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个小团长竟然有这么大的背景?

换源:

  第21章一个小团长竟然有这么大的背景?

在前敌总指挥部,楚天奇的报告并没有直接发给夏楚忠,而是先到了张志中的手上。

最先看到电报的参谋人员还以为,这不过是第三团又一次夸大战绩罢了。一个普通的步兵团竟然能把鬼子的一个野战联队打残,甚至差点全部歼灭,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因此,司令部立刻回电要求第三团实事求是地汇报情况。而第三团则迅速回复,坚称战绩属实,没有任何虚报。

这份电文最终送到了张志中的办公桌上。即便如此,张志中初看时依然感到难以置信。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鬼子的战斗实力所有人都已经见识过了。别说击败一个联队,即便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哪个部队能够成功消灭过哪怕一个完整的步兵大队。基于此,大家都对第三团所宣称的成绩表示怀疑。

巧合的是,在第三团提交战绩报告的时候,指挥中心恰好正在探讨另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情报显示,原本准备攻打黄江右岸阵地的小鬼子支队却突然转方向向南推进了。

为了防御这一侧的进攻威胁,五十四军已经被调动至北岸做好抵御准备。结果等到的是对方改道的消息。这让大家一头雾水。

从小鬼子的战略意图来看,显然其主要目标是经由黄江北岸向无锡挺进,并试图切断更多夏国军队的退路。这个计划清晰明了且对其有利。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鬼子不应轻易改变主意。除非是在南部战场上发生了某些变化导致重藤必须转向。但从前线收到的信息中并未发现有类似需求的变化出现——当前无论是市区内还是周边地区的交锋里,小日本都占据上风,并无明显支援必要。

不过肯定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让对方不得不作出调整。

恰在此刻,来自第三团的报告也传达到了这里。当张志中第一次浏览这份文件时,他也同样持怀疑态度。毕竟这样惊人的战绩简直不合逻辑。

然而很快他就联想到了重藤转向之事。假如说真的有个日本连遭受重创,那这支部队临时更改路线似乎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更加重要的是,报告还提到,在吴淞港铁路车站附近发现了新的敌军增援队伍携带重型武器装备进入区域。综合起来考虑,这很可能就是之前失踪了的重藤部队。

很快这份消息被传阅给了所有参会官员。大多数人一开始仍旧不肯接受事实:"这位楚天奇到底是什么人啊,这么胡闹?应该受到严厉处分!"

其中一个少将公开提出反对意见:"只靠一个小小的团体就把人家半个编队打得落花流水?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以鬼子耶战部队的战斗力,一个满编的耶战步兵联队,就算是一支主力师遇上了,也占不到便宜。

教导总队的队伍,虽然都是精英,但也绝对不会在兵力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几乎全歼鬼子的耶战联队。

如果打鬼子这么简单,那这场战争就没有难度了。

在场的其他人也持同样的看法,这一定是第三团在哗众取宠,为了升官发财,捏造了个虚假的战绩。

张志中没有直接表态,而是说:"你们看看电报上,鬼子的援军,会不会是重藤支队?"

听到张志中的话,在场的人都摇头道:"总座,您难道相信教导总队的一个步兵团能消灭第六联队?况且第六联队还有鬼子海军舰队的支持!"

张志中自己也不太相信,但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才能解释重藤支队的行动。"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原本会被调到黄江北岸的重藤支队很可能会出现在吴淞口,这也符合我们刚才讨论的情况。"

听到这话,在场的人全都沉默下来。这时,前方指挥部的一位参谋说:"昨天从紫金山行营发来了一封电报,校长亲自指派了一支部队支援第三团。"

除了张志中,其他人都愣住了,他们很难将一个普通的团长与校长联系起来。

一旁的张志中说:"你们可能不知道,这个楚天奇从小就跟着校长长大,第一夫人更是视他为己出。

当第三团到达吴淞口时,校长好几次发电报提醒我要确保楚天奇的安全。所以楚天奇可不是一般人!

这次教导总队接到支援魔都会战的任务,原本校长想把楚天奇抽调出来,但他死活不肯,差点和校长闹翻,就为了到前线打鬼子。

而且我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楚天奇的事。尽管年纪轻轻就担任上校团长,但他从不提自己与校长的关系,并多次拒绝校长的帮助和安排,说是想凭自己的本事晋升。"

张志中的这些话,让在场的几位将领感到非常吃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团长竟然有这么大的背景。

....................................................................................

求鲜花,求评价票支持,作者写过同类型的文,炒冷饭一下,每天最少五到六更爆发,求支持!

....................................................................................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