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舆论风暴来袭

换源:

  夜色如墨,风裹着金属与机油的气息扑面而来。陶哲站在实验室门口,望着远处那片灯火通明的城区,眉头紧锁。

“东南方向两公里,信号源还没消失。”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点压抑的兴奋,“对方还在试探。”

“他们知道我们发现了。”林雪晴冷声道,手指轻轻摩挲着手机屏幕,“刚才那波攻击只是个开始。”

陶哲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回去,继续跑模型。不能让他们打断节奏。”

众人重新回到实验室,灯光恢复了正常,但空气里还残留着一丝电流烧焦的味道。艾琳·李已经重新打开数据面板,苏明远靠在墙边,手里拿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告,皱眉翻看。

“干扰源虽然被暂时屏蔽,但我们的服务器还是受到了影响。”陈默一边说着,一边飞快敲击键盘,“系统强化只剩下不到七十小时,必须抢时间。”

“那就抓紧。”陶哲坐下,戴上AR眼镜,热力学图谱再次浮现在眼前,“刚才王院士给的方向是对的,稀土系复合物确实能提升光刻胶稳定性,但我们得验证它的兼容性。”

“我来处理材料适配。”林雪晴已经开始调配新的实验参数,“如果真能提升16%以上,下一步就能进入量产测试。”

“先别急。”周振国忽然开口,眼神中闪过一丝谨慎,“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次的攻击手法比以往更隐蔽?”

“你是说……不是普通黑客?”苏明远抬头。

“不是。”周振国语气沉稳,“更像是有组织的专业团队。他们知道我们在做什么,也知道什么时候下手最合适。”

陶哲眼神一凝:“詹姆斯·霍克。”

“极有可能。”周振国点头,“这个人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

气氛一下子沉重起来。

“那就更要加快进度。”陶哲语气坚定,“他越想拖慢我们,我们就越要往前冲。”

话音刚落,林雪晴的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她低头看了一眼,脸色瞬间变了。

“怎么了?”陶哲问。

“新闻热搜爆了。”她抬起头,声音有点冷,“有人指控我们剽窃国外技术。”

众人齐刷刷看向她。

“什么内容?”苏明远迅速掏出手机搜索。

“标题是《国产硅晶圆炉项目涉嫌抄袭,核心技术来源存疑》。”林雪晴念道,“文章里说我们所谓的突破其实是对某家国外厂商专利的逆向工程,甚至暗示我们动用了商业间谍手段。”

“放屁!”苏明远怒骂一声,“这他妈哪来的证据?”

“没有证据。”林雪晴冷笑,“但就是敢写。”

“这帮外媒嘴太毒。”艾琳·李摇头,忽然站起身,语气坚定地补充道,“我可以联系几位行业专家,让他们公开发声支持我们,至少让公众看到另一面。”

“这是舆论战。”周振国缓缓道,“他们在正面打不过,就用这种手段动摇我们的支持基础。”

“可恶。”陈默咬牙,“我现在就能反制,黑进他们的后台把文章删了。”

“不行。”陶哲制止,“我们现在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解读。一旦动手,反而坐实了嫌疑。”

“那怎么办?”林雪晴问。

“清者自清。”陶哲站起身,目光坚定,“但他们既然敢这么干,说明我们真的动到他们的蛋糕了。”

“接下来呢?”苏明远问。

“照做。”陶哲语气平静,但握紧拳头的手背青筋暴起,“继续推进模型验证,同时收集所有报道的原始信息。等我们真正拿出成果,谣言不攻自破。”

“你倒是淡定。”林雪晴挑眉。

“这不是淡定。”陶哲笑了笑,眼中却藏着一丝怒火,“是憋着火。”

几人互相对视一眼,纷纷点头。

“我去联系公关团队。”林雪晴转身离开,“至少先把舆论控制住。”

“我继续分析攻击来源。”陈默重新投入工作。

“我去联系国防科工局那边。”周振国也起身,停顿片刻后低声说道,“我会顺带查一下那封匿名信的事,不需要告诉别人。”

陶哲一个人留在原地,盯着眼前的数据流。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第二天清晨,舆论风暴正式席卷而来。

各大媒体平台纷纷转载相关报道,甚至一些国内自媒体也开始跟风炒作。陶哲的名字频繁出现在热搜榜单上,评论区一片喧嚣。

“这就是‘自主研发’?不过是换了个壳子罢了!”

“科研造假年年有,没想到这次轮到军工口。”

“建议彻查到底,不能让国家资源被骗子骗走。”

林雪晴公司官网遭到恶意攻击,部分技术文档出现乱码,客服系统瘫痪。她紧急联系网络安全团队进行修复,但攻击似乎来自多个境外IP节点,追踪难度极大。

与此同时,周振国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威胁他若继续与陶哲合作,将曝光其二十年前的一桩学术争议,并附带了一些看似真实的资料复印件。

整个团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之中。

陶哲坐在办公室里,看着手机屏幕上不断弹出的消息提示,沉默良久。忽然猛地将手机摔在桌上,发出一声巨响,仿佛压抑已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一瞬。

“你打算怎么办?”林雪晴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舆情报告。

“顶住。”陶哲低声说,“我们不能乱。”

“可现在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她皱眉,“连国防科工局那边都开始谨慎对待了。”

“那就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案。”陶哲抬头,“模型验证必须提前完成,我们必须用结果说话。”

林雪晴看着他,忽然笑了:“你真是疯了。”

“疯的是他们。”陶哲站起来,眼神锐利,“他们以为舆论能压垮我们,却不知道,越是这样,我们越不会停下。”

他拿起外套,走向门口。

“走吧,该干活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