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对当地贪腐进行追责

换源:

  西安,这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沧桑的古城,其前身便是那举世闻名的长安。

然而,自秦汉至唐的辉煌之后,关中之地因过度开发而资源衰竭,河流堵塞,漕运之利亦随之消逝。

在古代,漕运乃国家命脉,一旦中断,地方便如断臂之鹰,难以翱翔。

这座曾经的繁华之都,在明代重建之时,已不复汉唐长安之盛况,城池规模大幅缩减。

崇祯皇帝率领人马,浩浩荡荡地踏入了这座历经风霜的古城。街道两旁,百姓们早已被清理得无影无踪,只余下空旷与寂静,偶尔几声低语在风中飘散。

行至巡抚衙门,只见陕西巡抚施凤来、左布政使都任、右布政使陈琦瑜、知府伊伸、按察使赵奕鸾等一众高官,皆列队恭候,此外,承宣布政使司的各级官员,提刑按察使司的副使至九品司狱,亦是悉数到场,整个知府衙门内,大小官员云集,总数近百,场面蔚为壮观。

施凤来颤抖着双手,将数月来陕西的账目一一呈上。崇祯皇帝接过账本,一页页仔细翻阅,眉宇间渐渐凝聚起一抹凝重。

官员们屏息凝神,生怕一丝响动都会触动皇帝的怒火。毕竟,延安府数十官员因失职被斩的消息刚刚传来,整个陕西官场都笼罩在一片惶恐之中。

崇祯合上账本,沉默片刻后,终是开口:

“粮食分配得如何了?”

施凤来连忙答道:

“陛下,已有二十万石粮食自西安府发往陕西各地,每州府分配三万石,足以支撑一月之需。”

崇祯点了点头,却又话锋一转:

“务必确保粮食真正落入百姓之手。”

施凤来心中一凛,却只能强作镇定,连连应承。

然而,崇祯心中却如明镜一般。这一路行来,安塞县与延安府的惨状历历在目,有粮不发,民不聊生,此情此景,岂是几句空话所能掩盖?

他猛地一拍桌案,怒喝道:

“为何安塞、延安二地竟有粮不发?谁来给朕一个解释!”

言罢,他拔剑出鞘,剑尖插入地面,嗡嗡作响,满室皆惊。

施凤来与众官员吓得跪倒在地,齐声高呼:

“陛下息怒!”

崇祯却是不为所动,他冷冷地盯着赵奕鸾:

“赵爱卿,你身为按察使,掌一省司法监察之责,此事你作何解释?”

赵奕鸾颤抖着声音答道:

“臣有罪,未能尽监察之责。”

崇祯深知,明朝末年,监察机构形同虚设,无论是朝堂之上的御史还是地方上的按察使,皆沦为空谈之辈。

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粮食分发至各州府,却为何到了地方便没了踪影?你们可知,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贪污与腐败?”

官员们面面相觑,无人敢言。

崇祯怒不可遏,他深知这其中的猫腻——从西安府到延安府,每一环节都有官员中饱私囊,以次充好,甚至公然倒卖粮食。他怒斥道:

“你们以为朕不知吗?那运输官员从一万石粮食中扣下五百石,说是路上损耗或遇劫,实则私吞!到了延安府,巡抚、知府又以灾情不重为由,将粮食据为己有!这就是你们所谓的救灾?”

官员们吓得瑟瑟发抖,连声求饶。

崇祯却不为所动,他深知这不仅仅是粮食的问题,更是人心的问题。

他冷冷地扫视着众人:

“朕要你们何用?朕的钱财、粮食都喂了狗吗?”

言罢,他一脚踢在赵奕鸾身上,怒道:

“你们以为朕会放过你们吗?朕刚从延安府过来,那些官员的下场你们不是没看到!”

官员们吓得魂飞魄散,连连磕头求饶。

崇祯却不再理会他们,转而看向施凤来:

“施爱卿,你给朕说说,这次灾情你们究竟是如何处理的?”

施凤来心中叫苦不迭,却也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陛下,臣已尽力将粮食分发至各州府,但各州府官员失察,导致粮食未能真正惠及百姓。臣有罪!”

崇祯冷笑一声:

“有罪?你当然有罪!但你的罪不仅仅是失职那么简单!你可知这背后的贪污与腐败已经侵蚀了朕的江山?你可知这些粮食本可以救活多少百姓?你可知朕的愤怒与失望?”

施凤来无言以对,只能低头认罪。

崇祯见状,心中更是怒火中烧。他深知这不仅仅是陕西一地的问题,而是整个大明王朝的问题。他来回踱步片刻后,终于下定决心:

“传旨下去,彻查陕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的贪腐问题!无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不贷!朕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朕的江山不容侵犯!朕的百姓不容欺压!”

此言一出,满室皆惊。官员们面面相觑,心中既有恐惧也有震惊。他们知道,这场风暴已经来临,无人能置身事外。

而崇祯皇帝则站在窗前,凝视着远方的天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他既为百姓的苦难而痛心疾首,又为官员的腐败而愤怒不已。

“施凤来,你给朕做个总结,为何会至如此局面,朕不再想听没用的废话,再跟朕废话,朕砍了你!”

施凤来连忙道:“陛下,此次臣以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按察使赵奕鸾失职!”

赵奕鸾猛地抬头,道:“陛下,臣冤枉啊!”

PS………………求收藏,求打赏………………,

催更,打赏,鲜花,什么的,请到碗里来,

我将认真码字,来回报您的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