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金印谜踪

换源:

  惊蛰时节的细雨浸润着县学坍颓的照壁,王童心俯身拾起半截残碑,碑上明伦二字正被苔藓蚕食。修缮民夫突然惊呼,碎瓦堆里滚出个鎏金龟钮——印文会稽郡守四字在雨水中泛着血渍般的铜绿。

莫动!陈三叔抢过金印,指腹抚过龟甲纹路,这包浆少说积了三百年,印钮里怕是藏着机括。他忽然将金印浸入雨水,篆文缝隙间竟渗出朱砂,在青砖上晕出半幅舆图。

张木匠扒开残碑地基,朽木桩下露出整块青膏泥夯土。是汉代的版筑法!他敲击土层,下面定有...

轰隆一声闷响,地面塌出丈余见方的坑洞。吴七举着火把率先垂索而下,靴底刚触到坑底便溅起水花:全是前朝简牍!浸泡在泥浆中的竹简突然浮起层油膜,遇火即燃,顷刻照出四壁密密麻麻的石刻。

王童心借火光细辨,但见《禹贡》残篇旁刻着星宿图,某处朱砂标记正与金印舆图重合。陈三叔突然踉跄后退,手中火把照亮角落的青铜匣——匣面饕餮纹与常平仓铜鼎如出一辙。

印匣在此!张木匠撬开铜锁,内衬绢布却无字迹。吴七突然咳嗽,血珠溅在绢布上,竟显出一行小楷:地脉交汇处,金印镇蛟龙。

翌日辰时,周府新聘的绍兴师爷已候在县衙。这白面书生捧着泛黄族谱,指尖点在某页朱批:洪武七年,周氏先祖捐县学地基,地契明载遇古物尽归主家。

王童心摩挲着金印龟钮,忽然取星纹铜钱按在印文处。钱孔恰好框住会稽郡守的守字,日光穿透时,墙上竟映出枚带翼飞鼠纹样。

师爷请看。他推开北窗,正对县学遗址的夯土层,按《营造法式》,汉代官学地基深不过五尺,但这夯土......突然掷出金印,龟钮撞开夯土,露出下层青砖砌就的暗格。

师爷袖中手指微颤。暗格内躺着半卷潮霉的《水经注》,书页间夹着绢本地图——图中朔望岛被朱砂圈注,旁批:元狩四年,沉金印九枚镇海眼。

好个尽归主家!王童心抖开地图,这前朝海防图,周氏也要认祖么?

门外忽起骚动。矿工们押着个鬼祟汉子进来,那人怀中跌出包磁粉,正与粮船所用的一般无二。吴七眼尖,瞥见汉子耳后纹着飞鼠刺青。

夤夜,王童心独坐碑林。残缺的汉碑在月光下如群兽蹲踞,他将金印按进某处碑槽,龟钮纹路竟与碑上云雷纹严丝合扣。机括轻响,碑底滑出个锡盒,盒内玉珏刻着合浦二字。

果然如此!陈三叔举着《水经注》残卷赶来,您看这段——元鼎六年,合浦太守铸九蛟金印,分镇九郡水脉。他指向玉珏缺口,这分明是开启某处机关的密钥!

张木匠突然在东南角惊呼。他清理的唐碑底座下,露出条斜向地缝。吴七将火把投入缝隙,火光折返处隐约可见青铜檐角——竟是座沉入地下的汉代石室。

众人垂索而下时,积水已漫过腰际。石室穹顶的二十八宿图正滴着水珠,星宿方位与金印舆图完全对应。王童心涉水至室中央,见青铜案上供着八枚金印,独缺正中那枚。

九龙缺一......他取出县学金印放入凹槽。九印共鸣的瞬间,穹顶星图突然转动,某束月光穿透裂隙,正照在东北壁的《山海经》石刻上。

吴七突然剧烈咳嗽,血珠溅在石刻归墟二字处。石壁轰然中开,露出条斜向上的甬道。陈三叔摸着甬道壁的凿痕:是唐宋矿工的逃生道!

五更时分,众人从后山废矿洞钻出。王童心摊开浸湿的绢本地图,朱砂标注的朔望岛位置赫然被洪水淹没。张木匠却盯着山脚古河道:您看这等高线,若在梅雨前筑堰蓄水......

报——!差役疾驰而来,周府连夜打捞沉船,在青龙渡起出青铜鼎三尊!

王童心抚过地图上的潮痕,忽然轻笑:速请漕工在朔望岛旧址下网。转身时,袖中玉珏正映出朝阳金辉。而石室中那幅转动的星图,早已将第九枚金印的方位,投射在洪熙宝船归航的航路上。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