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舍利子;17.9 冷风如刀(天一外传节选)

换源:

  17.9冷风如刀(天一外传节选1)

塞外飞雪,冷风如刀!

江南才女,化身死神!

血雨腥风,快意恩仇!

藐视痛苦,挑战极限。

注:《天一外传》是本人拙作《时空漩涡》系列之外传。请自行搜索某平台发表位置。

顶级武学对抗,

比的,不是力量,也不是速度,

比的,是“感知”。

当对方能够感知到你意图时,即便,他动作比你慢;即便,他力量不如你;即便,你可以先出招,他仍然可以轻易取胜你。

所以,真正高手来讲,比武,实际上是比的是智力。

只有双方都缺乏对对方出招企图预先感知时,

才会有“力量的角逐”或者“拼速度”。

当对方能够一眼看穿你全部动作意图和攻击路线时,你连逃跑机会都没有。

天一师太本名涵蕊,姓徐,

出生于清末,扬州,富豪家庭。

长得清新秀丽,深得父亲宠爱。

涵蕊父亲是扬州富豪,祖上从文做过官,一部分亲戚在经商,算是官商出身。

涵蕊身材并不强壮,却从小酷爱武术。

因为自从拥有意识开始,她就总觉得身体里充斥着无尽力量。

小时候,最开心事,就是出门寻找大自己几岁男孩子比武。

然后,打得整街区男孩见到她都远远逃走。

父亲努力把涵蕊培养成大家闺秀。

尽管文化学习很出色,但涵蕊依然热衷于找任何借口与男孩子们打架。

从7岁起,私塾下课后,父亲就时常送涵蕊去最近武馆学习武术。

为发泄涵蕊过剩的精力,9岁时,父亲为她聘请了当地著名武师到家中做教练。

她安心读书,不再四处挑衅打架,业余时间习武,持续了三年。

12岁时,她把父亲请的武师(第一任师傅)打跑了。

无奈,父亲又请了扬州最知名的形意拳武师,到家指导教练涵蕊。

花了两年半时间,她把这名形意拳师傅也打跑了。

之后,凭年轻气盛,涵蕊到扬州几大武馆轮流挑衅。

15岁那年,父亲怕她四处惹事,送她到嵩山求艺。

然而,少林寺不收女弟子。

于是,父亲带她辗转到武当山学武。

入武当那天,她心高气傲,在山下五龙观挑战,打伤了两名练太极拳的道士。

父亲无奈,道歉赔偿,平息大家不满。

首次见到高手常道长,在对方目光注视下,涵蕊感到强大摄人压力!

这是一种令任何人都不愿意站在敌对立场的压力!

涵蕊感觉,

“自己瞬间被窒息了!”

防御性,涵蕊猛吸一口冷气,试图缓解内心压力,

但内心压力陡增千倍!

丝毫没有减弱一分一毫。

在常道长注视下,涵蕊呆然站立,手足无措,无所适从。

内心,涵蕊清楚,

“无需出手试探,对方,瞬间可取自己性命。”

常道长很有涵养,评估涵蕊筋骨素质,推荐她上山,到紫霄宫学习。

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涵蕊紧紧跟随常道长攀上山。

翻上小平台,穿过窄窄石桥,转过半座山,地势豁然开朗。

一片金碧辉煌建筑,就是紫霄宫。

在紫霄宫,涵蕊被武师排名第九的随风师兄轻易取胜,于是心悦诚服,安心求教。

随风眉清目秀,身材瘦消。

与常人明显不同,随风长着一双如果长在女孩子脸上肯定会为美貌加分的、淡淡的、弯曲的柳叶细眉。

涵蕊正式皈依道教,入紫霄宫修行。

师傅嘱托涵蕊,

“世道已变,生灵涂炭。

你文武双全,希望你学武能够为民众做出贡献。”

父亲留书,嘱托涵蕊,

“出家以清净为修行,以报国为理念。

希望你保留爱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你一向心高气傲。

希望你尽早学到生命中第一场教训,能够自我领悟。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武当山,高峰林立。

天柱峰,海拔2685米。

武当山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台、上下十八盘、金殿等名胜。

入紫霄宫之后,涵蕊才知道,武当山上,有大大小小20多座道观。

著名的,有回龙观、回心观、老君庵、逍遥宫、八仙观、遇真宫、朝天宫、太常观、南岩宫、仁威观等,山下市镇还有张三丰主持过的玉虚宫。

紫霄宫是其中面积最大、建筑最奢华、修道人数最多的。

但,论武功,紫霄宫实力在武当山只排第三。

最顶尖高手,集中在天柱峰山顶回心观,建在乌鸦岭南岩宫排名第二。

回心观聚集了武当派功夫十大最顶尖高手,南岩宫有七星剑阵。

所谓顶尖高手,就是不必比试,境界上远高于职业武师的胜者。

紫霄宫,只有三位顶尖高手。

常道长常年驻五龙观主持工作(涵蕊已经见过,感知常道长武功非凡);任道长常年在后山闭门修炼;还有一位冯道长喜欢外出游玩,每年,只有一少半时间在山上。

论辈分,常道长是任道长、冯道长和紫霄宫主持张道长的师叔,但在武当山,道家传统是人人平等。

这里不论尊卑,不问出处。

道家崇尚谦虚、简朴、友善、平和,互助互爱,绝不会傲气凌人。

真正的强者,永远尊重任何人。

行为上,歧视别人的人,其实,内心充满了自卑。

紫霄宫有一支30多名道士组成的专业乐队。

涵蕊与几名年轻女道士同住一间宿舍,但她们都是专业演奏乐器的职业乐师。

平日,涵蕊与她们交流较少。

之后四年,经专业训练,对战观摩,涵蕊提升成紫霄宫专业武师。

随着功夫提升,境界大不相同:

中华武学,博大精深。

武当功夫,外柔内刚。

借力打力,后发先至。

静如处子,轻若飘絮。

快如闪电,石破天惊。

虚虚实实,沉沉浮浮。

紫霄宫武学核心,实质是培养训练各种对阵形势下武师预判与感知。

“顶尖对决,生死,在一招间。要靠感觉,不能相信眼睛和耳朵。”

视觉,进入大脑,再产生肌肉反应的时间,至少要0.03-0.05秒。

而近距离肉搏,包括冷兵器互搏,这点时间根本来不及躲避应对。

顶尖高手近距离出招,进攻速度会在0.01-0.02秒。

真正专业武师,一定要培养出“对决感(预判)”!

要能够感知对方位置、姿势、距离,预判对方虚实、力道、速度以及后续出招!

甚至,要感知对方对战中心理的微妙变化。

真正胜者,不是简单凭借比对方速度快或力量大,

而是提前感知到对方在哪里(位置距离)、要做什么(意图);

更重要的是,不要让对方感知到自己想做什么和正在做什么。

《孙子兵法》讲,先处战地待敌者逸,后处战地趋战者劳。

有时候,武学训练会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

在一片黑暗中,视觉和听觉都不再是主要信息来源。

好的武师,根本不是靠套路招数或者凭视觉观察到对方招数动作再判断出招。

连星光都无法借鉴时,在完全黑暗中,才是训练武师“对决感”最佳场景。

每年冬至前后,武当山气温骤降。

此时,香客稀少,是一年中香火淡季。

但这阶段,恰恰是习武者的盛会。

武当山各宫观轮流组织比武大赛,相互切磋,交流武艺。

有些江湖武林高手也会慕名从外乡来参加武当派冬至比武交流。

每年冬至期间,去各宫观参观高手比武,涵蕊都感叹中华武学精妙,学习对战中高手出招技巧,理解武学奥妙。

公元1854年,涵蕊19岁。

师傅张道长对涵蕊讲:

“你的名字太文静了,不适合做武师。”

于是,涵蕊改名鲲鹏子。

尽管年龄不大,随着武学修为增长提高,鲲鹏子变得越发稳重,因为她终于理解了“道”的原理:

流水不争先。

公元1855年,鲲鹏子加入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麾下。

离开武当山主要理由是,鲲鹏子发现,

在排名比武中,随风师兄有意让她,故意输掉比赛。

同宿舍的丹凤师姐向她讲,随风对她有意。

鲲鹏子一心习武,早已经把自己的性别和儿女情长忘在脑后。

她不好意思拒绝师兄的接近与暗示。

又不认为应该嫁给师兄,无奈,只有辞别下山。

由于文武双全,鲲鹏子很快被提拔为队长,率领200人卫队,专门从事翼王安防。

普通人对周围事物感知,无外乎视觉(人的视角是有限的,还会被各种障碍物遮挡)、听觉(很容易被嘈杂的环境所淹盖)以及近距离触觉。

但鲲鹏子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充满了高度警觉。

除了常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外,她能够通过每一根汗毛感知近距离所有人一举一动(无论环境多么黑暗)。

此外,她还拥有一种超距离的能够读透对方心理和意图的特殊感知。

所以,不怀好意的坏人接近翼王十几米远时,就已经被鲲鹏子识别出。

在鲲鹏子负责翼王安保工作期间,曾30余次截获或者杀死试图刺杀翼王的各路刺客。

没有任何刺客能伤害翼王一丝一毫。

然而,真正令人胆寒的是,原来,兄弟相残比敌人偷袭更加残忍数千倍!

加入太平天国后,鲲鹏子只正式参加过两次战役。

其余时间,主要是日常防卫和训练手下,要么就是跟随大部队长途行军。

鲲鹏子参加的战役:一次,是内战杀出天京,一次,是安定大渡河战役。

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退居幕后,大权落到东王杨秀清手中。

杨秀清残暴统治,引起众人不满。

1856年9月2日凌晨,北王韦昌辉联合太平天国将领秦日纲突袭东王府。

杀死杨秀清及部属2万人,史称天京事变。

9月2日,翼王石达开从外地赶回天京,强烈谴责韦昌辉滥杀无辜,引起韦昌辉怨恨。

尽管,石达开在卫队掩护下突围逃走,但翼王府上上下下近千人被北王韦昌辉杀尽。

在杀出天京(南京)过程中,翼王不得已派卫队去突袭北王军队守卫的城门。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