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陶熔造化

换源:

  永昌城外的官窑浓烟蔽日,窑工们却蹲在窑口唉声叹气。

又裂了!老窑头捧着一匣刚出窑的瓷片,手指被锋利的断口割出血痕。本该光润如玉的青花釉面布满蛛网般的裂纹,像被无形之手生生撕裂。

王童心拾起一片碎瓷,迎着阳光细看——钴料描绘的缠枝莲纹在裂纹间诡异地泛着紫光。这已是本月第三窑废品,而码头上,大食商船运来的伊斯兰青花瓷正以低价冲击市集。

他们的蓝,比我们的艳。陈三叔摩挲着一只波斯瓷碗,碗底苏麻离青的落款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听说用的钴料是从雪山那边运来的。

孙驼子突然用镊子夹起一片釉渣:你们看!这釉里混着金粉!

深夜的驿馆里,三种瓷片在灯下泛着不同色泽的蓝。

大食瓷的釉色如深海,越窑秘制的青花似雨后晴空,而官窑新烧的次品竟透出诡异的靛紫。王童心将釉料分别滴入醋、酒、海水,大食瓷的钴料在醋中立刻沸腾,而越窑的釉水却与海水交融成乳白色。

我明白了!孙驼子突然翻出一本波斯药典,他们的钴料含硝石,遇酸则活!我们的釉用草木灰调碱,故与盐水相合!

正当众人欣喜时,窑场传来噩耗——试用大食钴料的那窑瓷器,开窑时竟全部炸成了齑粉。飞溅的瓷片划破帐幔,月光透过千疮百孔的绸布,在地上投出星图般的蓝点。

朝廷的问责使臣尚未抵达,一个更惊人的消息席卷永昌。

南洋番商带来一船吕宋群岛的陶土,声称能用此土烧出夜光瓷。王童心亲眼看见,番商首领将陶土捏的杯子浸入海水后,杯壁渐渐浮现出荧光纹路——那图案竟与官窑废品上的紫裂纹一模一样!

这不是土,陈三叔舔了舔陶片,突然剧烈咳嗽,咸得发苦……是海底火山泥!

众人连夜试验,发现当这种陶土与越窑釉料以三比七混合时,烧出的瓷胎在月光下会透出淡淡蓝晕。但次日正午,所有试制品突然集体爆裂,飞射的瓷片在墙上钉出北斗七星的形状。

转机出现在一场意外的大雨。

暴雨冲垮了堆放废瓷的草棚,混着海水的泥浆淹没了瓷片堆。三日后,王童心在废墟中发现几片完好无损的瓷片——正是那些试验用的夜光瓷。更奇妙的是,浸泡后的瓷面浮现出细密的金丝纹,迎着日光竟能看到釉下藏着完整的航海图!

我祖辈传下一道描金秘法,老窑头颤抖着捧起瓷片,要用鲸油调金粉,在釉烧到樱桃红时速绘……

当夜,官窑的炉火彻夜不熄。大食钴料与越窑釉水按新比例调和,再掺入火山陶土。开窑那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霁蓝色的瓷面上,金丝勾勒的浪花纹在阳光下流动如真,而暗处则隐现星月纹路。

万国商贾云集的品鉴会上,王童心捧出的霁蓝描金盏引发轰动。

盏中注入茶水时,盏壁的金丝纹会变成翠绿色;盛酒则转为琥珀光;若是海水,竟会显现出模糊的岛屿轮廓。大食商人重金求购秘方,王童心却将配方刻在瓷碑上公之于众。

碑文末尾写道:海纳百川,釉融万彩。

离场时,孙驼子发现最早那批废瓷的紫裂纹在碑影中组成了一个陌生符号。他悄悄拓下图样,后来在波斯古籍中找到对应文字——那竟是失传的大秦(古罗马)玻璃匠人标记。

海风送来远洋船队的号角,浪花拍打着装满新瓷的货箱。而在最深的那口窑炉里,还埋着一匣未出窑的试验品——掺了陨石粉的釉坯,正静静等待着下一个满月之夜。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