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与阳光之间

换源:

  实验室的灯光在午夜显得格外刺眼。

周浅揉了揉酸痛的后颈,将最后一行代码输入系统。窗外暴雨如注,雨点砸在玻璃上的声音像某种摩尔斯电码,急切地传达着她无法解读的信息。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她脸上,眼下两片青黑在阴影中显得更加明显。

“记忆追溯项目,第四十七次调试。“她对着录音设备说道,声音因为连续三十六小时的工作而嘶哑,“测试者周浅,准备进行首次人体实验。“

这个本该由整个团队协作完成的重要时刻,此刻却只有她一个人。教授去参加国际会议前明确说过不准单独测试,但周浅等不及了。三年的研究,无数个通宵的夜晚,就为了证明记忆重构能够治愈心理创伤的理论。她太想知道答案了。

周浅将神经连接头环戴好,金属触感冰凉。她调整着电极位置,太阳穴传来细微的刺痛。系统界面上,脑波监测图规律地跳动着。

“倒计时五分钟启动。“

电脑合成的女声在空荡荡的实验室里回荡。周浅深吸一口气,拿起桌上的相框。照片里是大学心理系的合影,教授身旁站着一个瘦高的男生,只拍到侧脸。那是林修,比她大四届的学长,在她入学前两个月自杀的天才学生。

“如果能回到过去...“这个念头三年间无数次出现在她脑海中。现在,她创造的技术或许真能做到类似的事情——虽然不是真正的时间旅行,但通过精确重构记忆场景,让受创者重新面对关键节点,理论上可以改变创伤形成的心理路径。

窗外一道闪电劈过,照亮了整个实验室。瞬间的光亮中,周浅似乎看到照片里林修的眼睛转向了她。

她摇摇头,把相框扣在桌上。“睡眠不足导致幻觉了。“她自言自语道。

“倒计时三十秒。“

周浅躺进特制的椅子里,闭上眼睛。系统开始注入神经耦合剂,她感到一阵轻微的眩晕,像喝了过量的咖啡。

“十、九、八...“

雷声轰鸣,实验室的灯光突然剧烈闪烁起来。

“七、六、五...“

周浅感到一阵心悸,想抬手暂停实验,却发现四肢无法移动。

“四、三...“

头顶的日光灯管发出刺耳的爆裂声。

“二、一...“

在最后一声惊雷中,周浅感觉自己被撕成了两半。

刺眼的阳光。这是周浅恢复意识后的第一个感受。

“周浅!周浅!“一个陌生的男声在她耳边响起,“上课睡觉还流口水,你可真行。“

她猛地抬起头,刺目的光线让她眯起眼睛。不是深夜,没有暴雨,没有实验室。眼前是一间挤满了学生的教室,黑板上用红色粉笔写着“高考倒计时50天“,字迹狰狞得像是用血写成的。

她低头看见自己穿着蓝白相间的校服,桌上摊开的物理习题集被口水浸湿了一角。周围响起零散的笑声,而那个叫醒她的男生已经转回身去,只留下一个清瘦的侧影。

“林修?“这个名字脱口而出时,周浅的心脏几乎停跳。

男生转过头,眉头微蹙:“干嘛?“

周浅的呼吸停滞了。她认识这张脸——在大学心理系的档案室里,她看过他的照片。林修,那个在她入学前自杀的学长,现在活生生地坐在她旁边,年轻了至少十岁。

她下意识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尖锐的疼痛告诉她这不是梦。

“没什么,就是...“周浅的声音卡在喉咙里。她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理解现状。她28岁,心理学博士生,正在实验室进行记忆追溯实验,然后...现在她回到了十年前的高三教室,成了林修的同桌?

下课铃骤然响起,吓得她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学生们开始收拾书本,嘈杂的交谈声充满教室。周浅僵在原地,手指紧紧抓住桌沿,指节发白。

“你今天怎么回事?“林修瞥了她一眼,声音冷淡,“像见了鬼似的。“

比见鬼还可怕,周浅想。她看着林修收拾书包的动作——修长的手指,突出的腕骨,还有...那几道淡粉色的疤痕,像被刻意排列过的平行线,横亘在他左手手腕内侧。

大学时教授的话突然在她脑海中回响:“林修是个天才,可惜家族遗传性抑郁症夺走了他。如果他得到及时帮助...“

林修拉下校服袖子遮住伤痕,动作熟练得像是做过千百次。当他弯腰从抽屉里拿书时,周浅瞥见一个白色药瓶——氟西汀,她太熟悉这种抗抑郁药物了。

“喂。“林修突然抬头,正好撞上她观察的目光。他的眼睛在阳光下呈现出一种透明的琥珀色,却冷得像冰,“你盯着我看什么?“

“我...“周浅慌乱地移开视线,“我只是在想物理作业...“

林修轻哼一声,显然不信。他站起身,校服松松垮垮地挂在肩上,整个人瘦得像是随时会被风吹走。“随你便。“

看着他走向教室门口的背影,周浅突然意识到一件事:如果这是真的时间回溯,那么现在距离林修自杀还有四年。四年时间,足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她翻开自己的笔记本,扉页上写着“高三(3)班周浅“,字迹确实是她的,但更稚嫩些。书包里找到的学生证证实了这一点——照片上的女孩确实是18岁时的她,只是眼神更加天真无忧,没有她这个年龄该有的沧桑。

窗外阳光明媚,与实验室那个暴雨夜形成鲜明对比。周浅握紧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疼痛提醒她这不是梦境。无论这是什么——平行宇宙、时间回溯还是濒死幻觉——她都要救他。

最后一节课是自习,周浅假装看书,实则暗中观察林修。他做题的速度快得惊人,几乎不需要思考就能写下答案,但每隔二十分钟就会停下来,用圆规尖在橡皮上刻下细小的记号。当橡皮上布满刻痕时,他会从药瓶里倒出一粒白色药片吞下。

放学铃响后,林修迅速收拾好东西离开,没有和任何人道别。周浅犹豫了几秒,抓起书包跟了上去。

她保持着安全距离,跟着林修穿过操场。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孤独地拖在身后。他没有走向校门,而是拐进了图书馆后面的小树林。

周浅躲在梧桐树后,看着林修在一棵老槐树下停下。他从书包里取出一个小铁盒,挖开树根旁的泥土,把盒子埋了进去,然后重新盖上土,还细心地撒上落叶掩饰。

等林修走远,周浅冲过去挖出了那个盒子。里面是一本巴掌大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

“如果我死了,请打开这个。不过大概没人会找吧。——林修,2013.4.17“

日期是三天前。周浅的手开始发抖。她快速翻阅笔记本,里面全是黑暗的诗句和零散的想法,字迹时而工整时而狂乱。最新的一页写着:

“今天又划了三道。不够深,总是怕疼。妈妈说死亡不疼,她骗人,她明明叫得那么大声。“

周浅猛地合上笔记本,胸口剧烈起伏。她把盒子重新埋好,跑出小树林时差点撞上一个男生。

“嘿,小心点!“男生扶住她,“你是...林修的新同桌?“

周浅点点头,警惕地看着对方。

“我是陈明,班长。“男生推了推眼镜,“劝你别太靠近那家伙。他脑子有问题,上学期差点把宿舍烧了。“陈明压低声音,“听说他妈妈就是精神病,跳楼死的。“

周浅感到一阵怒火窜上来:“你亲眼看见了吗?“

“全校都知道的事...“陈明被她眼里的寒意吓到,后退了一步,“随便你吧,反正我警告过了。“

周浅头也不回地走开。她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林修会走向那个结局——在这样的环境里,谁能保持健康?

回到家——或者说,这个时间线上的“周浅“的家——她反锁房门,开始梳理情况。书桌上的日历显示是2013年4月20日,她确实回到了十年前。手机里的联系人全是陌生的同学名字,相册里是和一群她不认识的人的合影。

电脑搜索“记忆追溯“没有任何结果,这个研究在此时还不存在。但搜索“林修母亲“却弹出一条本地新闻:《知名企业家妻子跳楼自杀,疑似抑郁症》,日期是2009年8月15日,配图中年幼的林修站在警车旁,怀里紧紧抱着一本天文图册。

周浅关上电脑,走到窗前。夜空晴朗,繁星点点。她想起实验室里那张照片中林修的侧脸,想起他手腕上的伤痕,想起笔记本里那句“妈妈骗人“。

“这次不会了。“她对着星空轻声说,“这次我会救你。“

窗外,一颗流星划过夜空,转瞬即逝的光芒照亮了周浅坚定的脸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