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铁锅风波

换源:

  某小型伏击战场。

“报告团长!咱们的……咱们的手榴弹,快用光了!”

通讯员急匆匆地跑进指挥部,气喘吁吁地汇报。

李云龙眉头一皱,手中的烟斗差点掉在地上。

他猛地一拍桌子,吼道:“他娘的!小鬼子这是要断咱们的后路啊!没了手榴弹,咱们还怎么跟鬼子拼刺刀?”

“撤撤撤,这还伏击个毛啊!”

“团长,兵工厂那边……也没铁了。”通讯员的声音越来越小,几乎低不可闻。

“没铁了?”李云龙瞪大了眼睛,像一头被激怒的狮子,“这可咋整?难道让战士们拿着烧火棍上战场?”

“根据地的一些村子把铜钟,农具都捐了。咱们的铁还是不够啊!”

陈默在一旁沉默不语,他的大脑飞速运转着。

他知道,眼下的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峻。

没有铁,就意味着没有武器,没有武器,就只能任人宰割。

他必须想出一个办法,解决这个燃眉之急。

“团长,我有个想法……”陈默缓缓开口。

“哦?快说来听听!”李云龙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咱们可以……收铁锅!”陈默说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案。

“啥?收铁锅?”李云龙以为自己听错了,“陈默,你小子是不是发烧了?农具收了,老百姓种了田会被鬼子破坏,还能理解。”

“他娘的,铁锅是老百姓吃饭的家伙,咱们怎么能收呢?”

“团长,我知道这会让老百姓受苦,但现在是非常时期,咱们必须做出取舍。”陈默解释道,“咱们可以用收来的铁锅,熔铸成手榴弹壳,这样就能暂时解决武器短缺的问题。”

李云龙犹豫了。

他知道陈默说的有道理,但他也深知老百姓对铁锅的感情。

铁锅不仅仅是炊具,更是家的象征。

“这事儿……得跟老百姓商量商量。”李云龙最终还是做出了决定。

然而,事情远比他们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啥?收铁锅?那我们吃啥?”

“没了锅,我们一家老小咋活啊?”

消息一传开,整个根据地都炸开了锅。

老百姓们纷纷表示反对,甚至有人抱着铁锅痛哭流涕。

一位老农抱着他那口已经用了几十年的铁锅,跪在地上,哭喊着:“长官啊,求求你们,别收我的锅啊!没了锅,我咋给前线的战士们摊煎饼啊!”

老农的声音嘶哑而悲怆,他的泪水滴落在铁锅上,发出“嗒嗒”的声响。

铁锅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个凹痕、每一道划痕,都记录着这个家庭的艰辛与不易。

陈默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

他知道,自己这个决定,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但他不能退缩,他必须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我有办法!”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秀芹站在人群中,她的眼神坚定而自信。

“秀芹,你有什么办法?”陈默急切地问道。

“我们可以用陶土做煎鏊!”秀芹大声说道,“陶土煎鏊一样可以摊煎饼,而且比铁锅更轻便,更适合携带!”

“陶土煎鏊?”陈默眼前一亮,这的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对!而且,我们还可以在煎鏊上刻上字,鼓励大家抗战!”秀芹越说越激动,“比如,刻上‘杀敌光荣锅’!”

“好主意!”李云龙一拍大腿,赞赏地看着秀芹,“就这么办!妇救队的同志们,立刻行动起来,连夜赶制三千个陶土煎鏊,送往前线!”

妇救队的妇女们立刻行动起来,她们找来陶土,揉泥、制坯、烧制……一个个陶土煎鏊在她们的手中诞生。

夜幕降临,窑火通明,映红了半边天。

妇女们不知疲倦地劳作着,她们的汗水滴落在陶土上,与泥土融为一体。

三天后,三千个刻着“杀敌光荣锅”的陶土煎鏊,被送到了前线。

战士们看着这些充满爱意的煎鏊,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们知道,这是老百姓对他们的支持,这是他们战斗下去的动力。

有了许多的锅,铁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

陈默知道,他必须找到更多的铁,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咱们这附近……有没有铁矿?”陈默问李云龙。

“铁矿?这我可不清楚。”李云龙摇了摇头,“不过,我可以让侦察兵去打听打听。”

“不用了,团长。”陈默说道,“我记得,咱们这附近有一条河,河沙里可能含有磁铁矿。”

“磁铁矿?那是什么东西?”李云龙一脸茫然。

“磁铁矿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附的矿石,里面含有大量的铁。”陈默解释道。

“哦?那咱们怎么把磁铁矿从河沙里弄出来呢?”李云龙问道。

“我们可以用磁铁吸!”陈默说出了一个让李云龙感到不可思议的方法。

“磁铁?那玩意儿能吸多少铁?”李云龙表示怀疑。

“普通的磁铁当然不行,但我们可以用电磁铁!”陈默说道,“电磁铁的磁力比普通磁铁强得多,可以吸附大量的磁铁矿。”

“电磁铁?你小子又在说啥胡话呢?”李云龙被陈默的话弄得一头雾水。

“团长,你忘了咱们缴获的日军卡车了吗?卡车上的马达可以用来发电,有了电,我们就可以制造电磁铁!”陈默解释道。

“哦?什么电磁铁?”李云龙一拍脑袋,一脸懵逼,“陈默,我老李就信你小子的,立刻把卡车上的马达拆下来,改造你说的电磁铁!”

战士们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把卡车上的马达拆下来,按照陈默的指示,进行改造。

经过一番努力,一个简易的电磁铁终于被制造出来了。

陈默带着战士们来到河边,他把电磁铁通上电,然后将电磁铁伸入河沙中。

奇迹发生了,大量的黑色颗粒被吸附在电磁铁上。

“这就是磁铁矿!”陈默兴奋地说道。

“这么多!”张大彪看着被吸附上来的黑色颗粒,惊呼道,“这黑砂比金砂还贵啊!”

战士们欢呼雀跃,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有了磁铁矿,兵工厂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手榴弹壳的产量迅速增加,战士们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然而,李云龙并没有满足于现状。

他知道,仅仅依靠磁铁矿,并不能完全解决铁的问题。

他必须找到更多的铁,才能彻底摆脱困境。

“陈默,你说,咱们能不能……扒铁轨?”李云龙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

“扒铁轨?”陈默一愣,随即明白了李云龙的意思,“团长,你是想用铁轨来炼铁?”

“没错!小鬼子的铁轨,那可都是上好的钢铁啊!”李云龙说道,“咱们要是能把铁轨扒下来,那还愁没铁用?”

“干啊,陈默这都知道找铁,我老李难道不行?”

夜幕降临,李云龙率领一支小分队,悄悄地来到了日军的铁道线附近。

他们借着夜色的掩护,开始扒铁轨。

战士们挥舞着工具,用力地撬动着道钉。

“嘿!嘿!嘿!”

战士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力地撬动着道钉。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铁轨上,发出“嘶嘶”的声响。

经过一夜的努力,一段长长的铁轨被扒了下来。松动的泥土旁刻着“专拆天皇马桶”五个字,显得格外醒目。

战士们扛着铁轨,兴高采烈地返回了根据地。

有了铁轨,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再次得到提升。

手榴弹、地雷、迫击炮……各种武器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

然而,就在八路军欢欣鼓舞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

“报告团长!出事了!”赵刚急匆匆地跑进指挥部,他的脸色苍白,神情慌张。

“怎么了?”李云龙的心头一紧。

“咱们……咱们过度采砂,导致河床塌陷了!”赵刚的声音颤抖着。

“这……这可咋整?”李云龙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懊悔。

赵刚看着李云龙焦急的神情,声音低沉却坚定:得想办法补救

赵刚的声音如同晴天霹雳,劈得李云龙脑子嗡嗡作响。

他连忙跑到河边,眼前的一幕让他倒吸一口凉气。

原本清澈的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河岸大面积塌陷,泥土混着断裂的树根,一片狼藉。

“这……这造孽啊!”李云龙看着眼前的一切,心头涌起一阵强烈的愧疚。

他只顾着解决武器短缺的问题,却让老百姓断了水,这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老赵,现在该咋办?”李云龙的声音有些颤抖,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感到无助。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赵刚沉声说道,“立刻组织人手,用芦苇固堤,尽量减少损失。”

李云龙立刻命令部队停止采砂,全体投入到固堤工作中。

战士们砍来大量的芦苇,一捆捆地堆砌在河岸边,用泥土夯实。

他们的脸上沾满了泥水,身上也湿透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赵刚也亲自上阵,他挥舞着锄头,一下又一下地夯实着泥土。

突然,他的锄头碰到了一块坚硬的东西。

“咦?”赵刚好奇地扒开泥土,只见一把锈迹斑斑的长刀露了出来。

这把刀的刀身狭长,刀刃锋利,虽然已经埋在泥土中多年,但仍然散发着一股凌厉的气息。

“这是……陌刀?”陈默也赶了过来,他仔细地观察着这把长刀,

“陌刀?那是什么玩意儿?”李云龙一脸疑惑。

“陌刀是唐朝时期的一种重型兵器,专门用来对付骑兵。”陈默解释道,

“等会等会,我靠!这陌刀是高碳钢样本!怎么可能?”陈默震惊。

“靠啥靠?这么厉害?”李云龙来了兴趣,他拿起陌刀,挥舞了几下,感觉沉重有力。

“这玩意儿能不能用来炼钢?给老李我熔把指挥刀,嘿嘿。”李云龙问道。

熔铸出来的指挥刀锋利无比,李云龙一把砍在缴获的日军坦克履带上,笑道:“祖宗早看透了铁王八!”

战士们围了上来,他们看着李云龙手中的指挥刀,

“团长,这把刀太厉害了!太帅了!”

“团长,这刀还就您能配得上!”

云龙听后,老脸一红,嘿嘿地笑道,“有了这把刀,咱们还怕小鬼子的坦克?”

正所谓果然男人至死是少年。

李云龙天天抱着这把“宝刀”睡觉。

次日傍晚,陈默在河边再次有了新的发现。

“这是什么东西?”陈默从河沙中捡起一颗黑色的颗粒,这颗颗粒非常小,只有米粒大小,但却非常沉重。

应该是钨矿颗粒。

陈默仔细地观察着这颗颗粒,残阳下隐约可看到刻画痕迹。

“是英文!”陈默感到非常惊讶,瞪大眼睛,仔细辨认。

是一行字:“TheZhuxiacargoship,3742”。

“竹下货轮?”陈默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他感到一股阴谋的气息正在逼近。

“这个世界仿佛是一个系统!有一股力量一直在引导我!”

“我的穿越....?”

陈默眉头紧紧皱,自言自语道。

赵刚走了过来,问道:“陈默,什么系统啊?自己在这嘀咕什么呢?”

“老赵啊,没..没什么...”

“我在想下周伏击鬼子运输队的事情呢!”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