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血脉相连,海外赤子心

换源:

  淞沪战场的炮火,不仅仅震动着龙国大地,也牵动着远在世界各地、数千万海外华侨的心!

天幕的画面,第一次离开了硝烟弥漫的战场,转向了遥远的异国他乡。

可能是南洋某个熙熙攘攘的唐人街。

可能是美洲大陆某个城市的华埠。

也可能是欧洲某个角落里华人聚集的小社区。

画面展现:

一份份刊登着淞沪会战最新战况和“本子”暴行的中文报纸(如《申报》海外版),在华侨们手中传阅。每一个看到“闸北火海”、“罗店血战”、“日寇轰炸平民区”等字眼的侨胞,无不面色凝重,义愤填膺!

“同胞们!祖国正在遭受倭寇的疯狂侵略!魔都正在流血!我们岂能坐视不管?!”在一个拥挤的华侨会馆里,一位老侨领站在台上,振臂高呼,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台下,群情激愤!

“抵制日货!不买东洋鬼子的东西!”

“捐款!我们捐款!支援前线将士!”

“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救国图存,人人有责!”

各种语言(粤语、闽南语、客家话、英语、法语……)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但表达的,是同一种血浓于水的爱国情怀!

天幕展现了海外侨胞支援祖国抗战的感人场景:

南洋的橡胶园里,辛苦劳作的华工们,将自己微薄的收入一点点积攒起来,捐献给祖国。

旧金山的洗衣房里,华侨们省吃俭用,将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汇往国内。

纽约的餐馆老板,组织募捐晚宴,将当晚的所有收入悉数捐出。

富有的华商,慷慨解囊,一次性捐献巨款,甚至购买飞机、坦克(虽然可能无法直接运回国内,但象征意义重大)支援抗战!

甚至有热血的华侨青年,放弃了在海外相对安稳的生活,毅然回国,投笔从戎,加入了抗日的洪流!画面中可能出现陈嘉庚等著名侨领号召捐款,或者南侨机工回国服务的片段。

这些来自海外的支援,如同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跨越重洋,涌向苦难的祖国!

天幕前的李云龙,看着这些身在异国他乡、却心系祖国的侨胞们,也是感慨万千。

“……好!”他低声道,“都是龙的传人!血脉是断不了的!国家有难,他们也没忘了根!”

他虽然没出过国,但也听说过一些关于海外华侨的事情。此刻亲眼看到他们如此踊跃地支援抗战,心中也感到一阵温暖和……底气!

“有这么多同胞支持着,咱们还怕个球!”他咧嘴笑道,“小本子想灭亡咱们中国?做梦去吧!”

赵刚也说道:“海外侨胞,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支持,不仅在物质上援助了我们,更在精神上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

古代时空。

帝王将相们看着这些“身在海外,心系故土”的“化外之民”,感到有些新奇,也有些……难以理解。

“流落异域,竟仍奉故国为主?此等情怀,倒是少见。”

“若朕之子民,遍布四海,皆能如此心向朝廷,何愁天下不定?”

他们开始思考“国家”、“民族”、“血脉”这些概念的更深层含义,以及如何凝聚更广泛的力量。

血脉,是无形的纽带,跨越万水千山,将所有炎黄子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海外赤子之心,滚烫而炽热!

他们的支援,或许无法立刻改变淞沪战场的艰难局面,但却为这场持久的抗战,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希望!

祖国,并不孤单!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