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对李振华说:“振华,向东渐渐大了,以后要上学读书,还要买书本、买文具,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我们得早点给他攒下学费和书本费。
这钱,就专门给他存着,将来让他好好念书,做个有文化的人,不像我们一样,只能在工厂里卖力气。”
李振华听了,欣慰地笑了。
他知道,妻子这是在为他们这个小家和孩子的未来着想。
他握着何家丽的手,说道:“好,都听你的。
我们一起努力,把向东培养成才。”
何家喜的“怀孕计”最终还是“成功”了。
她如愿以偿地怀上了闫宏宇的孩子。
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闫宏宇的时候,闫宏宇又惊又慌,不知所措。
他没想到,何家喜竟然会来这么一手
王怀敏得知此事后,更是气得差点晕过去。
她在家里大发雷霆,把何家喜骂得狗血淋头,说她是狐狸精,是不要脸的贱货,故意算计她儿子,想赖上他们闫家。
但事已至此,木已成舟。
何家喜肚子里毕竟怀的是他们闫家的骨肉。
在这个年代,打胎可是件伤天害理、败坏名声的大事,一般人家都不敢轻易尝试。
王怀敏再怎么不情愿,再怎么瞧不上何家喜,但碍于街坊邻里的眼光和对孙子的期盼(她一直盼着能抱孙子),最终还是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了这门亲事,同意闫宏宇娶何家喜过门。
婚礼办得非常仓促和简陋,闫家也没有给何家喜什么像样的彩礼和聘礼,王怀敏自始至终都拉长着一张脸,没有给何家喜一点好脸色看。
何家喜虽然如愿以偿地嫁入了闫家,但婚后的生活,却远不如她想象中那么美好和风光。
王怀敏因为是被迫接纳这个儿媳妇,对她本就心存不满和怨恨。
婚后,更是对她百般刁难,鸡蛋里挑骨头。
不是嫌她懒惰,早上起得晚,家务活干得不利索;就是嫌她花钱大手大脚,不会过日子;或者抱怨她做的饭菜不合口味,不是咸了就是淡了。
闫宏宇又是个典型的妈宝男,凡事都听他母亲的,从来不敢为何家喜说一句公道话,甚至还时常帮着王怀敏一起数落何家喜。
何家喜在闫家受尽了委屈和白眼,常常一个人躲在被窝里暗自垂泪。
她开始有些后悔,当初是不是真的做错了选择。
何家喜怀孕期间,孕吐反应也很大,吃不下东西,人也憔悴了不少。
但闫家对此并不怎么上心照顾。
王怀敏甚至还风言风语地说她是娇气,想当年自己怀孕的时候,照样下地干活,操持家务,哪像她现在这样,整天躺在床上哼哼唧唧的。
闫宏宇也只是口头上安慰几句,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依旧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家就看报纸或者听收音机,很少关心何家喜的身体和情绪。
何家喜对比自己怀孕时的这种凄惨待遇,和当初大姐何家丽怀孕时被李振华捧在手心里精心照料、嘘寒问暖的情形,心中充满了无尽的苦涩、悔恨和不甘。
她这才意识到,物质条件好,并不代表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个真心实意疼爱自己的男人,远比那些虚无缥缈的物质享受更重要。
可惜,她明白得太晚了。
在整个经济调整期,因为有每日签到系统的存在,李振华的小家庭基本没有感受到物资匮乏带来的痛苦和压力。
当别人家为了买到一点粗粮、一小块肥皂而四处奔波、愁眉不展的时候,他们家依然能保证米面油充足,甚至时不时还能吃上肉蛋和新鲜的水果。
儿子李向东也被养得白白胖胖,聪明伶俐,比同龄的孩子发育得更好,也更早学会了说话和走路。
这种安稳富足的生活,在普遍困难的大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和令人羡慕。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振华才更加小心谨慎,尽量不露富,不张扬,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嫉妒。
何家喜在婆家受了委屈,无人诉说,便时常跑回娘家哭诉。
她向母亲刘美心和姐姐何家丽抱怨,说婆婆王怀敏如何刁难她,如何刻薄她;说丈夫闫宏宇如何不站在她这边,如何不心疼她;说闫家的日子如何如何难过,自己如何如何后悔。
刘美心听着小女儿的哭诉,心中虽然也有些心疼,但也无可奈何。
毕竟,这是何家喜自己选择的道路,而且已经嫁过去了,肚子里还怀着闫家的孩子,她这个做母亲的,也不好过多干涉婆家的事务。
她只能好言安慰几句,劝她忍耐,好好过日子,等孩子生下来,也许情况会好一些。
何家丽心地善良,见六妹何家喜在婆家过得不如意,孕期又辛苦,心中不忍,便有时会偷偷地从家里拿一些鸡蛋、红糖、或者一些自己做的点心,送去给何家喜,希望能接济一下她,让她补补身子。
李振华发现后,及时制止了她。
他对何家丽说道:“家丽,我知道你心善,想帮帮你六妹。
但是,你要明白,家喜现在的处境,是她自己选择的结果,怨不得别人。
你现在这样偷偷接济她,一旦被闫家知道了,不仅不会感激你,反而可能会倒打一耙,说我们家是在炫耀,或者是在挑拨离间,到时候引火上身,得不偿失。”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以我对何家喜的了解,你这次帮了她,她下次还会来找你。
她的欲望是永远满足不了的。
我们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她自己不改变,不努力,光靠别人的接济,是永远过不上好日子的。”
李振华的话,虽然有些残酷,但却是一针见血。
何家丽听了丈夫的分析,也觉得有道理。
她知道丈夫的见识比自己广,看问题也比自己透彻。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