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母亲教训得对,是我格局小了!

换源:

  陈不凡穿越之前一直是自己做饭,最拿手的就是红烧排骨,朋友们吃了都是赞不绝口。

他有十足的信心,让张雪莲他们吃上一回,就一定还想吃第二回。

他先把排骨用清水洗净,然后放锅中焯水去腥,再起锅热油,排骨倒进去翻炒,等到排骨变色微焦,再加足量清水,用小火慢慢焖煮。

半个时辰后,红烧排骨香气扑鼻。

陈不凡趁热在上头撒了些翠绿的小葱,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招牌红烧排骨就这样端上了桌。

他还精心准备了三道小菜一碗汤,分别是家常豆腐、油淋茄子、青椒肉丝,再加上一锅热腾腾的鸡蛋葱花汤。

当大家看到陈不凡端上来的四菜一汤时,一个个瞠目结舌,眼睛都快掉出来了,脸上写满了怀疑人生。

张大龙和李巧儿不停揉着自己的眼睛,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一桌子丰盛的菜是陈不凡做出来的。

张雪莲则满腹狐疑地看着陈不凡,眼神里充满了惊讶与复杂情绪。

陈不凡看着他们发呆的模样觉得好笑,笑着说道:“别愣着了,我肚子饿得咕咕叫,赶紧吃饭吧。”

这句话仿佛一根绳子,把大家从震惊中拉了回来,一个个这才如梦初醒,赶紧坐下开始吃饭。

张大龙看着眼前的菜,对陈不凡的看法彻底改观。

一个大男人会做饭本就难得,这饭菜还做得这么讲究,这份用心让人无法不敬佩。

他低头想了想自己,平时也就是打打下手,烧烧火,连菜刀都没摸过几次,做饭压根不会。

而眼前这个有功名在身的陈不凡,原本应该离灶台十万八千里的人,如今却亲自下厨做饭,这一切大家都看在眼里。

他是真的在改头换面,认真重新做人。

想到这儿,张大龙眼圈都红了,为自己妹妹感到无比欣慰。

张雪莲这辈子,或许真的有盼头了。

他拿起酒杯,对着陈不凡情真意切地说道:“妹夫,哥谢谢你了,你对小妹的好,我现在信了。希望你今后也一直这么对她。”

说完,一连干了三杯。

李巧儿见状连忙想拦,可张大龙摆手拒绝:“我今儿个是真高兴,让我喝个痛快!”

结果菜还没来得及动筷,他就醉倒了。

张雪莲听到哥哥这番话,眼泪扑簌簌往下掉。

如今的陈不凡,真的对她、对大家都好了太多太多,连这一顿饭也做得如此用心,已然说明了一切。

李巧儿也跟着张雪莲,一个劲地抹着眼泪。

陈不凡看着这满屋子的哭相,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明明是一顿团聚的饭,却硬生生吃出一股散伙的情绪。

他连忙劝慰大家别哭别哭,这才把饭吃了下去。

吃完饭后,陈不凡和张雪莲告别,独自回到了海口村。

临回村前,他特意换回了那身破旧衣裳,还特地在泥地里打了几个滚,用泥巴把衣服和脸涂得像摔了一跤。

远远走进村口,他就看到杨氏和一群村妇坐在树下唠嗑。

杨氏一边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人搭话,一边总是有意无意地朝村口方向瞄,直到看到陈不凡的身影,这才一下子站起身,整个人像被钩了魂。

陈不凡慢悠悠走到她面前,杨氏迫不及待地开口问:“你的份子钱呢?”

陈不凡不动声色地从怀里掏出五枚铜钱,刚准备递过去,杨氏却一把抢了过去。

她拿着钱左看右看,嘴角都笑歪了,像是刚抓住了财神爷的袍角。

围坐的村妇们看得眼都红了,嘴上却还要说些酸话:“老杨啊,真有福气,这儿子真会赚钱。”

杨氏听了得意得不得了,可嘴上还是不忘翻旧账,开始叨叨个没完,说自己当年如何辛苦,把儿子教得多好,今日的一切全是她的功劳。

村妇们一边听着一边翻白眼,心里早已鄙夷至极。

当年你不是天天骂他畜生、废物吗?

现在他好了,就全成了你教育得好,真是不要脸到这种地步。

可偏偏老天赏饭吃,杨氏就是有这个命。

儿子有功名又突然“觉醒”,浪子回头还会做饭,她再怎么不要脸,也得让人服气三分。

这几天,陈不凡每天都当着众人的面把份子钱交给杨氏。

直到这天,他递完钱,平静地说道:“母亲,我明天想告假一天,去把雪莲母女接回家。明天,就不能上交份子钱了。”

杨氏脸色一下就拉了下来:“张雪莲自己这么大个人,还不会自己回来?你去做什么?”

“你要她回来,捎句话不就行了?你安安心心在家捕鱼赚钱才是正事。”

“现在家里有我和你二嫂,不需要她回来操心啥。”

话语里明摆着一层意思:别让张雪莲母女回来,多两个嘴吃饭,哪怕吃得少也是浪费。

更重要的是,陈不凡只要一去接她们,就耽误了捕鱼,没钱赚,就没份子钱交,这才是她最心疼的。

陈不凡皮笑肉不笑地说:“母亲,您原来可不是这么讲的啊。”

“前几天还催我去接雪莲回来,说那边不是她该待的地方。现在我真要去接了,怎么又变卦了?”

杨氏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嘴上却依旧嘴硬:“我啥时候说不让她回来了?她有腿不会自己回来?从大西村到咱们村能有多远?”

“实在不愿意走,就让她哥哥花点钱叫辆马车来接,哥哥疼妹妹不是天经地义的吗?”

“再说了,现在也没农活,等有农活再回来也不迟。你现在该想的是多挣钱,成天老婆孩子的挂心,你一个大老爷们,没点出息!”

陈不凡听完,点点头,摆出一副孝子样,缓缓说道:“母亲教训得对,是我考虑得太简单,是我格局小了。”

“我等会就让人捎句话给雪莲,让她继续在她哥哥家住着,等我再接。”

“其实我本来也不是为我自己考虑,是心疼二嫂。这段时间家里里外外全靠她操持,本来这些活都是雪莲干的,如今全压在她身上,我怕她累出毛病。”

“雪莲在家时,从不等到辰时起床,早饭做好,大家吃完连一口也不剩下!做完早饭做中饭,做完中饭做晚饭,一整天活都落她头上。”

“你们吃完啥也不管,没事干了就挑她毛病,说衣服没洗干净,地没扫干净。直到天黑了,你们睡了,她才敢躺下。”

“反观二嫂,整天睡到太阳晒屁股,做事随性,农活更是推三阻四,天天喊疼。”

“现在雪莲在娘家,吃了睡、睡了吃,清闲舒服。要是回来了,那就得从早干到晚。”

“母亲您不让她回来,说明心里是疼她的。我听母亲的话,就让她和孩子好好在娘家待着。”

“这年头,能遇到像母亲您这样体恤儿媳的好婆婆,真是打着灯笼都难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