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墨梅洗夜
第一节宴上霜华
绍兴二十七年清明,沈家祖宅的银杏树下摆着庆功宴。沈澜穿着绯色官服,袖中藏着从九菊派缴获的密卷,上面记载着沈渊与倭国的最后一笔交易:用沈家嫡脉精血换取镜影之门的钥匙。他望着主桌上端坐的大娘,发现她鬓间的金步摇刻着极小的菊纹——正是九菊派的隐鳞纹。
二郎如今是枢密副使,可别忘了沈家的根基。大娘递来一杯酒,酒面映着她眼底的阴鸷,东院的账房,该交给渊儿管了吧?
苏绾正要开口,忽见角门处闪过一道月白羽纱。那身影转身时,鬓边茉莉簪子的角度与苏绾分毫不差,唯有腰间玉佩刻着倭国的波千鸟纹——正是三日前六处探子回报的倭国女忍头目。
第二节镜影双生
沈澜的指尖在桌案下敲出摩尔斯电码,这是他与苏绾约定的暗号。假苏绾刚要触碰酒盏,他突然按住她的手,触到其掌心的薄茧在无名指根部——真正的苏绾,茧子在中指第二关节,那是长期握绣针的印记。
阿绾,你绣的沉缨居账册,最后一页写了什么?他忽然轻笑,拇指摩挲她腕间玉镯。假苏绾的瞳孔骤缩,她不知道,苏绾在每本账册末页都藏着只有两人知晓的墨梅暗语。
大人明鉴!假苏绾突然跪地,扯下脸上的人皮面具,露出左颊的三羽乌刺青,九菊派说沈夫人已遭不测,让我扮作她窃取镜影钥匙
话未说完,苏绾带着绿梅从屏风后转出,手中捧着染血的婚书——正是今早从沈渊书房搜出的与倭国平家联姻书,婚书上的苏绾签名,用的是左手反书,正是沈渊惯用的栽赃手法。
第三节账册惊变
沈澜踏入东院书房时,闻到淡淡硫磺味——这是火漆被二次融化的气息。暗格里的账册看似完整,实则每本的第36页都被替换,新纸边缘印着倭国五岛众的水波纹。他翻开从九菊派得来的《菊理密卷》,发现里面夹着半张沈家海运图,标着明州港藏倭国兵器的朱砂字。
大爷,二公子带人闯...!小厮的惊叫被利刃切断。沈渊握着染血的短刀从暗门冲出,刀刃上的菊纹与假苏绾的刺青完全吻合。沈澜早有防备,北斗剑出鞘时带起皂粉雾,短刀上的毒刃遇雾即崩,露出里面藏着的金军密信。
沈渊,你私通金军、勾结倭寇、谋害亲弟,该当何罪?他展开从其枕下搜出的帛画,画上沈澜坠海的场景旁,标着镜影钥匙沉于出云的倭文,还有你在秦桧密室藏的《绍兴和议草本》,割让江淮的条款,皇上早已过目。
第四节祠堂决断
沈家祠堂的香案前,十二名长老望着沈澜呈上的证物:染着倭国香灰的账本、盖着金军印的交割单、还有沈渊后颈的三羽乌刺青——这是九菊派死士的标记。大娘突然发狂,抓起供桌上的青铜烛台砸向苏绾,却被沈澜反手扣住脉门。
当年在西院炭火里掺硫磺,冬日断我炭敬,甚至在阿绾的安胎药里下红花...沈澜的声音冷如霜雪,你以为我不知?每笔账,沉缨居的墨梅纹都记得。
苏绾取出从祠堂暗格找到的《沈家宗谱补遗》,翻到沈渊那页,空白处用隐形墨水写着:乾道三年,通敌事泄,流放琼州。她望着面如死灰的大娘,轻声道:婆婆可记得,沈家祖训有云:背宗者,去其名;卖国者,断其脉。
第五节墨梅覆雪
高宗的圣旨到得恰是时候。当黄绫展开,着沈澜清理门户,沈渊及其党羽永世不得入沈家祖坟的朱笔字映着银杏新叶。沈澜亲自取下东院的牡丹纹匾额,换上苏绾手书的墨梅堂,匾额边角刻着十二道星轨,正是六处的北斗徽记。
从此,沈家只有济世的墨梅,没有攀附的牡丹。他望着被押解的沈渊,后者突然露出诡异笑容,指向苏绾:你以为杀了我,镜影之门的秘密就没人知道?倭国的波千鸟,早就藏在...
话未说完,沈渊突然抽搐,喉间溢出黑血——他舌下藏着九菊派的毒囊。沈澜蹲下身,从其衣领扯出半枚铜镜碎片,镜面映出苏绾的倒影,却穿着倭国巫女的服饰。他忽然想起在出云岛看见的镜影预言:真正的危机,从来不在表面。
第六节洗夜长明
是夜,沈澜在西院地窖召开沈家新族会。十二名旁支子弟捧着新修订的族规,每一页都盖着沉缨居的墨梅印。苏绾亲手将沈家的地契、账册、还有从出云带回的剑经,封入刻着北斗纹的檀木匣,钥匙分成十二份,由各房德高望重者掌管。
即日起,沈家商队改挂墨梅旗,每艘船必带牛痘浆与皂粉。沈澜望着族人们眼中的光,忽然取出高宗御赐的济世安民金牌,我们不做门阀,只做这世道的清道夫。
绿梅抱着新制的族服进来,月白布料上绣着细小的北斗纹与墨梅,正是苏绾设计的隐贵之相。她忽然指着衣襟内侧的暗纹:夫人说,这是用牛痘浆写的《千金方》选段,穿在身上,百病不侵。
第七节残卷惊谶
更深露重时,沈澜在书房翻开从沈渊处缴获的残卷,发现里面夹着半张舆图,图上用朱砂圈着明州港泉州湾,还有倭国海岸线的五岛列岛。最令他心惊的是,舆图背面用鲜血写着:镜影之门启,南北两沈灭。
苏绾端着热酒进来,看见舆图的瞬间,想起在无名岛听前辈说的镜影之力需双生血脉。她忽然握住沈澜的手,触到他掌心的北斗刺青:无论前方是劫是缘,我们终是墨梅树下的同根人。
窗外,银杏新叶在月光下泛着银辉,沈府门前的沉缨居灯箱亮起,映得洗夜二字格外分明——这是苏绾新取的店名,寓意洗尽夜霾,长明不熄。沈澜望着灯箱,忽然明白,清扫家族只是开始,真正的镜影之谜,终将在更广阔的天地间揭晓。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