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的黄昏

换源:

  夕阳西下,麦落迎来了她的黄昏。

三十几户的麦落人家也到了饭点,村庄里到处是母亲们呼唤孩子的尖锐的嗓音,孩子们也一个个回应着,其中还夹杂着一声声犬吠声。迎着夕阳,顺着晚风,村庄迎来了一天难得的静谧。没有了劳作一天的辛苦,只有那院子里几个孩子的打闹和井口边那棵梨树上的蝉鸣,在夕阳慢慢落下时,村庄也慢慢安静了下来。

换作平时,这会儿的村民应该都入睡了,但是有一户人家却还是吵吵闹闹,院子里有几个人跑来跑去,很不安生。只听到一声孩童哭叫的声音,原来是他们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命。

“老汉,老汉。”一位五十左右的老婆婆高兴的叫到:“是儿子,是一个儿子。”老婆婆高兴的说不出话,泪水从满是皱纹的眼角直流,老婆婆只能用挽起的袖口来擦拭眼泪,目光所至之出也是一位年龄相符的老汉。老汉从坐在的木墩上惊起“啥子?儿子?”之后就只剩老汉的大笑的声音。

老汉父母亲去世的早,兄弟也是因为酗酒而早逝,不争气的儿子,还没有生出个带把的,姑娘倒是生了一院子,今天终于叫老天爷开眼给生了个儿子,不提有多高兴了。

“老婆子,给儿媳去炖只鸡,好好补一下。”老汉慌张的不知应该做些什么,显得不知所措。老婆婆也高兴,回到:“好,好!”。

这个消息迅速在村子里传遍了,每户人家都在按照习俗准备着吃喜面的礼物。整个村子就因为一个新生的孩子而热闹了起来。

老汉姓牧,平时村里平辈人都叫老汉老牧。名字无从考证了,只剩一个姓,但是老汉明白,因为自己是个穷人,穷了一辈子,自然没人记得住自己的名字。所以老汉一大早起来便准备了一只鸡,一壶酒,跑到老学究家里去了。

老学究是个讲究人,在村里人看来是个大文人,每每有孩子生下,便需要去求老学究要个名字。老学究也总是引经据典会取个好名字。不说寓意深刻,总之因为老学究,村里没了狗娃,牛娃……

老汉提着酒和鸡就跑进老学究家中,说到:“先生,我家昨晚新添了一男孩儿,虽说不到百天,但是我这个粗人是等不及了,先生给娃儿取个好名字吧。”说完便将酒递给了老学究。老学究问了生辰之后便说到:“孩子五行缺水,属火,不易多水,我取个云字,有云便雨,正好。”老汉喃喃“牧云,牧云”一拍大腿乐呵呵地说“好听,嘿嘿”

就这样,孩子便有了个名字,牧云。这个叫做麦落的小村庄也就多了一个小男孩,一个叫牧云的小家伙。也许村里人还不明白这意味着这么,但从今天起,因为这个牧云的降生,这个小村庄便不在平凡,因为这个小村庄出了一个名叫牧云的家伙。

又是一天过去,老汉一家人围在院子里面乘凉,啃着西瓜,自从有了牧云,老汉是天天将牧云抱在怀里,躺在梨子树下的椅子上,除非是牧云饿的不行了,大哭大闹,才会将牧云递给儿媳妇,让儿媳妇喂点奶,喂完奶有事顺手抱走,恨不得一天到晚都抱在怀里。

这样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牧云也到了该上私塾的年纪了,本想让牧云去上私塾的老汉却被山上的神仙告知可以将牧云送到山上,说是牧云有灵气,适合修行,以后肯定是个大真人。这可把老汉愁死了,都说富习武,穷学文,就老汉自家情况,虽然说温饱有余,却怎么也不够让孩子习武修炼呀。都知道习武修炼一途需要大量钱财。不说那些修炼秘笈和功法需要大量钱财购买,那些个佩剑之类的琐碎事物就不是老汉给得起的。老汉家一年就十两银子左右的收入,一把最便宜的佩剑也需要十几两银子。那些天材地宝的药物就更是千金难求。话说老汉还从来没有见到过一两黄金长什样子,连银子都是一些碎银。

老汉还是决定让牧云去学私塾吧,以后考个功名,衣锦还乡,也挺不错。就这样牧云去了老学究的私塾,也只能去老学究的私塾,因为这个村子只有老学究的私塾。老学究来到这个村子时还是天命之年,如今已经年过古稀,半截身子入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精气神。不知老学究记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到这个小村子的,官场失意,还是退隐田园?连老学究自己也应该快忘了。

牧云上老学究的私塾后,一直不让老汉省心,不是逃到河边去了就是跑到山上去了,从不专心做学问,除了会认字和写字,牧云根本就像没多过私塾一个德行。

这天,牧云又逃课跑到山上去了,这次牧云没有和玩伴一起,玩伴们想去河里游泳,而牧云却想去山上掏鸟窝。虽然牧云还小,但是牧云一直很有主见,而且比较倔,自己想去山上掏鸟窝,就真的自己去了。

牧云顺着小路,路两边都是高大的树木,这些树都叫不出名字,不像云杉那么笔直高耸,歪歪扭扭,胡乱生长,又高又密。鸟类就喜欢在这种书上筑巢。牧云眼睛直溜溜的四处观察,耳朵也听得极为仔细,一是观察鸟窝,在一个确是因为害怕,一个人来到这么密的林子里,虽然经常来,但是却不可避免的害怕。林子里安静的可怕,只有一句句的鸟叫和蝉鸣。走着走着,忽然,牧云感觉右边什么东西窜了过去,牧云吓得一激灵,赶紧看向右边,什么都没有,还没有回过神,“突”的一下左边窜过一个黑影。牧云差点吓尿,在转头的瞬间看到一只松鼠跳到了树上,原来是一只松鼠。山上本来就静谧,再加上地上的在哪些叶子,在小动物跑过时就会发出响声。虽然害怕,但是牧云没离开准备找到鸟窝后才离开,在这么密的树林里一个人乱跑,不得不说牧云胆子很大,若是其他小孩儿,根本不敢一个人跑进来。

经过一会儿的观察,终于让牧云找到了,鸟窝不是很高,就在一个一棵树的树杈之间,不算高。牧云小心翼翼的爬上树,刚准备将手伸进鸟窝,听到一声“且慢!”让本就紧张的牧云吓得从树上掉了下来。牧云毕竟是小孩子,都来不及喊救命,只来得及一声哇……

牧云闭着眼,怎么回事,竟然不痛,牧云慢慢睁开眼睛,只见自己正被一个老道人抱在怀里。牧云略显尴尬,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应该感谢老道人将他接住,还是怪老道人将他吓得从树上掉了下来。思索之间,老道人将牧云放下,问道:“你就是牧云吧”

牧云反应不过来,只能说:“是的,你是谁?你怎么认识我?”老道人笑笑回答:“贫道是清灵山道人,你想不想随我修炼?”牧云懵了,问老道人:“你还没回答我你为什么认识我?”老道人笑到:“我曾问过你爷爷,他老人家本是愿意你随我修行,后面却应为你家中贫困为由将我拒绝,你我有缘,今日我已将你家人说服,只要你愿意,以后你便是我弟子了。”牧云不太相信老道人说的话,回答老道人:“你随我回家去,若是我爷爷答应,我随你去,反正私塾是待不下去了。”牧云说完又想爬上树去淘鸟窝,老道人阻止说:“万物皆有灵,生命诚可贵。”牧云讪讪点头,没有再爬上树去。

牧云和老道人一起回到了家中,老汉看到老道人一脸崇敬,赶忙上前:“老神仙大驾光临,大驾光临呀。”老汉是粗人,说不来漂亮话,只能重复的说大家光临了。牧云倒是无所谓的表情,虽然从小便听爷爷奶奶说修仙之人的风流和尊贵,年纪小,就觉着和普通人瞧着一个样。老婆婆也是赶忙问候。老道人却没有其他修仙者那种高高在上,一脸笑意。随着二老进了屋。

老道人也没有坐椅子,随便捡了块板凳坐下,说道:“牧云这孩子,跟我有缘,不满二老,牧云出生那天满天祥云,刚好路过,我便留心,前些年便希望收入门下,二老不舍,如今牧云也是长大,应该也能自己照顾要好自己了,二老若是不反对,我今日便将他带走了。”老汉原本还想留下,但是在这之前老道人便与他说明,也知道这是牧云的福分,已经由于不舍阻挠过一次,而且以贫穷作借口,这次是再不舍,也不能让孩子错失机会了。老汉赶忙说道:“全凭老神仙作主,老神仙愿意收牧云这孩子为徒,是他的福分,全凭老神仙作主。”老道士捋了捋胡须:“那就带走了。”

牧云有点不舍二老,但是清灵山离家又不远,又不是永别,没有表现出太悲伤,就这样,踏上了他的修仙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