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神秘东女

换源:

  在杨家吃过晚饭以后,杨教授和三人一起散步,顺便科普一下传说中的东女国。

“我们现在所提及的东女国其实和西游记里的女儿国有很大出入。”

“小说里的西梁女国更像是东女国和西海女国两个国家的结合体。”

“可是教授我只想知道,这个东女国和我手上的东西到底存不存在联系呢?”

“准确来说,东女国和大唐王朝是存在联系的,至于你手上的东西,想要证明它的来历,恐怕要经过好大一番研究,所以我现在是真的无法答复你。”

“那教授不妨先讲讲这个东女国和大唐的关系嘛,小瑜你也别着急,先听听故事只当收集资料了。”

“不好意思教授,是我太心急了。”

“没关系,你能直奔主题,证明你目标明确,但这样也很容易冲动,会遗漏掉一些很关键的细节。”

“遗漏……细节……”秦孟瑜喃喃,最后对着杨施文点头受教道:“多谢您,或许我是有些操之过急了,您继续。”

“传说东女国最强的时候是在唐朝没错,全胜时期人口有四万多,战力大概一万人左右,就是这样的战力能和强大的吐蕃几番周旋,足见这个民族的悍勇。”

“可是四万人口的小国,在强大的唐王朝眼里不算什么吧?”

“对于高宗来说确实不怎么起眼,但是到了武周却有了质的飞跃。”

“因为女人当家?”

“是的。”

“据记载武则天封当时的东女王为大将军,赐瑞锦制藩服,这大概就相当于收编东女国为藩镇的意思。”

“而这个赐封恰恰出现在吐蕃最为强悍,而东女也饱受侵扰的时候,短短两行字其中的政治意图,对两个国家的影响都应该是巨大的。”

“所以教授,一个偏远小国的母系统治,真的会对一个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产生什么广泛的影响吗?”

“这个影响不应该是广泛的,而应该是潜移默化,重在深远,不管是尊老子之母,还是卢舍那大佛,积极的放大女性权利的正当性,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而东女国的朝见,恰恰是这种正当性最直观的体现。”

“那么对于东女而言,仅仅是抱大腿,利用天朝的余威就能实现和平吗?”

“当然不能,结果依然是吐蕃吞并了东女。”

“无法否认的是,仅仅几行文字,小国的挣扎也是可歌可泣,充满政治智慧的。”

“正如邵南所言,几行文字其实概括不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也正是我们这些文化工作者存在的意义。”

“听了这么多,我总算明白了,其实武周的崛起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女性认知的,看看韦后,看看太平公主,只可惜这样的认知没能被很好的延续下去,设想一下,如果当初真的是太平公主继位,三代以后,情况是不是就和小说里一样了呢?”

“唯一我想不明白的是,哪怕在小说里,女皇并没有借助权利打压男性的社会地位,这完全不科学呀。”

“这大概就是更新认知的问题了,本质上多少代的女皇都不具备这样的社会条件。”

“小瑜你这话我就不太明白了。”

“你想想现代社会也有很多人会认为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家庭结构,甚至没有多少人会关心,男的是否真的喜欢养家,女的是否真的愿意居家。”

“同样都是被传统教条规训的人,到了现在也大多站在自己的角度,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平视性别以外的个体呢?”

“女皇的出现更像一个异类,女性统治者最大的努力方向也仅仅是证明了女人拥有与男人一样的治国资格,你想想要多么文成武德,才能撼动千百年来的男性地位,让他们承认女性统治,比男性更具优势呢?”

“如果不能有效证明强弱关系,那么压服的手段就只能是武力和高压,你觉得这样有利于社会安定吗?”

“力量悬殊,孕育属性,哪怕到了现在依然是困境所在,更何况是封建王朝。”

“东女这个范本的成功,很大原因在于它从根本上掐灭了男权萌芽的土壤,很大程度归功于小国寡民,思想闭塞,对于武周是不具备借鉴意义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你小说里的历代女皇,他们的继承权,难道仅仅是因为血统优势?”

“这一点我有想过,可是最终也没能写出更合理的解释。”

“那你猜,我们之后能不能知道答案呢?”

“要知道的话,我想首先是要修复破损吧,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想动笔的冲动了,那东西好像休眠了。”

“的确。”

“我还是有一点好奇,小瑜你写了女尊小说,那么你觉得,到底男权好,还是女权好?”

“什么男权女权,尊重人权最好,当你积极讨论男女权益的时候,就已经把你爸妈放在了一个对立面,仔细想想他们对于一个家的付出,难道不应该获得同等尊重?”

“这世上最大的尊重就是让喜欢的人,做喜欢的事,而不是基于性别去划分权益,然后疯狂的争论,到底谁该占比多一点。”

“额……那要是照你的说法两个人都不想承担责任呢?”

“这样的人就自己饿死好了。”

“喝了孟婆汤,谁不是再世为人,谁都没必要惯着谁。”

“你说的状态也太理想了一点。”

“理想不就是应该努力的方向,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学着某些外来的糟粕,一提起男女就炸毛,仿佛这世界只剩男人,或女人,就能利益均等。”

“呵呵,你猜,你这一番大论如果出现在你的小说里,会被打成男权还是女权?”

“呵呵,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可笑的命题啊,我想等那些斗士都实现有丝分裂,再来和我讨论这个话题不迟。”

四人在一串笑声中回到杨教授家院子里,万菱抬头就看见三楼尾房的窗户下挂着一顶月白的草帽。

疑惑道:“草帽这么晾着,风吹雨淋就不怕坏了吗?”

杨教授闻言看过来,打马虎眼道:“也就是乘着天好晾一晾,之后就收进去了。”

万菱乖觉,点头附和:“那还真是很方便呀。”

所以于秦孟瑜而言,杨教授所说的细节到底是什么呢?

将来回望,原来每一步皆有迹可循,却因她眼拙疏漏万千。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