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晚辈多嘴,这官督商办本来就没有效率可言,吏治腐败,主事之人不懂商贸,又有各级衙门层层盘剥,这求富二字从何说起?”
“而一国之强绝不仅仅是靠官府兴建几个工厂就可以的了,真正还是要推动民间对工业的投资,而推动民间的投资,最重要的在于政府能给一个保障。”
高明直接拿出后世的经济观念。
“什么保障?”
李红章问。
“一个对其财产和利润不受侵害的保障。”
说到这里,高明不由的想起来当年最早的民族资本家,
办一个工厂不单要面对清政府的苛捐杂税,
还要面对各种民间守旧势力的冲击。
在一个连树个烟囱破坏风水的说法都有人信的社会中,
凭借个人力量兴办实业真的很难。
“这怕是朝廷对民间投资建厂有很大意见啊。”
李红章此时也不敢下决定。
“这朝廷已经给不了北洋更多的钱了。”
高明黯然。
“大胆!”
李红章听到这句话脸色顿时气的铁青。
高明潜台词他已经十分明白了,
既然朝廷已经靠不住了,
北洋就只能自己干了。
这样一来,北洋就不再是一个藩镇了。
“别无他法,北洋和倭国这次赌局早已开始,只有一方支持不住了才会结束,我希望不是北洋先倒下。”
高明异常平静。
“按说我一个化外之人没必要多做些什么,只是不想看到故国就此沉沦。”
“中堂大人,我北洋为国御敌,倘若在与倭人的战争中能抱我大清周全,也算对得起朝廷了。高先生只是方法极端了一点,但是念在其为国为民的……。望中堂大人三思。”
在一旁的张佩纶起身离座。
要说在李红章的部将和幕僚中,
真正能做到心忧天下的怕也就是他的这个女婿了?
“张幼樵,这种话从你口中说出可真是让老夫震惊啊。”
李红章相当震惊,他实在想不到。
自古受过龙国正统教育出身清流的张幼樵,
居然会支持高明的建议!
要知道高明的建议可是直接以北洋当局出面与民间接触挑战中枢啊。
“就算为北洋治下的百姓,无论是富民还是御敌,中堂大人也应该一试。”
张佩纶没有解释继续,
其实他心里本来打算说的是:
“这大清不光只有一个中枢还有万民!”
“呃。”
今天对李红章的震惊实在太大了。
先是碰上了一个表现的颇为无赖的高明。
然后就是自己的女婿居然也帮外人说话!!
这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那你要在老夫治下如何做?直隶,辽东你像如何运作?”
李红章叹了口气。
“光直隶远远不够,两广,四川,上海,还有弯弯都要一起干。”
高明咬了咬牙。
如果说直隶如何怎么做,
老李一人还是做的。
这串联天下督抚一起谋事的话,
问题可就不仅仅是一个挑战中枢那么简单了。
“来人,把这个狂妄之徒拖出去。”
李红章听后咆哮道。
而不知藏在哪的几个护卫从门外冲了进来,就要抓高明。
“我自己走,用不着抓。”
高明也被李红章的过激反应震惊了。
当看到拿着梅花手枪冲了进来的淮军士兵。
高明知道,自己这次八成是玩大了。
“认赌服输。”
高明心里猛地一沉,随即释然了。
既然自己赌的是老李会在危机前振作。
哪一旦输了,那也就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
听天由命。
想到这里,脸色本来有些害怕的高明随即变得平静了。
“后世会如何评价我这个人呢?”
走出门的那一刻,高明心里想道。
“中堂大人息怒啊。”
看到高明被带出去,
张佩纶立即下跪求情。
“此子包藏祸心啊。”
李红章冷笑。
随即转头对张佩纶:“你以为这个人仅仅就那么简单吗?此子心机太深了。”
“中堂大人……”
张佩纶有些摸不到头脑。
“从买船开始,我北洋的前途就已经定了,北洋水师添购战舰,倭人也添购战舰,添购战舰就要钱,而要钱朝廷未必就给,我北洋就只能自己想法子,而自己想法子,这和中枢就不能绕着走了,正面的冲突怕是难免啊。”
老李一点也不傻。
他想救自己苦心30多年打拼下来的天下。
但是又不想和中枢直接对抗。
他只是想赌,赌中枢会让步。
但是结果却让他很失望,进而彷徨。
因为从小接受封建教育的李红章,
还下不了这个决裂的决心!!
“在下不通军务,希望中堂大人指导一二。”
张佩纶犹豫了一下。
“说。”
李红章难得的对自己的大女婿没有好脾气。
“如若清日开战,我北洋水陆二师难道真的像高明所言不堪一击吗?”
张佩纶问。
“这?不出此子所料。”
仅从见识和学识来看。
李红章还是很赏识高明的。
“也就是说,如果这样下去,我北洋也就是个早死和晚死的差别了。”
张佩纶貌似平静的说了一句。
“这~~”
老李一下就明白了自己这个宝贝女婿的意思了。
还没解决眼下的生死问题,
就考虑自己人有异心实在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而且老李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说高明就有什么祸心。
海外华人对清政府没啥好感,是很正常的。
就算真有问题,也要等过了这个坎再说。
“而且这高明还是意国国著名设计师,就算我北洋不用,礼送出境就行了,这贸然处置怕是会引起不便?而且这高明为了我北洋新舰的购买,着实出了不少力,还捐赠了所有的积蓄,先不说处置,即使怠慢了,那天下人才还回来我北洋效命吗?”
一看有门,张佩纶继续劝解。
“哪你的意思是按这位后生意思去做?那你如何保证他一心为我北洋?”
老李心中叹了口气,
作为自己的首席幕僚的薛福成和自己最亲近的幕僚张佩纶都想着外人。
看来自己也只能用此人了。
“幼樵别的不敢保证,高先生一心为国是不用怀疑的,否则他也不会放弃意国国的职位,并为我北洋捐出所有积蓄,至于他为何选择北洋,怕是在他眼里,也就我北洋能与倭人一战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