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海外市场,遭遇文化冲突

换源:

  飞机降落时,陈宇透过舷窗看到一片灰蓝色的天空。远处的城市轮廓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街道上车辆缓慢行驶,像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压着节奏。

“老板,柏林到了。”小林轻声提醒。

陈宇点了点头,收起还在运行的系统界面。屏幕上,“人脉拓展(国际版)”功能刚刚更新出一批德国本地投资人的信息。他合上平板,起身走向舱门。

机场大厅里人来人往,广播用德语和英语交替播放着航班信息。陈宇一行人穿过海关,刚走出到达厅,就看到一名身穿深色西装、头发整齐梳向脑后的中年男子朝他们走来。

“陈先生,欢迎来到柏林。”男子用一口流利的中文打招呼,语气沉稳。

“您是?”陈宇微微皱眉。

“我是汉斯·穆勒,德国远景资本的代表。”男子微笑道,“我们之前通过几次邮件。”

陈宇立刻反应过来,这是系统推荐的合作对象之一。他伸出手:“久仰。”

两人握手寒暄后,汉斯安排了一辆黑色奔驰接送他们前往酒店。路上,李明低声问道:“老板,远景资本实力怎么样?”

“欧洲中小型投资基金,主攻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陈宇翻看系统提供的资料,“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在政府层面有很深的关系网。”

车子驶入市区,沿途是典型的欧洲城市风貌:古老的建筑夹杂着现代写字楼,街边咖啡馆飘出浓郁的咖啡香。陈宇望着窗外,脑海中已经开始盘算接下来的合作策略。

抵达酒店后,他们稍作休整,下午便前往远景资本总部洽谈合作意向。

会议室位于一栋老旧但维护良好的办公楼内,墙面挂着几幅抽象画,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质香。汉斯坐在会议桌一侧,身旁还坐着两位助理和一位财务总监。

“陈先生,感谢您亲自来访。”汉斯翻开文件夹,“关于新能源项目的合作,我们非常感兴趣。不过,在正式推进前,我想了解一下您的具体方案。”

陈宇点头,打开投影仪,将系统生成的项目分析报告展示出来。

“我们在国内已经完成了新能源电池技术的研发,并且拥有完整的生产链。现在计划在欧洲设立工厂,利用当地的政策补贴和供应链优势,打入欧洲市场。”

画面切换到一张全球市场分布图,红点标注了德国几个主要工业区的位置。

“选址方面,我倾向于法兰克福周边,靠近交通枢纽,便于物流运输。”

汉斯听完,眉头微蹙,轻轻放下手中的钢笔。

“陈先生,您的技术优势毋庸置疑,但在德国,合作不仅仅是技术和利润的问题。”他顿了顿,目光沉稳地看向陈宇,“我们更看重的是长期关系的建立和彼此的信任。”

“信任可以通过合同保障。”陈宇回应。

“不完全是。”汉斯摇了摇头,“比如,我们的投资人更愿意先从小项目开始,逐步加深了解。而不是一上来就谈建厂、谈布局。”

陈宇沉默了几秒,意识到问题所在——文化差异。

他迅速调出系统中的“文化学习模块”,输入关键词“德国商业文化”。

屏幕上立刻跳出相关信息:

【德国商业文化特征】

注重流程规范与合同细节

决策层级分明,高层主导性强

重视人际关系与信任建立

倾向于长期合作关系,而非短期利益驱动

陈宇快速浏览完内容,心中已有判断。

“也许我们的方式有些激进。”他调整语气,换了个说法,“我们可以先从一个试点项目入手,比如联合研发一款新型电池模组,由远景资本提供本地资源支持,我们负责技术输出。”

汉斯眼神略显松动,轻轻点头。

“这个提议值得考虑。”他说,“不过,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评估风险。”

会谈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最终没有达成明确协议,但双方都表达了进一步沟通的意愿。

离开远景资本后,陈宇对小林说:“联系一下系统推荐的那位华人向导,我们需要更多本地信息。”

两个小时后,他们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了那位名叫周然的向导。他是旅居德国多年的华裔商人,熟悉当地商业规则。

“你们今天遇到的情况很正常。”周然端起咖啡抿了一口,“德国企业不像亚洲这边讲求效率优先,他们更注重过程和信任。尤其是在初期阶段,不会轻易接受外来者的合作方式。”

“那我们应该怎么调整?”陈宇问。

“先放慢节奏,多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周然建议,“比如下周有个德国企业家交流会,我可以帮你引荐几位关键人物。”

陈宇点头:“好,那就从这里入手。”

接下来几天,他按照周然的建议,参加了几场本地商务聚会,也拜访了几家小型科技公司。每一场交流,他都在观察德国商人的行为模式,同时也在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

某天晚上,他回到酒店,再次打开系统,尝试使用“人脉拓展(国际版)”功能筛选出几位在新能源领域有影响力的德国投资人。

屏幕很快列出几位目标人物,并附带了他们的背景信息和近期动态。

“明天开始,逐一接触。”他对小林说。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三天,他们再次约见汉斯,这次陈宇特意准备了一份新的合作提案,加入了更多体现长期合作意愿的内容,比如共同成立技术实验室、共享专利池等。

“这比上次的方案更具建设性。”汉斯看完后露出满意的神色,“不过,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

“我们的一位重要投资人,对中方企业的管理风格有些顾虑。”汉斯如实说道,“他认为中国企业在执行过程中不够透明,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

陈宇听完,没有立刻反驳,而是反问:“他是否愿意亲自来一趟我们的研发中心?”

“如果能实地考察,或许可以打消他的顾虑。”

“那就这么办。”陈宇拿出手机,“我让国内团队安排接待,随时可以出发。”

汉斯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赏。

会谈结束后,陈宇走出大楼,柏林的夜风带着些许凉意,吹得他衣角微微扬起。

“老板,这一步很关键。”李明跟在他身后,“只要那位投资人亲眼看到我们的实力,就能扭转偏见。”

“没错。”陈宇目光坚定,“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用他们的语言去沟通,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的逻辑。”

他抬头望向远处的夜空,心中清楚,海外市场的开拓远比想象中复杂,而文化冲突只是其中一道门槛。

下一刻,系统提示音响起:

【您已初步掌握德国商业文化核心要素】

【下一步建议:完成一次跨文化谈判并达成合作意向】

陈宇嘴角微扬,迈步向前走去。

街道两旁的路灯投下昏黄的光晕,映照着他逐渐适应新环境的步伐。而在某个未被察觉的角落,一台监控摄像头悄然转动,镜头正对着他离去的方向。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