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达。
龙文章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哎哟喂!不行了!米老鼠!”
“这帮家伙......是艺术家转行当兵的吧?!”
“死了死了!这仗打得......太有‘创意’了!”
孟烦了也是忍俊不禁:
“以铁甲为画布,以炮火为背景......此诚可谓......别开生面之‘战场艺术’也。”
“只是不知,此等‘艺术’,能否抵挡敌军之穿甲弹?”
迷龙摸着下巴,若有所思:
“在坦克上画画......嗯......说不定能辟邪?”
“或者......画个财神爷上去,能招财进宝?”
他的思路也开始跑偏了。
【意大利人的‘艺术细菌’,还体现在他们对音乐和娱乐的特殊需求上。】
【画面中:一支正在前线作战的意大利部队。】
【战斗间隙,竟然有士兵拿出了手风琴,开始拉奏起来!】
【周围的士兵围坐在一起,有的跟着哼唱,有的拍手打着节拍。】
【气氛显得轻松而愉快,与残酷的战场背景格格不入。】
【旁白:有记录显示,一些意大利部队甚至会向上级申请,要求派专业的歌剧演员或乐团,到前线进行慰问演出。】
【他们认为,优美的音乐和艺术表演,能够极大地鼓舞士气,提升战斗力。】
【尽管这在他们的德国盟友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浪费时间和资源。】
李云龙听到这里,已经彻底麻木了。
他摆了摆手,有气无力地说:
“行了行了......别放了......”
“老子服了!彻底服了!”
“打仗还听歌剧?还拉手风琴?”
“这帮家伙......压根就没把打仗当回事儿!”
“他们是来度假的!是来体验生活的!”
他感觉自己再看下去,心脏病都快犯了。
赵刚也是无奈地苦笑:
“战争环境下,适当的文化娱乐活动,确实可以缓解压力,鼓舞士气。”
“但像意大利军队这样......将娱乐看得如此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到战备和作战行动,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龙文章则是一脸羡慕嫉妒恨:
“妈的!凭什么人家打仗还有歌剧听?!”
“老子这边连个唱小曲的都没有!”
“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他觉得这待遇差别太大了。
孟烦了感慨道: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意军此举,虽非亡国之兆,然其耽于享乐,可见一斑。”
迷龙则关心另一个问题:
“听歌剧......要钱不?”
【这种种看似‘不合时宜’的‘艺术追求’。】
【或许正是意大利民族性格中,浪漫、随性、注重生活品质一面的体现。】
【即使在最残酷的战争环境下,他们似乎也总能找到方式,来点缀枯燥和危险的生活。】
【只是,这种‘点缀’,在分秒必争、生死一线的战场上。】
【往往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滑稽。】
天幕旁白声音响起,为意大利军队的“艺术细菌”部分做总结:
【注重仪表,即使在战壕里也要保持风度。】
【装点武器,将坦克画成移动的广告牌。】
【热爱音乐,在前线也要享受歌剧和手风琴。】
【意大利军队,以其独特的‘艺术坚持’,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军人’形象的认知。】
【他们或许不是最强大的战士,但绝对是......最有‘格调’的士兵?】
【这种深入骨髓的‘艺术细菌’,与他们‘热爱投降’和‘钟情美食’的特质相结合。】
【共同塑造了二战中,那道别具一格,令人哭笑不得的——】
【‘意呆利风情线’。】
光幕微微变暗。
关于意大利军队“艺术细菌”的盘点也告一段落。
观众们的心情,已经从最初的幸灾乐祸,到后来的捧腹大笑,再到现在的......彻底无语和麻木。
他们感觉,意大利军队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战争”这两个字最大的嘲讽。
李云龙摇着头,长叹一声:
“他娘的!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老子打了半辈子仗,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但像意大利人这样的......真是头一回!”
“跟他们比起来,第四师团那帮‘商贩’,都算是......正经军队了!”
他觉得自己的三观已经被彻底重塑了。
赵刚也是感慨万千:
“意大利军队的案例,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反思。”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更取决于其精神意志、组织纪律和文化传统。”
“意大利军队的问题,恐怕是根深蒂固的。”
禅达。
龙文章瘫坐在地上,眼神呆滞。
他觉得自己以前对“混日子”的理解,实在是太肤浅了。
跟意大利人比起来,他简直是在“艰苦奋斗”。
“死了死了......人比人,得死啊......”
孟烦了整理了一下破烂的军装,扶了扶眼镜,似乎想保持一点“体面”。
“观意军之行,方知......‘佛系’二字,古已有之。”
迷龙还在回味着红酒和意面,对意大利充满了向往。
“等仗打完了,我一定得去意大利看看!”
“那地方......肯定舒服!”
天幕的盘点似乎即将进入尾声。
观众们已经笑累了,也震惊累了。
他们想知道,这个“猪队友” “吃货” “艺术家”三位一体的意大利军队,最终的结局会是怎样?
总不能他还是战胜国吧?
所有人都带着一丝疲惫和强烈的好奇,等待着最后的“审判”。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