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杨重英便与纳诺红等人告别,临行前说道
“我此去时长不会超过两个月,诸位不需要担心。”
高仪这时站出来笑着说道:“两位大人,此次缅清交战正是我们获取功名和土地的良机,机不可失呀。”
杨重英抱怨道:
“高仪你架子不小呀,昨日怎不告诉我们?”
“今日我要出征了你才献计,说来听听,何为良机?”
“此次明瑞出征,军力强盛,准备充足,不可能向前两次一样草草收场。”
“缅人主力远在大城,尚未回师,莽聂渺遮正面诚不可与之争锋,只能将清军拖入缅人腹地才有可能取胜。”
“若清军战线拉长,将军可主动要求回军断其粮道,再趁我周边土司兵力空虚之际奇袭木邦,我将与王连将军将亲率骑兵和步兵接应。”
“清军和缅人相争,均无力顾及各地土司之争,我们可以一举统一周边土司之地,建立基业。”
高仪信心十足的说道。
“嗯,先生想法与我不谋而合,前几日我正有此意。”
“但有一问题,我们统一周边,缅人到时来兴师问罪该当如何。”
“随军土司们肯定会让我们吐出领地,交还于他们,缅人也不不甘心让我们在此地做大。”
杨重英爽朗的说道。
“这个将军请放心,清缅相争,两败俱伤。”
“我们若是统一周边,兵力将可以达到四五千人,成为双方忌惮和争取的对象,反而能转危为安。”
杨重英郑重的对纳诺红说道:“请夫人与苍侯高仪王连几位大人好好计划,不要泄露消息,待我回军必须一击必中。”
行军一日,
杨重英便来到缅人大营新街。
木邦、整迈、掸族、耿马、孟连、车里、蛮莫等十余家土司都汇聚在缅人军大营。
主帅莽聂渺遮见到遮望派兵过来,
大喜过望,
带领帐下统领和各地土司亲自在帐外迎接杨朝英。
“参见将军,末将来迟,兵微将寡,敬请恕罪!”杨重英低头躬身作揖行礼。
莽聂渺遮夸奖道:
“哪里哪里,得将军相助如虎添翼呀。”
“听闻兀自讲起,将军乃万人敌,勇冠三军,当世罕见。”
“今见将军,果然不同凡响。”
莽聂渺遮个头不高,
皮肤黝黑,
身材精健,
机智敏锐。
其他土司听到莽聂渺遮一番吹捧之词,
表面奉承,心中都不服气,
内心都在骂:“卖马屁,黄口小儿,带100杂兵算什么东西,遮望真的没有人了吗?”
其他帐下统领见杨重英兵少,都没拿正眼瞧他。
随后莽聂渺遮带领杨重英参观了他帐下的精锐部队,
一支由俘虏组成的200多人东印度公司燧发枪队,
该队军容齐整,
装备精良,
训练有素。
只见240名枪手分为三队,
整齐地站在防马栅栏前面。
准备…
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
火枪手们熟练装填火药,
弹丸,
“射击”指挥官华尔一声令下。
铅弹砰砰射出去了,
子弹命中洞穿目标区域,
一气呵成。
第一列80人射击完毕,
退后,
继续填装弹药,
“射击”指挥官华尔继续大声吼道。
第二列射击。
……
杨重英看得聚精会神,
心想:“这玩意厉害呀!”
“比我们和清军用的鸟铳和抬枪发射效率高多了。”
“士兵们不用总是提着根火绳,甩呀甩的。”
“有雨和雾气火绳没保存好,点不燃。”
“射击时烟雾也不像火绳枪大,影响瞄准。”
“再配合遮防马栅栏,简直是绝了。”
“简直是防守战的神器呀?”
其他土司都见怪不怪,
纷纷嘲笑杨重英,
“乡巴佬,没见过大世面嘛?”
杨重英也不生气,
继续笑嘻嘻地向营官华尔请教:‘
“大人,这枪是什么枪,怎么没有火绳,多少钱一支?”
华尔用蹩脚的当地语言回答:
“这叫燧发枪,采自东印度公司,价格要贵一些,50两一支,火药铅弹价格另外算。”
“制作精良,故障少,击发顺畅,寿命较长。”
“我营装备的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货。”
“本地作坊生产的,造价约5两一支,缅人其他火枪队装备的大都是本地生产的。”
“我能试试吗?”杨重英激动的说。
“可以,将军会使用火枪吗?”华尔说完将一直燧发枪和火药铅弹递了过去。
“刚才看了三遍,差不多会了。”
说完就接过枪,填装弹药,瞄准目标靶子。
轻轻扣动扳机,
火药发出滋滋的燃烧声,
然后砰的一声,
弹丸稳稳命中靶子。
“天天呐,将军是神枪手呀,厉害。”华尔激动地夸奖起杨重英。
“第一次使用该枪就能打中目标,简直不可思议。”
莽聂渺遮站在一旁也略微震惊,
随后大笑道:“真没想到将军是骑兵将领,竟也精通火枪。”
“你们土司军队个个武艺高强,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
“有你们相助,击败清军易如反掌,哈哈哈。”
杨重英谦虚地说道:“没什么,运气比较好。”
其他土司站在一旁纷纷小声议论:“领军大将,净干些杂兵的事情,成何体统?”
“嗯嗯嗯,其他人纷纷附和。”
杨重英只是笑笑,也不反驳。
心里暗暗骂道:“土鳖,没见大世面。”
华尔继续说道;“缅人其他燧发枪队教习和部分的营官也由这些俘虏兵兼任。”
“前两次对清战争能大获全胜,燧发枪队功不可没。”
杨重英笑着说道:“燧发枪好是好,不过要50两一支,也太贵了吧。”
“领内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我们遮望军队能装备得起30人,就谢天谢地了。”
“哈哈,杨老弟,30人的火枪队能干啥,当烧火棍还差不多。”
“我们木邦土司大军,装备燧发枪150支还绰绰有余。”
木邦土司朵能鄙视般的边笑边说。
“你看,这次我就带来了100人队的燧发枪队和2000骑步兵前来助莽聂渺遮将军一臂之力。”
“哈哈,将军厉害呀,我们遮望贫穷落后,不像你们木邦坐拥盐矿、玉石矿等金山。”
杨重英谦虚地说道。
“自朵能愧不如你们呀!”
旁边的朵能听到杨重英的奉承,
笑得更开心了。
夜晚,
杨重英来到华尔军营,
向华尔借来了一支燧发枪,
仔细的研究起来。
华尔边向他介绍边用手比划:“将军,燧发枪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
“这燧石应该就是我们百姓常用的火镰中的燧石吧?”杨重英边看这块黑色的石头边问。
“是的,就是日常用来点火的燧石,并不稀有。”华尔回答道。
“”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
“西欧军队普遍装备燧发枪,它的构造和性能与鸟铳无大差异,但是改进了发火装置,使得设计效率大大提高。”
“因为使用火绳点火,有很多缺点,遇到风雨的天气,火门里的火药不是被风吹走,就是被雨打湿,以致不能发射;有时还没有瞄准好,就过早地误放了。”
“将军若是有意,我可以坐中间人,帮你从东印度公司求购数十支。”华尔呵呵一笑。
杨重英也笑道:“你这是向我推销武器呀,若有需要我会联系大人购买。”
“要是能传授技术自己生产就好了?”
华尔接着说:“技术转让1万两,含制造设备,东印度公司会派专门的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保证教会。”
“没学会免费再学,直到教会为止。你们还可以雇佣我们东印度公司的人员充当教习,年俸禄300两。”
“哇靠,你这个洋鬼子,死精死精地,1万两也太贵了吧。”杨重英呵呵笑着说。
“教习年俸300两,比我这个将军还高了。”
华尔站在一边比划边笑:“如何你们订购的数量多,价格还可以再商量。”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