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889式步枪,从步兵换枪开始!

换源:

  高明直接把后世的绩效工资理念用在了这上面。

人都是逐利而行的,有了客观的利润,自然有动力。

“而且这制造局的管理人员也许调换一下,引入一些洋员和南洋华人,这些人相对而言更懂技术,也少了些大清官场的那些陋习。”

“你可知,这大清官场就是个大染缸,就算是块白布,进来了也会被染黑的。”

老李无可奈何。

“大清官场确实糜烂,所以更需要引入一些新人,补充一些新鲜血液,此外,对于某些不知悔改的奸佞之人,学生建议用重刑!!甚至可以新提拔一批干才组成专门的督查衙门,在北洋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监督。”

高明虽然不知道这样做的结果会如何。

但是目前没有一个相对清廉的官僚体系那胜利就是一句空话。

但是要根治这种痼疾又岂止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

所以,目前高明除了从外面引入一些人才然后进行换血,

没有别的办法了。

“此事先放放,你还是先从水师学堂中挑选一些得力的干才和搞好天津机械局。”

李红章想了想。

“预备!”

随着指挥官举起的信号旗。

3名意国士兵飞快的拿起弹夹熟练的装在步枪上。

而3名北洋士兵则把弹仓打开,

然后把一排5发子弹压入步枪中。

“射击。”

伴随着指挥官落下的信号旗。

6名士兵举起手中的步枪开始向100米外的靶子设计。

每个人都在尽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射速,

但是无论北洋士兵如何努力,

自己手中的毛瑟步枪始终要比对手慢一拍,

每打一发子弹,北洋士兵需要将枪栓旋转,

然后拉开到位,推弹到位,最后旋转闭锁。

而4.54kg的毛瑟步枪对于相对瘦弱的大清士兵来说业稍微沉了一些。

而旁边的意国人只需要拉开枪栓,

然后退回去就完成了上弹。

再加上欧洲白种人的体质优势和仅仅只有3.8kg重的1889年式步枪。

意国人的射速基本达到了北洋士兵射速的2倍!

伴随着枪口的火光,一个个弹壳从抛弹口跳出。

远处的靶子上出现一个个的射孔。

咔哒一声,一名意国人和一名北洋士兵几乎同时打光枪中的弹药。

意国人麻利的推掉弹夹换上新弹夹。

而北洋士兵则郁闷的捡起一排5发的子弹向固定弹仓中装填。

也许是因为紧张,2次都没有压入弹仓。

而在他费力的压好子弹后,

那名几乎同时打过第一仓子弹的意国大兵已经悠闲的射击了3次。

4分钟后,伴随着咔哒一声,

最后一名意国士兵已经打光了第5个弹夹。

3名意国士兵全部打完了自己面前的5个弹夹共50发子弹。

而3名北洋士兵中最快的还在前边的桌子上放着4个弹夹,

这个累的冒汗的北洋士兵相对于其他2名士兵更加强壮。

但是复杂的上弹过程以及重达9斤多的步枪在长时间快速射击后,

他持枪的手明显已经有些颤抖。

而打出的子弹也越来越飘。

另外2名士兵看了看摆在自己眼前的6个5发一排的子弹,都有些无奈。

动作也比刚才要慢上不少,

因为结果已经,无论自己是否努力结果是一定的。

但是那名健壮的北洋士兵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剩下的子弹打完,

虽说因为疲劳的因素,

无论是速度还是精度都有下降。

但是无疑,他是认真的,努力的。

8分钟后,最后一个北洋士兵打光了自己的子弹。

随即全部参与射击的人收枪立正。

负责报靶的小吏跑了过去随后一组数据传了上来,

1889式步枪平均上靶38发,

而毛瑟步枪上靶在32发。

“这1889式步枪果然堪称利器,精度略高于我北洋的毛瑟步枪,而射速几乎是毛瑟步枪的两倍!”

奉军统领卫汝贵颇为兴奋的拿起一支1889年式步枪仔细端详起来。

“其实论精度,1889年式步枪与毛瑟步枪其实差不多,但是因为长时间高速射击的缘故,使用毛瑟步枪的射手更容易疲劳,所以精度会略有下降。”

高明谦虚。

“这枪好是好,但是这一但打起来,子弹的消耗却是相当惊人的。”

张文宣不由的咂咂嘴,

按每人150发备弹计算,

这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全打光。

“后生,这枪的造价几何?”

李红章没理会两人,而是直接问道。

“不会超过我北洋自造毛瑟的价格。”

高明现在还不清楚人工费的花销。

但是参考在欧洲的售价,不会比毛瑟高。

“而且这子弹尺寸和新式毛瑟步枪子弹是一样的。目前我北洋要是想生产,是完全可以的,当然发射药是无烟火药。”

“这支步枪可是为骑兵准备的?”

卫汝贵好奇的问道。

“卫大人好眼力,这正是为骑兵准备的短管步枪。枪管更短,方便携带。但是不能安装刺刀。”

高明恭敬的说。

“各位大人请看这把枪。”

高明从一个盒子中取出一支崭新的1889你年式步枪。

同时把一只类似单筒望远镜的东西按在了枪的上面。

随后恭敬的送到了李红章手边。

李红章好奇的抬起步枪,眼睛从“望远镜”上望去。

远处的景物一下就被拉到了眼前。

“这不就是个望远镜吗?”

老李好奇。

“大人明鉴,这就是一个望远镜,但是可以配合抢上的瞄准具使用,对远距离射击有很大帮助,而且您再看这个位置。“

说着,高明接过枪指着枪栓位置上刻着的a型标记。

“这是何意?”

张文宣好奇的问道。

“每一支步枪在出厂前都要经过精度测试,其中必定有精度高的,也有精度低的。而这把枪就是精度达到较高水平后特意在枪栓处做的标记,一般每30把步枪才能出一把这样的步枪。”

高明解释道。

“这就是从枪中选其优秀者,再配上这种望远镜用于远距离射杀?”

一直沉默不语的马玉昆问。

“马大人说的很对,再配上专门训练的射手。完全可以在400米距离上射杀单个人。当然了,所射杀的人一般都是指挥人员或者炮手这类比较重要的目标。”

高明尽可能的把狙击这个概念用尽可能的易懂的语言表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