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因为交通不发达,出现谣言或者信息失真,也算是比较正常的。
至少现在陕西各个地方,都不知道大明天子在延安城拿官员的脑袋刷民望。
而朝廷关于亲自御驾陕西的消息,也终于传到了西安。
一时间,西安府上上下下的官员都被震动了。
这一次的灾情不仅仅局限在延安府。
陕西的西安府、延安府、汉中府、平凉府、凤翔府、临洮府、河州、兴安州、秦州、邠州、灵州。
都不能独善其身。
不仅仅是陕北,陕南也出现干旱,虽说没有那么严重,但流民的逃亡,也给陕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什么叫赤地千里,意思就是干旱遍地,田地都荒芜了。
延安府的粮食最多只能撑一个月。
而凤翔府、秦州等各州府呢?
情况也很危及。
这是一场波及陕西的灾难。
崇祯皇帝,身处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手中并无后世那般坚不可摧的执行团队与综合国力,反而,大明王朝的官员体系腐败横行,无耻之尤。
他仅率七千精锐,踏上了一条荆棘满布的道路。
为了稳定局势,他不得不将英国公张维贤及其麾下的一千精兵留在延安府,以作后盾。待延安局势稍安,崇祯便如离弦之箭,直奔西安而去。
他深知,银两是解救陕西于水火之中的关键。
于是,崇祯毅然决然地拨出了三百万两白银,这笔巨款若用于购粮,足以填满三百万石的粮仓,足以让陕西的百姓免于饥饿。
而阁臣施凤来,被崇祯赋予了极大的权力,暂代陕西巡抚之职,负责调配各方资源,以解燃眉之急。
崇祯曾天真地以为,只要钱粮充足,即便官员贪婪,百姓也总能寻得一线生机。
然而,当他亲赴安塞、延安,亲眼目睹了那里的惨状后,心中怒火中烧。
他不再犹豫,快马加鞭,一路向南,直奔西安。
三日后,西安府城下,崇祯的身影悄然而至,如同天降神兵,让西安府的官员们措手不及,惶恐不安。
进入西安府,崇祯的心情略有缓和。相较于北边的延安,这里的景象显得更为生机勃勃。
田野间,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摇曳,农民们正忙碌地耕作着。崇祯一行人在田间偶遇一位老农,便上前询问收成。
老农见是官兵,连忙答道:
“此地尚可,但北边却是惨不忍睹,流民遍野,饿死之人不计其数。”
当被问及自家田产是否足以果腹时,老农苦笑:
“只要朝廷不加税,勉强还能糊口。”
“加税?”
崇祯闻言,心中大惑不解。他深知自己并未下令加税,反而在考虑减税之策。这老农怎会说出如此之言?
在老农的解释下,崇祯逐渐明白了真相:原来,是田地的主人以朝廷加税为由,私自增加了佃户的抽成。而这田地的主人,竟是秦王!
崇祯心中怒火难平。他万万没想到,自己此行本欲整顿吏治,解决民生问题,却意外发现了宗室贵族的贪婪与无耻。
他们不仅兼并了大量土地,还以朝廷之名行剥削之实,将百姓推向了绝境。崇祯心中暗誓,定要严惩不贷!
他继续前行,沿途所见皆是秦王的田地。这些宗室贵族究竟隐瞒了多少真相?他们到底兼并了多少民田?
陕西百姓在饥饿中挣扎,而他们却坐拥粮仓,坐视不救。
崇祯的愤怒如同火山般爆发,他意识到,这些宗室贵族与腐败官员无异,都是侵蚀大明根基的蛀虫!
转眼间,崇祯一行已至咸阳县。
西安府的官员们这才得知天子驾临的消息,震惊之余,更添惶恐。他们匆忙集合,准备迎接圣驾。
而崇祯则一刻不停,直奔西安城而去。沿途守卫见天子御驾亲临,无不跪拜行礼,无人敢阻。
不到半个时辰,崇祯已至西安城下。西安巡抚施凤来与知府伊伸率众官员出城迎接。
他们远远望见尘土飞扬中,铁骑如龙,旌旗蔽日,甲胄森严,心中不禁忐忑不安。尤其是当他们得知延安官员已被崇祯严惩的消息后,更是如坐针毡。
崇祯勒马停驻于城前,目光如炬扫视众人。他轻轻抚摸着骏马的鬃毛,沉声道:
“众卿平身。”
官员们战战兢兢地起身谢恩。施凤来上前一步道:
“陛下亲临西安,臣等未能远迎,请陛下恕罪。”
崇祯微微一笑道:
“特殊时期不必拘礼。诸位爱卿辛苦了,随朕入城吧。”
官员们闻言心中稍安。然而他们并未察觉到崇祯那笑容背后的深意。这位年轻的皇帝看似温和实则心机深沉,他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迷惑性。
PS………………求收藏,求打赏………………,
催更,打赏,鲜花,什么的,请到碗里来,
我将认真码字,来回报您的支持!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