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龙八激活空天系统!

换源:

  在与郭大炎对话的间隙,苏杭的意识并未完全脱离系统界面。

此时,一行行淡蓝色的文字,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

【系统功能详解】

【扫描复制:宿主接触空天装备实物,可消耗精神值将其复制到虚拟空间。】

【虚拟操作:宿主可在虚拟空间中,对已复制的装备进行无限次的拆解、组装、改装、性能测试等操作,不消耗现实材料。】

【数据解析:系统可深度解析已复制装备的结构参数、材料成分、制造工艺、技术瓶颈等核心数据。】

【修复升级:基于数据解析结果,宿主可在虚拟空间中对装备进行修复、改进和性能升级,并生成优化方案。】

看着这些功能介绍,苏杭心中的激动几乎要溢出来!

扫描复制!

虚拟操作!

数据解析!

修复升级!

有了这些逆天功能,什么技术封锁,什么材料瓶颈,什么工艺壁垒,都将不在话下!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龙国的天空上,将是一架架让世界为之侧目的钢铁雄鹰!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眼前这架残破废弃的龙八!

它将不再是耻辱的象征,而是浴火重生的传奇!

“时间不早了,你该回去上课了。”

郭大炎看了看手腕上老旧的军用手表:

“别因为我这个老头子,耽误了你的学业。”

苏杭点点头,郑重地向郭大炎道别,随后脚步轻快地走向教学楼。

......

下午是专业课。

研究生大教室里,导师赵博士正在讲台上,不疾不徐地讲授着《航空先进材料学》。

苏杭端正地坐在靠后的位置,表面上,双目炯炯,凝神听讲,仿佛完全沉浸在赵博士的授课内容中。

实际上,意识被拉入一个真实到令人窒息的奇异空间。

他发现自己,正站在一片广阔平台上。

平台下方,是深不见底的黑暗,仿佛连接着另一个世界。

而眼前,是那架承载了无尽血泪与耻辱的8862号龙八战机。

正以一种超乎想象的真实姿态,静静地悬浮在半空中。

这不是简单的三维建模。

也不是那种模糊不清、粗糙不堪的电脑幻影。

而是,每一个细节都无比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因剧烈撞击而扭曲变形的机身。

被生生撕裂,如同被巨兽啃噬过的残破机翼。

机体表面遍布的狰狞撞击凹痕与撕裂创口。

甚至,连金属表面那些在现实中细如发丝、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划痕,此刻都纤毫毕现。

苏杭下意识地伸出手。

指尖轻轻拂过战机冰冷而粗糙的残骸。

触感……无比真实!

他甚至能清晰地感受到金属断裂处的锋利,以及那种属于英雄座驾陨落后的破败与冰冷。

为了尽快解决研究课题中遇到的瓶颈--新型涡扇发动机叶片材料的稳定性难题。

苏杭决定,先从这架龙八战机的发动机入手。

他渴望能够从这台经历过残酷实战考验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中,找到解决课题瓶颈的关键思路,甚至是直接的技术突破口。

前世天天跟这些发动机打交道,苏杭对其构造早已烂熟于胸,很快就拆下了发动机涡轮叶片。

心念一动【解析发动机涡轮叶片】

眼前的虚拟影像,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枚刚刚被他从涡轮盘上拆卸下来的,布满了细微裂纹的残破涡轮叶片,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举到他面前,并且以一种超乎想象的速度,瞬间放大亿万倍!

一块巨大、透明的涡轮叶片,凭空浮现在苏杭的眼前。

每一个原子,每一条晶界,都以一种超越现实的清晰度呈现。

他的“视线”仿佛拥有了穿透一切物质的能力,直抵叶片最深层的核心部位。

合金元素的细致分布,如同星辰般精密排列。

而在极端高温与高压疲劳作用下,那些肉眼根本无法察觉的细微裂纹网络,此刻却显得那般触目惊心,如同狰狞的伤疤。

每一次裂纹的微小延伸,每一次微不可查的断裂,都伴随着一连串冰冷而精确的数据在虚拟屏幕上疯狂跳动。

甚至,连金属原子间的键合状态,电子云的微妙流转与变化,都以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清晰无比地展现在面前。

【系统分析:Ti-6Al-4V钛合金在1200【表情】高温环境下,晶界析出【表情】相,导致材料脆化,疲劳寿命远低于预期。宿主可利用数据解析功能,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机理及优化方向。】

苏杭死死盯着这行字。他知道,这仅仅是初步的诊断。

真正的核心在于——如何抑制【表情】相的析出,同时不损失材料其他性能。在2066年,这类问题早已被成熟的第三代、第四代合金体系解决。

但他现在,却需要从零开始,在已知的数据中寻找那个关键的突破口。

他心念一动,意识再次深入,调动系统的解析功能,仿佛在原子层面进行一场精密的“解剖”。

海量的微观数据和模拟图谱在眼前飞速闪过,晶体结构、原子键合、缺陷类型……一切都在系统的辅助下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

突然,一个在未来材料学中司空见惯,但对这个时代而言却如同天方夜谭的念头,猛地撞击着他的大脑——稀土元素!

在2066年,稀土元素在合金改性中的应用已经炉火纯青,但在2016年,这还属于前沿探索甚至保密级别。

苏杭立刻在虚拟空间中调出未来关于稀土元素在钛合金中的应用数据,并结合系统提供的叶片现有微观结构缺陷,开始进行疯狂的模拟推演。

他尝试了数十种稀土元素的组合,上百种添加比例,以及数千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每一次尝试,系统都会瞬间给出详尽的模拟结果,并指出其优缺点。

时间的概念彻底模糊。他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精神力飞速消耗。

终于,当他将所有来自未来的知识与当前系统的精密数据完美结合后,一个惊人的方案跃然眼前!

【优化方案构建完成:添加0.3%稀土元素钇,配合1050【表情】【表情】2小时 时效处理,可有效抑制晶界【表情】相析出。经模拟验证,可提升高温强度28%,疲劳寿命延长45%】

这,何止是简单的分析?!

这分明是一套完整的、足以颠覆现有材料学的革命性方案!

“稀土元素钇的添加比例……百分之零点三……”

“1050摄氏度,保温两小时,进行时效处理……”

苏杭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每一个字眼从他口中再次念出,依然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艰涩与震撼。

这些参数,这些工艺,每一个都如同惊雷般,直击他的灵魂深处!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绝不仅仅是修复某一架老旧战机,或是提升某一个特定零件的性能那么简单!

这,简直就是对整个航空发动机材料科学领域,一次降维打击式的技术革新!

涡轮叶片的材料瓶颈,那是西方工业强国长期以来,用来死死卡住龙国航空工业咽喉的核心技术壁垒!

多少顶尖的材料学专家,为此皓首穷经,耗尽心血。

国家层面投入了多少难以估量的资源。

砸进去了多少真金白银。

却始终难以取得决定性的突破,只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摸索中艰难前行。

而现在,仅仅是在他拆解叶片,进行了一次“深度微观材料结构解析”。

就如此轻描淡写地,给出了一套堪称完美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