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鞭牛仪式上,汗血稻穗自牛角垂落,在祭坛青砖缝中生根。陈三叔拔起稻根时,带出一枚刻满羽冠纹的玉琮,琮孔中黏着几粒状若珊瑚的赤色谷种。
这是崖州疍民祭祀用的潮信琮!陈四海刮下玉琮表面牡蛎壳,看这纹路——分明在演示用潮汐推算插秧时辰的古法。
话音未落,云台山传来海螺号声。修复的九鼎突然涌出咸雾,鼎身浮现的嘉禾洲影像里,羽冠夷人正在祭祀状如稻穗的潮汐神庙。
雨水日,十二州塘堰突现反汛。本该蓄水的陂塘无故干涸,倭国使臣进贡的鲛绡帆却在此时离奇自燃。王童心带人溯江查探,在古津渡淤泥中发现五艘秦汉时期的浮槎,舱内装满刻着羽冠文的青铜耧车。
这不是船,是漂在水上的耧车!陈三叔转动耧车机关,齿槽间簌簌落下带咸味的黑粟,《岭南异物志》载,疍民先祖曾用潮汐之力浮槎播种。
当夜,九鼎再鸣。鼎中升起的海雾在星空拼出航线图,直指崖州以南未载于任何海图的群岛。
惊蛰雷震醒南海蛰龙。王童心率船队抵达珠崖港时,见疍民正用龟甲占卜:今年潮信比《潮汐表》早了整整七日。更诡异的是,新播的珊瑚谷种遇早潮即腐烂,根须渗出倭国菊纹毒液。
他们篡改了潮信!陈四海取浮槎耧车插入滩涂。青铜齿槽突然飞旋,将咸水粟种射入浪涛,竟在退潮后的沙地上拼出完整的《渡海耕录》残章。
章节末尾绘着羽冠夷人的潮汐神庙,庙墙珊瑚砖的排列方式,竟与十二州失传的陂塘九闸法暗合。
春分夜,王童心随疍民潜入珊瑚礁。月光穿透海水时,见神庙遗址的珊瑚柱间隙,嵌着三百六十枚刻农谚的砗磲贝壳。陈三叔按《周易》排列贝壳,潮水冲刷处渐显寅时开闸,申时蓄流的治水诀。
倭国细作驾蒙冲舰来袭,却被突然涨起的异常潮信掀翻。落水者怀中的菊纹罗盘浮出海面,指针直指神庙遗址。王童心将罗盘置于砗磲阵眼,贝壳突然自行重组,拼出用潮汐能推动的汉代水排构造图。
谷雨时节,十二州重修陂塘。按珊瑚神庙图示,在九道闸口镶嵌砗磲贝壳。首闸开启时,潮水推动青铜水排,将倭国毒液反冲入海。更奇的是,退潮后的闸沟里长出珊瑚状稻穗,谷粒遇咸水即膨大如珠。
这是珠崖红!老疍民跪捧稻穗,先祖传说此稻能化咸为甘,遇灾年可代粮。
倭国细作欲毁闸口,却被倒灌的咸水粟种困住。粟壳爆裂处,飞出的不是米粒,而是刻着《陈旉农书》治蝗篇的砗磲碎片。
芒种日,十二州举办浮槎耕典。王童心将九鼎沉入珠崖港,鼎身篆文遇海水即发光,引来羽冠夷人的独木舟队。夷人首领捧出珊瑚匣,匣中赤谷种遇鼎光发芽,根须在海面绘出通往嘉禾洲的星潮图。
农舟同脉。陈四海用青铜耧车嫁接夷人木犁,新制农具入水即自成浮槎。三百疍民齐唱《潮信谣》,声波震得珊瑚稻自主脱粒,在浪尖排列成《南海异物志》失传的候潮耕篇。
大暑飓风夜,十二州突发海啸。王童心带人驾浮槎迎浪,将珊瑚稻种撒向潮头。谷粒遇咸水疯长,根须交织成巨网拦住狂涛。更奇的是,倭国潜舰撞上稻网后,船体竟开始生长稻穗,毒液舱渗出甘泉。
风平浪静时,九鼎自海底升起。鼎中蓄满嘉禾洲黑土,羽冠夷人正用象形文字演示如何用火山灰肥田。陈三叔取土掺入珊瑚稻种,撒在骊山梯田不过三日,便长出叶脉含金线的异禾,穗头垂露映出更遥远的农仓影像——
那是一片状若黍穗的大陆,戴羽冠者与碧眼胡商正在祭祀用农具筑就的金字塔。
处暑纳禾日,新收的珊瑚稻突然在谷仓悬浮。穗尖指向正东海域,九鼎同时裂开,露出三百枚刻着玛雅历法的玉黍种。而珠崖港外,浮现十二艘前朝未载的宝相花海舶,帆面农谚竟用殷商甲骨文混刻阿兹特克图腾......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