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形势迷离

换源:

  穆海清微微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上位者的自信。

“派遣二皇子入主北辽,不仅可安定北辽之心,缓解两国边境的紧张局势,还可表明我大楚没有开战之心。”

“既能够消弭战祸,又能够为二皇子寻得一门极好的亲事……”

穆海清娓娓道来,仿佛这一切都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说完,穆海清顿了一下,目光有意无意地扫向坐在轮椅上的楚牧,意味深长地说:

“离开了大楚,那二皇子在大楚内部,应该也就不需要封地了吧?”

他的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藏深意。

众人听了,心中皆是一动。

他们明白,楚牧这些年战功赫赫,在军中威望极高,若真的让他离开大楚前往北辽,对于大楚内部的权力格局来说,或许会减少一些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尤其是对于那些担心楚牧势力过大,威胁到自己利益的大臣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而穆海清的最后那一句,同样让不少大臣双眼放光,眼神中闪烁着别样的光芒。

皇子到了一定年龄后会外出封王,这在大楚乃是由来已久的惯例,众人皆知。

楚牧如今的年纪早就达到了封王的标准,只是楚帝一直迟迟没有下达封王的决定。

而朝中的大臣们,出于各自的私心,也都不想楚牧的封地被选在自己的老家附近。

毕竟,一旦楚牧在自己的家乡附近封王,那他的势力很可能会对当地的局势产生影响,甚至会威胁到自己家族在当地的利益。

于是,在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下,大家纷纷对楚牧封王之事避而不谈。

久而久之,这种刻意的忽视,反而让楚牧始终都只是二皇子,一直未曾封王。

如今,穆海清提出让楚牧前往北辽,这样一来,楚牧就无需在大楚内部获得封地了。

这对于那些担心楚牧封王会对自己造成影响的大臣们来说,无疑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他们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若楚牧真的去了北辽,不仅能解决封王带来的潜在麻烦,还能通过这次和亲,缓解大楚与北辽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谓是一举两得。

这边大臣们低声议论纷纷的同时,耶律怀义见楚帝怒火中烧,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

“还请楚帝陛下息怒。”

“你让朕怎么息怒?”

楚帝怒目圆睁,大声喝道,那声音仿佛要将大殿的屋顶都掀开:

“谁家的儿子成亲,必须要住到女方家里的?”

他的脸上满是愤怒和不满,觉得北辽提出的这个要求实在是欺人太甚。

“回陛下。”

耶律怀义不慌不忙,神色间依旧保持着恭敬,说道:

“我大辽长公主耶律宁殿下,对陛下而言,亦如明珠公主楚红绫于陛下,血脉至亲不可割舍。”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诚恳地看着楚帝,试图以情感人。

“这份心情,想必楚帝陛下可以理解。”

耶律怀义巧妙地将大辽长公主耶律宁,与大楚的明珠公主楚红绫相类比。

暗示楚帝,大辽皇帝对耶律宁同样珍视,不舍得让她远嫁大楚,所以才提出让二皇子前往北辽成亲的要求。

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比喻,让楚帝能够站在北辽皇帝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平息怒火。

楚牧坐在轮椅上,看着眼前这一幕,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抹似有似无的笑意。

心中暗自想着,这可真是回旋镖了。

耶律怀义这一招打得巧妙,拿楚帝对女儿的情感做文章,还真让楚帝难以反驳。

果然,听了耶律怀义的话,楚帝的脸色瞬间变得漆黑一片,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满是愤怒与无奈。

这小子都用自己的女儿做对比了,自己还能怎么办?

若是强硬拒绝,岂不是显得自己薄情寡义,不顾及女儿的感受?

可若是答应,又实在是心有不甘,毕竟这关乎大楚皇室的颜面……

“退朝,明日再议!”

沉默了半晌之后,楚帝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烦闷,直接拂袖而去,那背影中透露出一丝疲惫和无奈。

太子楚承一直站在一旁,见状紧紧跟随在楚帝身后。

朝臣们也都明白楚帝此刻的心情,纷纷三五成群地离开了殿内,低声议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而北辽和亲使团一方,耶律怀义注意到楚牧在看着他,居然露出了一抹和善的笑容,轻轻点了点头,然后带着使团的人离开了。

“什么鬼?”

楚牧坐在轮椅上,微微皱起眉头,心中暗自嘀咕,感觉这个耶律怀义实在是有点儿邪门儿。

他的言行举止,以及在朝堂上的应对,都让人捉摸不透,仿佛在谋划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

不对。

楚牧摇了摇头,不仅是耶律怀义,今日的朝堂也有些邪门儿。

原本在他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按照自己的计划发展的。

楚牧本以为,自己会和朝臣们在朝堂上激烈交锋,争个你死我活。

他故意表现得强硬和叛逆,就是为了激怒朝臣们,让他们对自己更加厌恶。

然后,等楚帝忍不住狠狠处罚自己的时候,自己再怒骂楚帝这个“老登”,彻底激怒皇帝,主打一个“作死”的戏码。

最后,由楚红绫安排的人出面,在众人都对自己失望透顶的时候,将自己拉出来送去和亲。

届时,朝臣们和楚帝这两方对自己厌恶至极的势力,再加上国库空虚等种种不利因素的加持,自己的计划多半能够成功。

他的计划是通过这种看似自毁的方式,摆脱在大楚内部的困境,前往北辽,在那里寻找机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精心布局,本以为要费一番周折。

可是自己还没怎么找到机会按照计划出手,而朝堂上的局势,反而如同顺水行舟一般,顺理成章的在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推进!

这突如其来的顺利,让楚牧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这其中,最离谱的就属耶律怀义拿出来的那份和亲书了。

那份和亲书里提出的条件,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无形之中,将局面导向了楚牧原本计划的方向——让他有机会前往北辽。

可这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太过诡异,楚牧根本想不明白耶律怀义的真实意图,也不清楚北辽皇帝究竟在打什么算盘。

又或者说,不是北辽皇帝,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