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开发新产品,饵料

换源:

  张雪莲正要接过朵朵的动作微微一滞:“你想要多少?”

陈不凡歪着脑袋想了想:“五十文钱吧。”

“啊……?”张雪莲差点脱口而出,又立刻止住声音。

她心中一番盘算:自从他病好以后,确实没有再出去乱花钱,对自己和朵朵也都格外上心,是该相信他了。

于是,她从袖中摸出铜钱递给陈不凡。

陈不凡接过钱,故作神秘地笑着问:“你就不问问我要钱干嘛?”

张雪莲犹豫着没说话,只是两只眼睛紧紧盯着他,眼神里分明写着“我想知道”。

陈不凡见她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收起玩笑的语气,认真说道:“我准备买些玉米和酒糟,想搞个新东西,开发种鱼用的饵料。”

张雪莲一听,顿时神色紧张,脸色也阴了下来。

陈不凡察觉她的情绪,连忙解释:“你别怕,这些都是捉鱼虾用的材料,用手一个个地摸太慢了,我得想办法提升效率。”

“我想早点让你和朵朵过上好日子,总得做点准备。”

张雪莲仍旧疑惑:“就凭玉米和酒糟,也能捉到鱼虾?”

陈不凡挠着头:“现在还不能保证一定成,但我会努力去试。”

“雪莲,相信我,我再不会像以前那样不负责任,更不会在外乱来。”

张雪莲点了点头,轻声道:“不凡,我相信你。”

陈不凡抱起朵朵,在她额头亲了一口:“爹要走啦,记得照顾好娘,也要自己玩得开心点。”

朵朵抓住陈不凡的手,奶声奶气地说:“爹爹,不要走嘛,我想你陪我玩。”

“爹要去挣钱,给你买糖吃、买漂亮衣服,好不好?”

“好,我听话,照顾好娘,也会照顾好我自己。你也要小心哦。”

陈不凡咬咬牙,转身离去,背影坚定不回头。

张雪莲抱着朵朵,站在门口,看着他一步步远去,直到看不见了才回屋。

回到娘家,她看到院里其乐融融的景象。

嫂子李巧儿正在照看地上爬来滚去的双胞胎儿子,哥哥张大虎一边修理犁耙一边乐呵呵地看着孩子们玩耍。

朵朵看着舅舅修犁耙,眼睛一亮,跑过去瞧个不停。

张小山也不甘示弱,跟在朵朵身后围着张大虎转。

两个小孩一边一个,一个喊:“父亲,加油!”另一个喊:“舅舅,加油!”

张大虎原本还想歇会儿,一听俩小家伙喊得欢,干劲也上来了,手里的活加快了几分。

张雪莲笑着对李巧儿说:“不凡给你们带了好多布料,我帮你照顾孩子,你来缝,顺便教教我。”

李巧儿满是感动地说:“你们家条件也不好,他还花这多钱,我都心疼。下回回娘家别买东西,把钱留着用。”

“我和你哥不做了,都给孩子们做,多的也给你缝一身。”

张雪莲忙摆手:“嫂子不用了,不凡给我和朵朵都买了新衣服。我怕公婆看到找事,就一直没敢穿。”

“这些是他一番心意,你们就收着吧。他要是知道你帮我们做衣服,还不高兴呢。”

“更何况,我学着缝,打算以后亲手给朵朵做。”

李巧儿打趣道:“怕不是想给朵朵做是假,想给你家那口子做才是真吧。”

“说实话,要真是被邪祟附体才变好,那这邪祟也不赖。”

正说着,张大龙正好歇气,听到姑嫂的对话,好奇插嘴:“谁被邪祟附体了?”

李巧儿翻了个白眼:“你一个大男人还偷听我们说话,脸呢?”

张大龙被说得不好意思,憨憨地笑着挠头:“就随口问问,至于骂我?”

李巧儿笑着回怼:“谁叫你爱打听不该打听的事,欠骂!”

看着哥哥嫂子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趣,张雪莲心里说不出的满足。

她望着欢快温馨的一幕,忽然觉得,幸福其实离自己并不远。

陈不凡回县府后,第一时间就去了集市,买了玉米和酒糟,加起来花了五十文钱。

看着只剩下空空的钱袋子,陈不凡心里嘀咕:这年月的东西,也不便宜啊。

离开集市后,他特地找了个偏僻的小巷,把玉米和酒糟倒进一个破旧的铁盆里,亲手混合搅拌。

正忙得起劲,忽然被路过的一人看到,那人看他神情专注,把两样食材混在一起,满脸惊讶地嘀咕:“这人疯了吧?玉米和酒糟拌一起,是想吃还是喂鬼?”

陈不凡对周围的目光毫不在意,继续搅着手中的饵料,嘴角甚至带着一丝自信的笑意。

这饵料,究竟能不能成功,就看明天了。

“要想鱼上岸,得拿粮食换。”

陈不凡用的是玉米和酒糟调制的饵料。

如果放在现代,他肯定会用小米混合高度白酒来配置,效果会更强,诱鱼也更快。

投放饵料可不能胡来,方法得当才能见效。

最讲究的“扇形布阵法”是一种钓鱼老手常用的技巧。

以主窝点为核心,在其左右各45度位置设补窝,三点形成诱鱼的三角区。

这样能更精准地打窝,既能持续诱鱼,也能稳住鱼群,提高渔获。

不过,一旦投放位置不准,就容易形成“死窝”,鱼群避之不及,诱鱼效果彻底消失,功亏一篑。

这些知识,陈不凡都是从以前看的钓鱼书里学来的,虽然道理他明白,但真正实践却是头一回。

他低头看看自己粗糙简单的饵料,不禁叹了口气。

这个年代物资太匮乏了,若是搁在现代,用上专用设备和调配配方,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事已至此,再感慨也无用。

最重要的是专心做好眼前的事,多钓鱼,多赚钱。

有钱,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