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百川归海

换源:

  文渊阁的编修厅内,堆积如山的典籍几乎遮蔽了日光。

王童心展开一幅泛黄的《禹贡九州图》,手指沿着黄河故道缓缓移动。孙驼子突然按住图上一处模糊的墨迹:等等,这个青铜之丘的标记,与玛雅圣书记载的神铁山方位完全一致!

陈三叔闻言,急忙搬来一箱从南洋带回的铜器碎片。当他把碎片拼合在图上时,断裂处的纹路竟与《考工记》记载的六齐之法分毫不差。更惊人的是,碎片表面的铜绿在烛光下显现出细密的文字——那是早已失传的夏篆!

这不是传播,王童心声音发颤,这是......回归。

深夜的档案库,七盏油灯照亮了人类技术的年轮。

中原的青铜鼎、波斯的鎏金壶、非洲的陨铁刀在案几上排成一列。孙驼子用磁石轻扫过这些器物,惊讶地发现:尽管年代相差千年,它们的磁性反应却呈现出完全相同的衰减曲线。

你们看这个!陈三叔突然举起一块刚解封的殷墟甲骨。龟甲背面刻着的冶铸流程图中,某个工匠的姿势竟与拜占庭铁匠手册里的插图一模一样——连握锤的倾斜角度都分毫不差!

正当众人震惊时,一阵穿堂风吹灭了所有油灯。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出清晰的器皿轮廓——这些影子自动连接,形成了一条横贯亚非欧的技术传播链。

考证工作因一场意外获得突破。

西域进贡的葡萄酒不慎打湿了埃及纸草卷,浸出的紫色汁液竟在《墨子》残篇上勾勒出完整的机械图。更诡异的是,当王童心将湿纸覆在希腊古籍上时,两个文明的机关术图解竟完美重叠,只在关键处呈现出镜像对称!

就像......孙驼子瞳孔骤缩,有人故意将知识拆成两半,分赠东西!

这个发现引发轩然大波。反对声最烈的礼部尚书亲自查验,却在《河图》《洛书》的夹层中发现用腓尼基文写的批注。当他颤抖着念出那些字符时,窗外突然电闪雷鸣——雨滴在青石板上汇聚成的图案,与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一模一样。

真相的碎片在冬至祭天时突然拼合。

当十二洲的圣土被投入祭坛,火焰中升起的青烟凝成了通天塔的形状。各国使节带来的古老乐器不约而同地发出同一个音高,声波震开了祭坛底部的暗格——里面静静躺着一块刻满符号的黑曜石板。

王童心拂去石板灰尘,上面的符号立刻开始流动重组。陈三叔突然大喊:快看天上!众人仰首,只见北斗七星的勺柄正指向石板显现的最后一个图形:一个被波浪环绕的三角形。

大洪水......来自美索不达米亚的老学者跪地痛哭,我们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也记载了这个符号!

《人类技术通史》的墨香弥漫在奉先殿。

这部划时代的巨著用五种颜色区分技术流派,却在每一章的边缘留下神秘的空白页。王童心在末卷题跋中写道:百川异源,终归于海。

庆典上,南极使节献上的冰芯突然裂开,露出里面封存的一枚青铜齿轮。当齿轮被放入通史扉页的凹槽时,全书空白页同时浮现出水纹——这些水纹连在一起,竟是张淹没大陆的地图。

夜深人静时,守夜人听见藏书阁传来沙沙的翻页声。晨光中,人们发现通史最后一页多了一行未干的墨迹,那字迹与三千年前甲骨上的占卜文书如出一辙:

文明如舟,载沉载浮;薪火相传,终有归处。

海风吹动殿角的铜铃,海图室里那幅最新的世界地图上,某个未标注的岛屿正在缓慢改变形状——它的海岸线,越来越像青铜鼎上的那个神秘符号......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