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周延儒的自我救赎

换源:

  在那大明朝的朝堂深处,权力与金钱的交织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每一个官员都在这张网上小心翼翼地行走,生怕一不小心便触怒了天威。

周延儒身处这漩涡中心,自诩虽名节有亏,但也不至于罪大恶极,既未伤人性命,亦不扰乱朝纲。

然而,今日却因区区钱财之事,竟被陛下扣上了如此沉重的罪名,实乃令人心寒。

崇祯皇帝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洞察人心,他静静地凝视着周延儒,不言不语,那份沉默中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周延儒心中暗自思量,这少年天子莫非是要以我为饵,警示朝中众人?

他深知,此刻的辩解已难有效果,但也不愿放弃那一线生机。

“陛下,大明之弊,非一日之寒,乃是百年累积之沉疴。您若欲行大清洗,恐非易事。”

他壮着胆子,试图以理服人。火光摇曳,映照在那略显憔悴的面容上,那一刻,他仿佛看见了自己这些年在官场中的浮沉与挣扎。他深知,这大明官场,即便是皇帝,也需遵循其固有的规则。

崇祯皇帝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触动,他缓缓开口,声音冷冽而决绝:

“周延儒,朕今日来此,并非与你辩论是非。你之过错,朕心中自有定数。”

言罢,他似乎欲转身离去,却又突然停下脚步,留下了一句足以让周延儒心跳加速的话语:

“但朕可以给你一个活命的机会。”

周延儒猛地抬头,眼中闪烁着难以置信的光芒。从绝望到希望,仅仅一瞬之间,他仿佛经历了生死轮回。他深知,这不仅是生存的机会,更是证明自己的契机。

“陛下,臣愿为陛下分忧,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他激动地回应,声音因激动而略显颤抖。

“广州市舶司荒废已久,朕欲遣一能臣前往广州,重振海贸。”

崇祯皇帝的话语如同惊雷般在周延儒耳边炸响。

开海?这在众多官员眼中,无异于触碰了太祖遗训的底线。

然而,此刻的周延儒已无暇顾及这些,他只知道,这是他唯一的出路。

“如陛下信任,臣定不负皇恩,一年内定当为陛下搭建起广州市舶司的框架,并呈上详尽的计划。”

周延儒坚定地表态,心中已是一片明了。他知道,这不仅是皇帝对他的考验,更是他自我救赎的机会。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你若能办成此事,朕自会重用你。但切记,勿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

言罢,崇祯转身离去,留下一道决绝的背影。

周延儒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一去广州,便是背水一战。但他也明白,唯有如此,我才能洗清身上的污名,重获皇帝的信任。

数日后,周延儒被赦免任事。

在前往广州的路上,他反复思量着皇帝的用意。皇上为何会选择我?或许是因为我年轻有为,或许是因为我曾在官场中摸爬滚打多年,对官场规则了如指掌。但无论如何,我都必须抓住这次机会,证明自己的价值。

抵达广州后,周延儒立即着手筹备市舶司的重建工作。他深知,这绝非易事。需要面对的不仅是资金的短缺、人员的匮乏,更有来自朝中保守势力的阻挠和反对。

然而,他并未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广开财路,招募贤能;同时,他还积极与海外商人接触,寻求合作机会。

经过一年的努力,市舶司终于初见雏形。

周延儒满怀信心地向皇帝呈上了他的计划书,期待着皇上的肯定与奖赏。

然而,当周延儒再次拜见皇上时,却发现他的眼神中多了一份深邃与复杂。

“周延儒,你做得很好。”

崇祯皇帝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但朕要告诉你的是,这仅仅是个开始。市舶司的重建不仅关乎大明的经济命脉,更关乎大明的未来。你需继续努力,为朕守护好这片海域。”

周延儒闻言一震,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他深知,自己已不再是那个只为自己求生的官员,而是大明未来的守护者之一。他当即跪倒在地,郑重地发誓:

“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恩!”

从那一刻起,周延儒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我都将勇往直前。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给所有人看:我周延儒不仅是一个能够在官场中生存下来的官员,更是一个能够为大明未来贡献力量的忠臣!

崇祯从周延儒处筹得三十万两白银,加之先前抄没钱谦益、黄立极、薛凤翔的六十余万两白银,共计九十万两白银。

然辽东军饷短缺引发的哗变阴影犹存,崇祯心急如焚,急需更多银两。

他密切关注田尔耕在山西追查八大奸商的进展,期盼能有所斩获,以解燃眉之急。

(创作不易,您的支持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麻烦您动动发财的金手指,将本小说加入书架,如能给予打赏,更是特别感谢!我将竭尽全力写出精彩内容,来回报您的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