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异梦录》第三十三章医网恢恢·杏林经纬
第一节太医院改制
绍兴三十五年孟春,太医院的朱漆门首挂出鎏金新匾——大宋太医总局,门侧立着青铜碑,正面刻着高宗御笔杏林经纬,背面用小字密密麻麻列着沈澜手订的《医政十二则》。沈澜望着院中忙碌的医正们,他们脱下绣着牡丹纹的官服,换上统一的月白长衫,袖口绣着不同颜色的徽记:赤色为内科,青色为外科,玄色为防疫科。
龙甲医正,他对首席医官陈知微道,即日起,太医总局下设四院:惠民总院、疫病研究院、医士培训所、药材统制司。他指向新修的三层楼阁,顶层的琉璃瓦按北斗方位排列,顶楼的观星台,兼作疫病监测站,每日用皂粉水绘制全国疫情云图。
陈知微捧着《牛痘防疫典》,书页间夹着波斯传来的《琉璃医典》:相爷,各州府的惠民医院,是否按您设计的五诊法分科?
沈澜点头,取出从波斯带回的琉璃分诊牌,牌面用中波双语刻着望闻问切验——最后一验,正是格物学的血清检测与显微镜观察。他忽然看见院角的青铜水钟,水滴入刻着十二时辰的皂粉池,竟能自动生成当日的药材需求清单。
第二节分级医网
三月惊蛰,明州港的惠民第一医院正式开诊。沈澜看着百姓们拿着印有墨梅纹的就医牌有序排队,牌面的阿拉伯数字对应着不同科室:1内科、2外科、3妇科、4儿科、5防疫科。医馆二楼的隔离病房,窗户装着波斯琉璃,能滤过紫斑疫残留的雾霭,地面用皂粉水画出的北斗纹,既是防滑标识,也是邪术隔离带。
李阿婆,您的咳嗽是肺燥,年轻医士用显微镜观察痰液,这是牛痘浆调制的润肺膏,配合皂角蒸梨,三日后复诊。他忽然对学徒道,记住,问诊时要记录患者的居住方位,港口湿热区的病症,需加三分藿香。
最里间的镜影实验室,穆萨医师正在指导弟子用波斯琉璃蒸馏器提炼牛痘精油,蒸馏器的导管刻着大宋的十二经络图,与波斯的星象图奇妙融合。沈澜看着试剂瓶上的标签,除了汉字,还多了波斯文与阿拉伯数字,忽然轻笑:穆萨,等这瓶精油运往波斯,怕是要掀起一场医学革命。
第三节医士铨选
大学阁的医学部,千名医学生正在辨认沈氏病理图谱,图中用彩色矿物颜料绘制的病原体,旁边注着显微镜下的形态与皂粉水反应。沈澜亲自讲授《格物医学论》,指尖划过投影在白墙上的人体经络模型——这是用磁石与皂角水制成的动态教具,能演示气血运行与药物归经。
记住,他敲着琉璃制成的心脏模型,牛痘浆不是万灵药,紫斑疫的教训告诉我们,每个病症都要追根溯源。他忽然指向教室后方的医案墙,上面贴着各州府传来的疑难杂症,你们的毕业考,就是从这些医案中,找出镜影病毒的变异规律。
医学生们的课桌上,除了《千金方》《洗冤集录》,还摆着沈澜新著的《血清分类学》,书中用红、蓝、黄三色标注不同血型,每种血型旁都画着对应的墨梅纹——这是苏绾设计的简易识别系统,方便医士快速配型。
第四节药材统制
汴京的药材仓库,十二座青铜药柜按十二时辰排列,每柜抽屉都刻着药材的格物属性:辛温、苦寒、归经、皂粉反应。沈澜看着司药官用磁石分拣药材,忽然想起紫斑疫时的混乱:今后,全国药材实行三色分级制,赤色为急救药,黄色为常用药,蓝色为防疫药,由太医总局统一调配。
更妙的是仓库地面的皂粉导流渠,一旦药材受潮,渠内的牛痘浆便会自动发泡,警示司药官。沈澜取出从东瀛带回的药种图谱,指着其中的牛痘草改良品种:让泉州商船队在甲板种植,用海水皂粉水灌溉,三个月便能收获。
当第一车标注着汴京-临安-明州的药材驿车启程,车辕上的墨梅纹与北斗纹交相辉映,马铃声中混着药香,这是大宋首次实现药材通配,医网全国。
第五节疫情警讯
端午时节,荆湖路的保民医馆传来急报:三县同时爆发痢疾,患者粪便在皂粉水上呈诡异的螺旋状。沈澜立刻启动北斗疫情警讯系统,十二只信鸽携带不同颜色的旗语,分别飞往临近五州,同时命人在《大宋疫情图》上用朱砂标注疫区。
启动二级防疫响应,他对陈知微道,调派医士携带三合防疫包:皂粉水、牛痘膏、琉璃体温计。所谓三合包,是沈澜设计的便携防疫箱,箱内的琉璃瓶能保持牛痘浆的活性,皂粉纸可快速检测水源。
最关键的是,他让大学阁弟子用磁石在疫区周边布置北斗防疫阵,阵眼处埋设的牛痘浆陶罐,竟能形成半径十里的病毒隔离带——这是从紫斑疫中提炼的地脉防疫法,利用土壤中的磁石与牛痘浆共振。
第六节医政阻力
七月流火,御史台突然弹劾医政耗银过巨,为首的御史中丞王拱辰举着账本:沈相,仅明州惠民医院便耗银三千两,相当于三县赋税!
沈澜却展出《防疫收益簿》,上面记着紫斑疫后明州港的商船存活率从六成升至九成,商税激增五倍:王大人可知,医馆每花一两银,能为朝廷赚回十两?他忽然指向殿外的百姓,他们举着医网救人的横幅,每人手中的沉缨灯都映着医馆的剪影,更重要的是,百姓不再怕疫病,便是最大的赋税。
高宗望着账本上的牛痘疫苗专利费——这是波斯商队为获取配方支付的天价白银,忽然轻笑:沈卿家的医政,倒是比朕的国库更会算细账。
第七节杏林经纬
中秋月圆,沈澜登上临安城的医政楼,望着楼下的惠民医院,急诊室的灯箱用阿拉伯数字标着24,表示昼夜接诊。他展开全国医网地图,只见从汴京到大理,从明州到波斯,星罗棋布的医馆如墨梅绽放,每个医馆都用北斗通讯镜与太医总局相连。
相爷,陈知微呈上最新的《医士考核榜》,首批三千名合格医士已分发各州,其中五百人自愿前往疫病频发的琼州。
沈澜望着榜单上的名字,看见波斯学徒的名字后注着精通琉璃诊断术,东瀛弟子的名字后注着擅长地脉防疫,忽然明白,他建立的不仅是大宋的医网,更是横跨四海的杏林同盟。当明州的医士用波斯琉璃镜诊断,波斯的医师用大宋皂粉水消毒,不同文明的医学智慧,正在医政楼的灯火中,织就一张跨越时空的经纬网。
第八节长明杏林
冬至前夜,沈府的银杏树下,苏绾正在缝制医士护心甲,甲胄内衬用牛痘浆浸泡过的皂角布,上面绣着不同级别的医官徽记。沈澜抱着刚满月的女儿,看着她襁褓上的医字绣纹,忽然想起紫斑疫时的隔离房,那些在黑暗中亮起的琉璃灯。
二郎,苏绾忽然停针,绿梅说,泉州的医馆收了个海盗学徒,他竟能认出深海鱼类的毒腺。
沈澜轻笑,望向东南方,那里的商船正在试航,船上的医官正在教水手用皂粉水清洗伤口。他忽然明白,医政的真正成功,不是建起多少医馆,而是让每个百姓都懂得:生病时,有医士为你望闻问切;疫病来临时,有医网为你遮风挡雨。而他手中的医政十二则,不过是这张巨网的第一根经纬,未来会有千万人接过他的笔,在杏林的长卷上,写下更璀璨的篇章。
更夫敲过三更,医政楼的灯火依旧通明,太医总局的观星台传来报时声,那是用皂粉水与磁石制成的钟鸣,每一声都在诉说:当医学不再是少数人的神秘之术,而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灯火,这人间的疫病,便算真正有了克星。而沈澜知道,即便镜影之门闭合,只要这张医网还在,大宋的天空下,便永远会有杏林的春风,吹散所有的阴霾。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