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臧当即表示,自己一定牢记将军的嘱托,不辱使命。
“将军”二字,饱含着沧桑,充满着情谊,浸透着忠诚,陈胜听了,暖意融融,于是就用殷切的目光,看着田臧离去了。
张良的一番话,引起了田臧的共鸣。武平君的遭遇,田臧是知道的。其背后折射出这样的现实:本国人支持本国人,而对于外国人则是抵触的。
起义后,之所以进展迅速,就因为攻取的都是楚地,楚人支持他们。武平君试图指挥齐地武装,他们就拒不接受。
眼下自己来到了韩地,就是客军,虽然是推翻秦国,韩人也不会与自己同心。如果以韩王的名义进行,就会顺利得多。
想到陈胜的先见之明及殷切嘱托,田臧就决定拥立韩成为韩王。
田臧问韩成:“阁下为何称‘横阳君’,而不称韩王呢?”
没等韩成回答,张良先开了口:“我们也曾有这个打算,可横阳君不同意。他说:楚国的陈胜有首义之功,而我们却无尺寸之功,称王,与他们平起平坐,说不过去。最后选择了称‘君’,以示对楚国的尊崇。”
韩成附和道:“是这样的。楚国有开创之功,理应有最高的尊号。韩成怎敢僭越?”
田臧先代楚国谢过,然后说道:“如今韩地尚未恢复,不是讲究这些的时候!不瞒几位,田臧临行前,令尹陈胜特意嘱托我道,不推翻暴秦,天下就不得安宁。你入韩地后,可立韩国公室为王,与他们齐心合力,铲除暴秦,共享太平。
“几位想想,‘君’和‘王’,哪个更能唤起百姓,早些推翻暴秦呢?显然是‘王’嘛!韩国原本就是王国嘛,如今恢复了,百姓自然提气,如果称‘君’,自己降格,百姓也跟着泄气嘛,还有啥劲头去推翻暴秦呢?不推翻暴秦,让他们喘过气再来打我们,那时就更费周章了。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啊?”
韩成听了,不觉地点起头来。
张良问道:“将军的意思是,横阳君要改称‘韩王’?”
田臧道:“就是嘛。一切为了推翻暴秦嘛!我看,就这样定了。”
张良还不放心:“这么大的事,还是请楚王和令尹定夺为好。有了楚国的支持,韩国百姓更有主心骨了。推翻暴秦,更不在话下了。”
田臧道:“我看这样吧。我们边干边报吧。”
于是,正式恢复韩国,以韩成为韩王,张良为司徒,田臧为司马,组成了国家中枢。
同时,将这一情况通报楚国,请求指示。
很快,楚国的贺信就到了。
贺信是楚庄王襄彊、令尹陈胜、上柱国吴广联名发来的。热情洋溢的信中,对韩王表示热烈祝贺,对新生的韩国表示坚决支持,提议两国合手,推翻暴秦。
陈胜、吴广的支持,在韩地产生了巨大影响,对颍川郡的迅速收复起到了关键作用。
韩国行动迅速,成立伊始,不等楚国回复,就迅速开始了收复行动。
根据新汲县的成功经验,韩成、张良、田臧经过细心筹划,决定军事、政治两手发力,一面分路兵临各县,一面将写在布帛上的输诚信射向城中。
输诚信中写道:“韩王成、司徒张良、司马田臧布告天下:秦朝无道,灭人国家,毁人社稷,荼毒百姓,人神共愤,天下同诛。凡我韩国城邑,接到此信,均应输诚归纳,共诛暴秦。凡输诚者,官吏军民人等,各安本职,收复后酌情升赏。拒不输诚者,定当诛之。勿谓言之不预。此布。”
收到楚国贺信后,一并写为帛书,射入城中。
这一招极为灵验。兵锋所指,各城得信开城,投入新政府怀抱。昨日的秦朝的官吏、兵士、百姓,成为了今日的韩国子民。
不到一个月,整个颍川郡改换了旗帜,韩军迅速发展到了二十多万人。
随着形势发展,韩成的王府也由新汲县迁到了郡治阳翟县,以加强对全郡的掌控。
紧接着,田臧指挥大军,乘势扩大战果,兵锋指向了三川郡。
三川郡的大部分区域也是韩国故地,秦庄襄王元年就已并入秦地。
三川郡紧临关中,有函谷关险隘和洛阳、荥阳等重镇,是秦国关中的重要屏障。夺取三川郡,秦国本土就直接处在了兵锋之下。
攻取三川郡也很顺利,大军进入郡境后,阳武、卷县、粱县、新城、缑氏、纶氏等县,纷纷反秦归韩,兵锋直指北部重镇荥阳。收复全郡,指日可待。
(谢谢您的支持与关爱!)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