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

换源:

  三、简答题

1、什么是CPI? CPI统计主要由哪几类商品构成?

提示: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的宏观经济指标

Cpi统计主要由食品、烟酒及其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和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务,居住八大类商品构成。

Cpi=现期价格下商品篮子的费用额/基期价格下商品篮子的费用额*100

2、试比较消费物价指数(CPI)和GDP平减指数

提示:①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消费物价指数CPI只衡量居民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故政府或企业单位购买的产品和服务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不反映在CPI上。

②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的产品。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其价格变动也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所以,若国内销售的进口品价格上升时,只影响CPI,不影响GDP平减指数。

③CPI给不同产品的价格分配固定的权数,而GDP平减指数分配变动的权重。

3、简述利率效应。

提示:一般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4、简述相对收入假说

提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提出来的。认为消费者会根据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人们消费水准来决定自己的现期消费水平。随着可支配收入增加,低水平收入者的消费会向髙水平收入者的消费水平看齐,即攀比效应;但可支配收入减少时,消费者会顾及他们在社会上的相对地位,导致消费水平的降低比较有限,会表现出一种棘轮效应。

5、说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提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指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被称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6、简述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

提示:参照教材83页-84页。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7、简述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及其传导过程。

提示:参照教材220页-221页。

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以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可用资金,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传导过程:买卖政府债券。货币供给,利率,消费与投资,产出与价格水平

8、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简述其类型。

提示:①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是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主要是成本的上升导致的总供给的变化。③结构型通货膨胀。是由于某些部门的产品需求过多引起的。

9、消费函数中的自发消费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变动时,IS曲线会有什么变动?

提示:若自发消费支出发生变动,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只会使IS曲线位置变化;而若边际消费倾向变动,只有使IS曲线的斜率发生变化。

10、简述自动稳定器及其三种机制

提示:也叫做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主要有:失业保障机制、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所得税税收体系。

11、简述公开市场债券购入与售出的效果。

提示:参照教材220页-221页。

公开市场债券购入与售出,用以影响基础货币,从而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如利率与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到实体经济领域,引起企业和居民资产结构调整和社会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变化

12、简述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提示:参照教材278页-280页。简单说明即可。

鼓励技术进步,鼓励资本形成,增加劳动供给,建立适当的制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分,共分)

1、核算GDP的生产法

提示:参照教材4页-5页。

生产产品与服务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成本,来核算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这需要收集收入大数据劳动的工资,资本的利息,土地的租金以及企业家才能的利润,然后进行加总

2、国内生产总值

提示: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一国经济总产出的宏观经济指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3、核算GDP的支出法

提示:参照教材6页-8页。

衡量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支出,一国经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国外部门四个部门加总及核算GDP的支出法

4、流动性陷阱

提示:是指无论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意将其存放在手中,这种现象被称为“流动性陷阱”或凯恩斯陷阱。通常情况下,流动性陷阱会出现在利率水平在市场公认的最低点时。

5、预防性货币需求。

提示:参照教材84页。

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预防经济生活中预料之外的支出,如个人的和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

6、总供给曲线

提示:是指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依照价格在不同时期变动的情况,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也即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7、交易性货币需求

提示:参照教材83页-84页。

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因此个人和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货币资金来支付日常开支,个人和企业出于这种交易动机所需货币的需求

8、经济滞胀

提示:是指一个经济体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及物价水平居髙不下同时并存的现象或者高失业高通胀并存的现象。是20世纪70年代欧美发达经济体出现的一种新的经济现象。

9、利率效应

提示:参照教材109页。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看来,由总需求所决定的收入水平也会在价格水平上升时发生下降,一般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10、经济增长

提示:宏观经济学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产量的增加。所谓产量,既可以表示为gdp总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gdp产量

若该国初期己实现了充分就业,为维持充分就业水平的国民收入不变,增加私人部门的投资,需要利用扩张性货币供给政策和紧缩性的提高税收财政政策的搭配组合。前者可使 LM曲线向右移动,使利率r下降,以此增加私人部门对利率具有敏感性的投资支出和国民收入。为抵消国民收入增加超过潜在国民收入的情况,该国政府应搭配以增加税收的紧缩性财政政策,由于当增加税收时,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会减少,从而消费支出也相应减少,这可以使IS曲线左移,促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使国民收入水平下降。该国政府税收增加的幅度以国民收入正好回到潜在国民收入为限。如下图。

在图中,Y1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该国政府增加货币供给使LM1移至LM2,利率由r2下降至r0,同时,该国政府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使IS1左移至IS2,使国民收入维持在Y1的水平。从以上分析可知,私人投资增加了,而居民消费相应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