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不凡来到了海口村,一进村口便看到地上一地鞭炮纸,延绵着通往乡长家大门。
乡长家的七间大瓦房张灯结彩,红绸高挂,喜气洋洋,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原来是蔡五真把青楼里的歌伎娶回了家。
这动作也太快了,干脆利落,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陈不凡瞥了一眼便头也不回地朝家走去。
谁知刚走出不到一米,便听到杨氏尖厉的嗓音响起:“老三,给我站住!”
陈不凡只得停下脚步,恭敬地喊了一声“母亲”。
杨氏快步走到他面前,急切地问:“钱呢?”
今天蔡五纳妾,全乡人都去贺喜,杨氏自然也不甘落后,送出了五十个铜钱,心疼得不行。正巧看见陈不凡回来,她就打起了主意,想让陈不凡补这个“缺口”。
可陈不凡根本没打算给:“母亲,我没钱了。我早上去抓鱼的时候摔了一跤,骨头疼得厉害,去看病把钱都花完了。”
杨氏一听就来气:“你骗我吧?你摔哪了?我看你全身好好的,胳膊腿都没少,怕不是跟那帮狐朋狗友出去花光了吧!”
陈不凡装出一副冤屈的模样:“母亲,我真没撒谎,医生说我没伤到骨头……”
杨氏冷笑一声:“没伤骨头你去看什么医生?你就是乱花钱!忍两天不就好了?你有钱看医生,没钱孝敬我?”
她的话脱口而出,全然没注意到不少村民已经围了过来,听见了她的指责。
陈不凡早已注意到这些村民,有几个还是前几天和杨氏一起聊天的老妪。
他见他们对杨氏的咄咄逼人神情露出不屑,心中一乐,脸上却更加委屈,低头认错:“母亲,是我错了。下次就算摔断了腿,我也不去看医生,把钱留给你。”
杨氏还不罢休,继续教训:“就你那点小伤,还跑去看医生,真是败家子。我辛辛苦苦把你养这么大,白养了!”
周围的村民实在听不下去了。
“杨大娘,你还真是爱钱爱得比儿子还重。”
“陈不凡摔伤了,去看个医生怎么了?要真摔断了骨头,你能一文不出?”
“村口王大娘家儿子摔了腿没及时治,现在成瘸子了,一家人都指望不上了。你愿意你儿子也落那下场吗?”
“人家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你一天都不让他歇,还逼着交钱,你心里就没点数?”
陈不凡在海口村原本臭名远扬,可前几天他主动将钱交给杨氏,并承诺每天上交银钱,这事已被几位老妪当作八卦在蔡五的喜宴上传得满村都是。
杨氏是出了名的爱面子,她平日里虽不疼陈不凡,可听到村里人说自己有个孝顺听话的举人儿子,她也暗自得意。
眼下村民亲眼看到陈不凡摔伤了还低声下气地道歉,印象自然一改再改,反倒杨氏一味强逼显得蛮横刻薄,招致了众人的声讨。
杨氏被村民围攻,气得大吼:“你们多管闲事!这是我们家的事,轮不到你们插嘴!他自己答应交钱,说话得算数!”
“说话得算数也得看情况吧?你让一个摔伤的人天天给你送钱,你怎么这么狠心?做人也得讲点理啊!”
杨氏被怼得脸色铁青,气急败坏地嚷道:“我们家的事不用你们管!”
但看着村民们一个个瞪着她,她终究怂了几分,语气软了些:“老三,明天别忘了交钱。”然后自顾自嘀咕了一句,“小心点,别再摔着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连招呼都不打。
陈不凡心中暗笑,转身对村民们诚恳地道:“今晚多谢各位叔叔婶子仗义执言。”
“老三啊,你妈心里只有钱,你得有点自己的主见。”
“对,出门做活要小心,万一摔了,躺板板上可就晚了。”
陈不凡与村民告别后,便跟着杨氏,一前一后回了家。
回到房间,陈不凡却没有急着睡下。
他侧耳听着外面的动静,等了好久,听到屋里鼾声此起彼伏,这才悄悄起身。
他提着那块已经略有些发臭的猪肝,这是他早上特意在肉铺买的,用来钓大龙虾。
今晚放下捕鱼网,明早去收,说不定能有大收获。
天已深,又是下弦月,漆黑一片,陈不凡心中虽有些发怵,但为了赚钱,也只能硬着头皮出发。
好在一路平安。他布置好鱼网后,回家时已是子时,一沾床便沉沉睡去。
天色刚泛起鱼肚白,门口便响起“咚咚咚”的敲门声,随之传来杨氏的叫喊:“老三,别睡了,起来吃饭抓鱼赚钱去!”
陈不凡睡得正沉,没听见。
杨氏等了半天没回音,顿时火冒三丈,踢开房门,掀开他被子便骂开了:“王八羔子,你还在睡?你是不是死鬼托生啊?才好了三天就又犯懒病!”
“你爹和你两个哥哥早就吃完饭去县府打工了,你也赶紧给我爬起来!”
陈不凡艰难地坐起身,没有反驳,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好的,我这就去捕鱼。”
杨氏脸色这才好看了些,撂下一句话:“今天要是没钱交,你就别想再踏进家门!”
说完气哄哄地走了。
陈不凡看着她扬长而去的背影,再看看她那随意进出的房门,心里泛起嘲弄。
这个门对她而言,根本形同虚设,家里一点隐私都没有。
就连墙角藏钱的小洞,迟早也会被她发现。
他叹了口气,起身去了厨房吃饭。
饭桌上只有两个玉米窝头和一碗小米渣子粥,摆明了是“特供”给他的。
陈不凡没说什么,也没问。他默默吃完饭,准备出门。
杨氏见他要走,又凑上前:“今天给我好好捕鱼,多赚点钱!记住,没钱别回来!”
她昨晚梦见陈不凡抓了满筐大鱼,拿去卖的时候一堆人抢着买,一口气卖了十两雪花银,全给了她,梦中她笑得前仰后合,结果笑醒了。
所以今早她第一时间就来催陈不凡出门。
杨氏的话,正好被路过的一位老妪听见,那老妪站在路边看着她直摇头。
“这孩子不好,都是你这个做娘的太狠。”
她心里清楚,杨氏哪像亲妈,倒像个贪得无厌的老巫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