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就特别羡慕那些玩弹弓的高手,巴望着有一把属于自己的弹弓,也能指哪打哪。
我知道表姐办公桌抽屉里有很多弹弓,是从顽皮的学生那里没收来的,本想跟她要两个,思前想后也没敢,主要怕她告诉奶奶,从而让爸妈知道我的秘密,还怕弹弓原主人认出来,从我手里抢回去,弄得‘偷鸡不成蚀把米’,闹个白落忙。
这愿望直到十一岁左右得以才实现。这个弹弓常常被我装在书包或者口袋里,课余时间,拿出来打那些低飞的和树上的鸟,
第一个弹弓叉儿是用一棵没栽活的香椿树做成的,用了很多年,打东西特别准,二十米之内十发九中,可惜一次从墙头上往下跳时,弹弓从衣服兜里面窜出来,撞到石头上摔裂了。第二个是用‘Y’字形枣木杈做的,上边的叉口有十厘米左右,两根树枝大约中指粗细。枣木木质细腻坚硬,又不易开裂,手把的地方被磨得锃明瓦亮,十分趁手。
那包子弹用的包皮有很多种,旧皮带、旧篮球外皮、劳动布布条,也有用人造革做的,极少有皮革的。皮兜弹弓是我们男孩子梦寐以求的,也是弹弓的顶级配置了。
在外工作的本家四哥西装革履地刚回家。第二天,他儿子就拿出一个漂亮的皮兜弹弓和我们显摆:“皮兜,皮兜,正号的牛皮兜。”大家看着黝黑发亮的皮兜羡慕不已,几乎一整天都跟着他的屁股后头转。
可是,好景不长,四哥第二天就发现自己皮鞋被剪,赏了他儿子几个耳刮子不算,又踹了好几脚。这个家伙还是跟没事人儿时的,举着那把弹弓到处跑,边跑边喊:“皮兜、皮兜,正号的牛皮兜。”让四哥哭笑不得,可见真正的牛皮兜对我们的诱惑力有多大。
我可不敢破坏家里的鞋子,只是用破布凑活着,后来发现街上的补鞋匠有适用的牛皮,想尽办法要一小块儿,可人家就是不肯给。后来我和二小子商量了一个办法,继续用我们拿手的声东击西之计。由他和鞋匠讨价还价假装补鞋,我则用绑着钩子的木棍儿勾走牛皮。
几次尝试之后,果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得手了。有了牛皮之后,剪成大约宽二厘米、长约四五厘米的小块儿,两边剪出两个小孔,用来穿牛皮。
刚开始的时候,我使不好弹弓,把皮子拉紧一松之后,虽然没有装弹子,迎面而来的皮兜还是把我脑门崩了个大紫包,才知道拉反了。
后来,二叔告诉我一个很实用的瞄准打法——横握瞄打。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打到持弓的手臂,避免受到伤害。
二叔看我玩心正盛,便找来两根听诊器上的橡胶圆管儿。我连忙穿在弓子上,穿完后用钳子把耳孔的开口夹紧,皮子的另外两端系着包弹子的皮兜,用来装子弹。
打弹弓的子弹是用黏土搓成的直径1.5厘米左右圆球儿,搓好后都放在窗台上晾晒风干。这种子弹晒干后非常结实。那时的我,拥有上千发子弹,堪比一个小“军火商”。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