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开始不自觉地运用自己在百货公司积累了多年的零售经验,来审视和“挑剔”陈东店铺的经营管理。
虽然她嘴上不说,但心里却常常会冒出这样的念头:“这个货架摆得太乱了,顾客想找个东西都费劲。”
“这个商品标签写得不清不楚,价格也不醒目。”
“怎么连个像样的进货和销售记录都没有?这样下去账目早晚要乱套。”
这些念头在她脑海里盘旋久了,便忍不住会以一种“指点江山”的口吻,向陈东提出一些“建议”。
“哎,陈东,我说你这个店铺啊,虽然生意不错,但管理上还是太粗放了。”
有一次,何家英看着小李手忙脚乱地在一堆货品里翻找顾客需要的型号,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陈东正埋头修理一个复杂的电路板,闻言抬起头,有些不解地看着她:“英姐,怎么说?”
何家英清了清嗓子,摆出了一副当年在百货公司当小组长时训示下属的派头,说道:“你看你这些货品,堆得乱七八糟的,既不美观,也不方便查找。
你应该学学我们百货公司,对商品进行分类管理,贴上清晰的标签,按照一定的规律陈列起来,这样顾客一目了然,我们自己找起来也方便,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她顿了顿,又指着柜台上那本被陈东随手记录得有些潦草的流水账,继续说道:“还有你这个账目,也太不规范了。
每天进多少货,卖多少货,库存还剩多少,都应该有详细的记录。
我建议你建立一套进销存台账,最好是每天都盘点一次,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货品积压或者断货的情况。”
她越说越起劲,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百货公司指点江山的岁月:“还有啊,你们现在商品种类也多了,可以考虑搞一些简单的促销活动嘛。
比如,买大件送小件,或者某些商品打个折,再或者搞个会员积分制度什么的。
这些都能吸引顾客,增加销量。
我们百货公司以前就经常搞这些,效果都还不错。”
何家英一口气提出了好几条建议,都是她在百货公司多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
她说的时候,语气中不自觉地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教导”意味,似乎忘了自己现在只是陈东店铺里的一个“临时工”。
小李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这位平时看起来有些高冷的英姐,竟然懂得这么多“道道”。
陈东听完何家英的这番“高论”,并没有因为她略显不客气的语气而生气,反而陷入了沉思。
他知道,何家英虽然说话直接了点,但她提出的这些建议,确实都非常实用,也正是他目前店铺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他以前更多的是关注技术和货源,对于店铺的精细化管理,确实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
现在听何家英这么一说,他才意识到,一个店铺要想做大做强,规范化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建议,比如建立进销存台账,可以让他更清晰地掌握店铺的经营状况,及时调整进货策略,避免资金占用和库存风险。
对商品进行分类陈列,不仅能提升店铺的整体形象,也能方便顾客挑选,提高购物体验。
而制定一些促销策略,则能有效地刺激消费,提升店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这些看似琐碎的管理细节,却往往能决定一个店铺的成败。
何家英在百货公司工作多年,耳濡目染,积累的这些经验,对于他这个“野路子”出身的个体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于是,陈东放下手中的活计,非常诚恳地对何家英说:“英姐,你说的这些都太有道理了!我以前确实没太注意这些方面。
这些建议都非常好,也非常实用。
看来,我请你来店里帮忙,真是请对人了!”
他脸上露出了虚心求教的神情:“英姐,那你能不能具体跟我说说,这个进销存台账具体该怎么做?商品分类陈列又有什么讲究?促销活动又该怎么策划比较好?”
何家英没想到陈东会如此虚心地接受她的建议,而且还反过来向她请教。
她原本以为,陈东这个当老板的,可能会觉得她多管闲事,或者碍于面子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
看到陈东如此诚恳的态度,何家英心中的那份不自在和优越感,也悄然消散了不少。
她感觉自己在这个店铺里,似乎找到了除了“打工妹”之外的另一种价值——一个可以贡献经验和智慧的“顾问”。
于是,她也收起了那份居高临下的姿态,开始耐心地向陈东讲解起来。
她详细地介绍了进销存台账的格式和记录方法,商品分类陈列的原则和技巧,以及一些简单有效的促销策略的具体实施步骤。
她讲得非常投入,也非常专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百货公司给新员工做培训的场景。
陈东和小李则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何家英也都一一耐心解答。
就这样,在何家英的“指导”下,“东风家电”开始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改进。
他们重新设计了货品的陈列方式,将BP机、随身听、小家电等不同类别的商品分区摆放,并在每个商品下面都制作了清晰醒目的价格标签和简单的功能介绍。
整个店铺看起来比以前更加整洁有序,也更具专业感。
他们开始建立详细的进销存台账,每天记录货品的进出和库存情况。
虽然刚开始有些繁琐,但很快,他们就体会到了这样做的好处。
陈东可以随时掌握哪些商品畅销,需要及时补货;哪些商品滞销,需要考虑降价促销或者减少进货。
店铺的资金周转和库存管理,也变得更加高效和可控。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