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一场与保守派的博弈!

换源:

  “这维托里奥那边不是你一句话的事?”

李红章问。

“这件事已经让意国驻大清公使知道了,怕是不能私了。”

高明说到这里得意的一笑。

“老夫当真可是小看你了。”

李红章笑着说。

“那民间的流言如何处置?这要是有人说我北洋帮助外国人欺压本国进士你说如何是好?”

老李又问。

“淮系驻扎直隶,在民间造一些声势应该不费力,而这文廷式等人吗?不懂海事却信口雌黄,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批驳。这丢的可不仅仅是他的人,我大清的威严何在?说严重些……”

高明故意不说下面的话。

“这有辱国体之人杀了都不为过,更何况现在还肆意辱骂别国?是不是这个意思啊?”

李红章一边说一点头。

“我们还可以把北海之事传到民间,让天下知道我北洋之困境,知道世界之大,知道那些清流们所言只是空谈。”

高明继续支招。

“然后我北洋还可以趁机在翻译一些关于西洋战舰和机械书籍,让更多人知道外面的世界。”

而与此同时,在紫禁城中。

光绪和慈禧则在为文廷式等人的结局做着最后的权衡。

一位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和一位实际最高统治者正在为这件事犯愁。

“亲爸爸,这文翰林等人虽说惹下此等大祸,但是毕竟也是为了朝廷,这洋人着实太过狂妄了。”

光绪踌躇半天才开口。

“那如何给那意国人和李中堂一个交代?”

慈禧问。

“这背后骂几句洋人本身算不得大事,李中堂那边虽说和翁师傅不合,但是料想李中堂也不是那种睚眦必报之人?”

光绪不确定的说。

“洋人那边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如果仅仅是那个意国人,倒也没什么。

但是如果意国国公使以此提出要求的话,怕是不处置是不行的。

至于李红章?

如果是以前的话,他自然不会和文廷式这等人计较。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慈禧冷冷的说。

“亲爸爸明示。”

光绪行了一礼。

“这李红章做事喜欢绕着走,

阴奉阳违的事他做的出来,

但是轻易不会把事情做绝,

可是现在,你的那个翁师傅首先把刀子捅到了李红章的腰眼上。

那个北海之事怕是翁师傅打算找到北洋购舰的漏洞然后参上一本?”

慈禧冷哼。

“这个,可是北海之事过后,户部还是拨给北洋经费了。”

光绪小心翼翼。

“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翁师傅,

自己不懂海事还非要在海事上找李红章的麻烦,

这不是自不量力吗?

要是没这件事,中枢还可以拖着北洋的经费不办,

但是现在,中枢不能拖。

这拖了不但会被洋人看不起,

更无法向天下交代。

他李红章就该说了,

北洋如此困窘朝廷却不给买一条船,

你让朝廷如何面对天下人的指责?”

慈禧厉声问道。

“而且你也别怪李红章跋扈,

天下能战之师不过湘淮二军而已,

而这水师又以北洋为最。

一旦有事,我大清能依靠的也只有湘军和淮军了,

而这直隶要地,所能依靠的也只有5万北洋水陆军了。

所以中枢只能打压,却不能采用霹雳手段。

否则一旦有事,我大清可以依靠谁呢?

八旗军和绿营早就不行了,湘军又远在南方。”

这里,慈禧叹了口气。

其实慈禧没敢说,要是一旦真要撕破脸。

这李红章和中枢中的一些人联手的话,

结局还真说不准啊。

而如果淮军一旦决定兵谏,

这京城之中还真没有哪支军队可以抵挡住北洋陆师倾力一击。

“那这次文廷式等人如何处置?”

光绪问道。

“流放。”

慈禧轻描淡写。

“可是这是不是太重了?”

一听到要流放,光绪有些急了。

“只有比这重的,没有比这轻的。”

慈禧直接否决了光绪的求情。

“还有这次李红章居然收了一个弟子,还是和那个意国人一起设计过兵舰的,这着实有些意思。”

“亲爸爸的意思是?”

光绪问。

“此人断不开轻视,这洋人打交道是从来论势不论理的,能让那个倨傲的意国设计师尊重的,必然有过人之处。到时候,皇上自己可需要留心啊。”

慈禧意味深长。

三海之中的勤政殿。

在高明进入之前,

偌大的殿内已经将北洋水师和倭国联合舰队中的所有战舰都已经摆好。

当然了,其中有些战舰还没有下船台,

甚至还没有上船台--!

不过这一点也不妨碍高明的表演,

因为在这里,没有人对历史走向的把握能超过他。

也没有人能对当时海战和战舰的走向的理解能超过他。

而他也必须抓住这次机会,

这种能让清政府高层直面双方差距的展示不会太多,

估计也就这一次了!!

借着叩首后抬头的机会。

高明扫了一下在场的人。

那个正对着他的身着刺绣百蝶袍的老妇人不用问,

自然是慈禧太后。

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而她旁边的哪个身穿龙袍,

面色俊雅的年轻人自然就是大清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光绪皇帝。

而醇王则坐在光绪对面下手的绣龙墩上。

李红章则在醇王旁边坐下。

而至于其他人?

哪个一代帝师则像一个小吏一般站在一边。

怕是最近某人惹出的事,

连慈禧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你就是高明?”

年轻的光绪好奇的打量了一下。

“回皇上话,臣的父亲在长毛之乱时移居美利坚……”

高明已经不知道这是第多少次陈述他的革命家史了。

已经可以做到声情并茂的“表演”了。

“富贵不忘故国,难得啊。”

当听到高明依然舍弃在意国的高官厚禄回到清国为国效力时,

光绪也有些动容。

“那个意国设计师维托里奥是你的朋友?而此次北洋订购的战舰也是你参与设计的?”

随后光绪突然想起什么来急忙问。

“回皇上,这维托里奥确实是臣的朋友,而且此战舰的设计微臣也确实参与了。”

高明心中一紧,怎么着?

光绪还想翻旧账不成?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