,快说”。
姜易顿了一下走到李安的身边,用手指着他桌上的地图。
“将军您看,雁门关外二十万北蛮联军皆是由这赤水河三道浮桥横渡而来”。
“共分为三座大寨,每座寨子相距十里有余”。
“这些蛮族生活在北方苦寒之地,骑兵极少,我们可以声东击西,减少他们中军兵力,直插入他们后方”。
“如果我们可以烧掉他的浮桥,断掉他们的后路,截断粮草,把他们拦截在雁门关下”。
“这群蛮族本就人心不齐,危急关头下为了保留实力,肯定会就此罢兵和谈的”。
“只是需要将军率大军为我开路,吸引他们的注意分兵来救,实在是凶险万分啊”
不等将军开口,一旁的杨参军眉头微皱。
“姜易千夫长此计虽好,但是有一个问题,你怎么冲破中军这十万大军的封锁,到达对岸呢”。
“虽说敌军步兵为主,但是蛮人身形高大,悍不畏死,仅仅凭借关内一万骑兵怕是……”。
“险,实在是太险了”。
“这个吗”。
姜易看向了李安,对着帐内的众人斩钉截铁的说道。
“我的倚仗,诸位将军随我来一看便知”。
李广看着面前颓丧的父亲,眼中闪过一丝悲伤之意,他看着姜易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反正结果无非是一死,这个姜易也是个奇人,相信他一次,去看看也无妨”。
想到这里,李广对父亲一拱手,率先走到姜易身边。
“好,我就随你去看看,希望你没有骗我们”。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城墙之上,向外看去一片漆黑,连个鬼影都看不到。
众人面面相觑,杨厚见势不妙,率先开口。
“姜千夫长,你的倚仗在哪里,我可是什么也没看到啊,就算你是为了开导将军也不能如此啊,还是快些向将军请罪吧”。
话音刚落,有眼尖的人看到远处的黑暗中好像有人影闪过,越来越近。
“砰,砰,砰”。
大致千人的部队,行军是如此整齐,好像只有一个步调一样,每一步都像惊雷一样踏在众人的心里。
“少主,高顺携带同乡共一千零一人前来投靠”。
在火把的光芒照射下,城门前陷阵营的士兵人人肃穆宛若修罗一样。
城墙上,众人都张大了嘴巴,不可思议的看着低下静默的士兵。
李安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城墙下,人人披挂玄甲,手持长戟,腰间配备大刀,背后背着硬弩,武装到牙齿的部队。
“这就是你说的同乡?你告诉我这种装备的士兵是你的同乡”。
这时,一旁的众人也纷纷开口。
“这等军容,如此装备就连赤焰龙骑也不过如此了吧”。
“何止啊,我看他们身上的玄甲只有赤焰龙骑将领上才有啊,他们的普通士卒身上都有”。
“这军队真的是普通乡民组成的吗,别是内…”。
“这话可不兴乱说啊…”。
“……”。
没有理会其他人的议论,姜易走到李安的身边拱手施礼。
“将军,我愿意带他们直捣黄龙,断掉他们的后路,保全我雁门关的百姓”。
“你想好了吗,你还这么年轻,以后你肯定大有作为,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必死的局面葬送自己,……”。
“不用说了将军,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我等愿为这大乾百姓死战!”。
瞬间,城墙下的陷阵营士卒也齐齐单膝下跪,身上的甲胄为这寂静的环境增添了几分声响。
“我等,愿为这大乾百姓死战”。
“好,好一个,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老夫生于斯长于斯,如今死于斯,倒也合适”。
李安仰天长笑,拔出了腰间的长刀。
“让军队入城,明天给他们搭一个大大的舞台,给对面的蛮子唱一出大戏”。
夜深,众人各自回到营帐休息,主帅帐中灯火通明,李安站在帅案旁盯着地图沉思。
一阵脚步声传来打断了他的思绪。
“父亲,那个姜易带来的乡勇,您感觉他们能信任吗”。
“唉,广儿,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但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他呢”。
“姑且不提咱们败局已定,如此发展雁门关必破,他没有必要孤身犯险”。
“再者说,反正我是不信这内奸能用北蛮第三部落的独子作为代价”。
“自从先皇继位以来,重文轻武,我等武将几无容身之地,如今小皇帝继位后更是变本加厉”。
说到这,李安长叹了一口气。
“说白了,就算他是朝堂上或者是哪一位王爷的人,毕竟也是大乾人啊,总比把这凉州交给北蛮人要好”。
“话虽如此,但是朝廷这么对我们是不是太……”。
“好了广儿,事已至此便不要再说了,姜易和我说,明天他穿透对方营地后需要一只骑兵协助他迅速转移和打探情况”。
“所以明天我会让你和杨厚率领三千骑兵协助他一起进攻,你俩要注意,如果他们有什么不好的举动,你知道该怎么办”。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