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地中海搅屎棍

换源:

  天幕光芒流转,画面不再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奇葩”事件。

而是开始以更宏观的视角,回顾意大利军队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观众们也收起了嬉笑和惊叹,表情变得稍微认真了一些。

毕竟,无论多么“奇葩”,这仍然是一支参与了世界大战的军队。

它的整体表现和最终结局,还是值得关注的。

天幕中传来平稳的旁白声音:

【纵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意大利军队的身影,活跃在欧洲、北非乃至东线等多个战场。】

【然而,与其遍布广泛的足迹相比。】

【其取得的战绩,和对其盟友的贡献,却显得……相当有限。】

【画面快速剪辑了一些意大利军队参与的战役片段。】

【进攻希腊时的受挫,北非战场的溃败,东线战场的酱油角色……】

【大多是以失败、撤退或被德军“擦屁股”收场。】

【旁白:无论是独立作战,还是与德军协同。】

【意大利军队往往难以达成预期的战略目标。】

【其战斗力低下、后勤混乱、指挥失当等问题,暴露无遗。】

【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的存在,不仅没能帮助盟友德国,反而成为了德军的沉重负担。】

【德国高层不止一次地抱怨,为了支援意大利军队,或者弥补他们造成的防线漏洞,不得不从其他关键战线抽调宝贵的兵力。】

【“地中海搅屎棍”——这个带有强烈不满和贬义的称呼,在德军内部私下流传甚广。】

独立团驻地。

李云龙听到“地中海搅屎棍”这个称呼,再次乐了。

“哈哈哈!搅屎棍!这个名字好!”

“德国鬼子心里肯定把意大利人骂了千百遍了!”

“摊上这么个队友,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

他幸灾乐祸地说道。

赵刚也笑了笑:

“看来,意大利军队的‘猪队友’属性,是得到其盟友官方认证的。”

“他们的存在,客观上牵制和消耗了德国的战争资源,加速了法西斯轴心国的失败。”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也算是……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

他的语气带着一丝调侃。

战士们也是一片欢腾:

“搅屎棍!哈哈哈!太形象了!”

“专门给德国人添堵的!”

“好样的!意大利人干得漂亮!”

禅达。

龙文章听到这个外号,笑得直拍大腿:

“搅屎棍!哈哈哈哈!”

“这个词儿……太他娘的贴切了!”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到处惹麻烦!”

“德国佬肯定后悔死了,当初干嘛要拉上这么个玩意儿!”

孟烦了摇头晃脑,评价道:

“盟友如此,何需敌人?”

“意军之于德军,犹如……附骨之疽,虽不致命,却使其痛苦不堪,行动迟缓。”

“此亦算……战略牵制乎?”

迷龙则关心实际的:

“搅屎棍……那是不是说他们装备很差?油水不多?”

他觉得这样的部队,可能也抢不到什么好东西。

雪豹据点。

周卫国微微点头:

“‘地中海搅屎棍’……这个评价,虽然粗俗,但也点明了意大利在轴心国体系中的负面作用。”

“他们的战略价值,甚至可能是负数。”

徐虎笑道:

“队长,这么说来,咱们还得感谢意大利人?”

“要不是他们拖后腿,德国鬼子说不定更难对付!”

长沙指挥部。

顾清明听到这个称呼,脸上也露出一丝笑意。

“看来,轴心国集团内部,并非铁板一块,矛盾重重。”

“意大利的存在,极大地削弱了轴心国的整体实力。”

薛君山更是乐不可支:

“搅屎棍!哈哈哈!太损了!”

“不过我喜欢!”

“就该让这根搅屎棍,把轴心国那潭浑水搅得更浑!”

“最好把希特勒和东条英机都给搅进去淹死!”

天幕继续进行总结:

【当然,将意大利军队完全描绘成一支只会投降、吃饭、搞艺术的无能之师,也并非完全客观。】

【在战争中,同样也涌现出了一些表现英勇的意大利士兵和部队单位。】

【比如,在某些战役中坚守阵地的步兵,或者在海空战斗中表现出色的飞行员和水兵。】

【画面中快速闪过了一些意大利军队正面作战的镜头,虽然不多,但确实存在。】

【然而,这些个体的闪光点,无法掩盖其整体表现的低迷。】

【意大利军队在二战中的诸多‘奇葩’行为,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根源。】

【其领导人好大喜功的野心,与其国家实力和军队战斗意志的严重脱节,是导致其悲剧(或者说喜剧?)结局的根本原因。】

【最终,随着战争的深入,意大利国内反战情绪高涨,墨索里尼政权倒台。】

【意大利退出了轴心国,甚至掉转枪口,向昔日的盟友德国宣战。】

【其在二战中的角色,以一种颇具戏剧性的方式落幕。】

【画面展示了墨索里尼倒台,意大利退出轴心国的历史事件。】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