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这人不能大用

换源:

  吴刚没再说话。作为司令员,他为军分区的发展真是操碎了心。长征时他是团长,国共合作抗日后,红军整编为八路军,只保留三个师,他没了职务,被送到抗大学习。学成后派到鲁省抗日根据地,在蒙山分区当司令员。这头衔听着威风,其实当时分区只有一个残缺不全的营。

他和刘东一样,都经历了职务“降级”。好在还有个营,不算完全白手起家。可蒙山周边太贫瘠,征兵容易,搞装备难。半年来东征西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要不是鬼子重兵围剿夫子山时,借助主力团“围魏救赵”“围点打援”的战术,三营到现在可能还只是纸上的计划。即便这样,之前缴获的也只是保安队的长枪和四挺轻机枪。主力团帮忙打鬼子中队时,才缴获了重机枪、掷弹筒和两门迫击炮,但主力团也不能白帮忙,而且他们看不上伪军的杂牌武器。

现在蒙山附近的鬼子伪军被打怕了,指挥官也变精明了,重武器都龟缩在重要据点里。想缴获就得拿战士的命去拼,吴刚舍不得。眼下三营作为主力营,全营只有六挺轻机枪。要是想从一营或二营调重机枪,比从营长身上割肉还难。主力营连像样的重武器都没有,传出去让人笑话,连伪军都看不起。正发愁时,刘东上报了孟庄的战果。

一开始吴刚听说伪军偷袭还带了重机枪,觉得不可思议,以为刘东吹牛。但他知道刘东不会虚报战功。为了军分区发展,他才想办法找刘东要重机枪,心里其实也不忍——都是革命队伍的人。论能力,刘东比三个主力营营长都强,他也希望夫子山游击队早点壮大,但现实就是这么无奈。

吴刚把三营长陈威叫来:“你带人打下刘庄镇马扒皮家,把粮食交给夫子山游击队。”

“啥?”陈威眼睛瞪得像铜铃,看着刘东,那表情跟刘东抢了他媳妇似的。

“你先别急,听我说。”吴刚给陈威解释了用粮食换重机枪的事,“李智愿意交重机枪,但得换粮食。正好三营缺重机枪,这买卖划算。”

陈威和刘东是同年兵,也是老革命了。他原本是副营长,没犯错却被“调整”到蒙山分区当连长,直到三营成立才当上营长。他不在乎职位,但觉得司令员“偏心”。听了吴刚的话,他还装不高兴:“司令员,那可是三万斤粮食啊!俺们侦察员都摸透情况了,运粮的大车都备好了。”

“那你说,要粮食还是要重机枪?”吴刚看看陈威,又看看刘东。

刘东看出陈威想要重机枪,故意说:“既然三营准备好了,就让他们去打,重机枪我们自己留着。”

“别啊李队长,有话好商量!”陈威急了。

刘东心里暗笑:“都是自己人。这样吧,你把粮食运到夫子山,我们把重机枪和子弹给你。”

陈威伸出一根手指:“再加一挺轻机枪,两箱子弹!我听说你这次缴获不少。”

刘东摇头:“轻机枪不行,最多给个掷弹筒,再加六颗榴弹。”

“成交!”陈威一拍桌子,“后天晚上一手交粮一手交货,重机枪子弹必须全给我!”

刘东装出不舍的样子:“留着子弹又不能下崽,就是往后再缴获重机枪难了。”

吴刚瞪了陈威一眼:“用三万斤粮食换挺重机枪,值了。”

陈威嘴硬:“怕什么,鬼子马上要扫荡了,等他们来,别说重机枪,九二步兵炮都能搞到!”

吴刚偷偷笑了——这俩小子看似在讨价还价,其实配合得挺好。夫子山游击队大部分是新兵,不适合长途奔袭运粮,山里也只剩三辆大车。陈威带人去打,既能得重机枪,又能锻炼部队,粮食嘛,再找几个汉奸地主就行。

事情定下来,吴刚严肃地说:“三营有了重机枪,夫子山有了粮食,往后都给我好好打鬼子,不然撤你们的职!”

两人站起来齐声应“是”。

随后,政委赵文斌留下刘东,问起王志先的情况。

刘东实话实说:“工作挺积极,有文化,但喜欢表现,还瞎搞。”他讲了王志先在招兵时和张大年闹矛盾,还提出要审查跟国军有牵连的队员,甚至要开除老孟和栓子。“老孟是游击队的顶梁柱,栓子是最优秀的队员,他俩打鬼子最卖力,审查他们根本不合适。”

吴刚一拍桌子:“这小子就是没经验,不切实际瞎逞能!”

赵文斌说:“这事怪我。本来想让游击队成立党支部,派个人负责保卫工作,问了王志先,他爽快答应了。”

刘东这才明白王志先为啥那么积极。他赶紧说王志先不合适在游击队。

赵文斌点点头:“安平县委也这么想,就让他留在县委锻炼。老吴,你看行不?”

“行,但就他这性格,我看难成大事。”吴刚说。

“也别一棒子打死,他入党时间不长。”

最后,赵文斌宣布了军分区命令:夫子山抗日游击队正式升格为大队,相当于营级单位,正副队长职务不变。他还说:“保卫工作先由老孟负责,条件成熟了,尽快让张大年和老孟入党。”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