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战场的炮火,不仅吞噬着士兵的生命,更将数以百万计的普通平民,卷入了无边的苦难深渊。
当天幕的视角,从血腥的前线移开,投向那些在战火缝隙中挣扎求生的难民时,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广泛的悲怆,弥漫开来。
画面展现:
曾经繁华的街道,如今挤满了逃难的人群。
他们拖家带口,携带着简陋的行囊(往往只是一个包袱,甚至两手空空),面色惶恐,眼神茫然,如同失去了方向的羊群,在废墟和硝烟中艰难跋涉。
空袭警报再次响起!人群瞬间陷入巨大的恐慌!
人们尖叫着,哭喊着,互相推搡着,试图寻找任何可以躲避的地方——一个破败的屋檐下,一个肮脏的墙角,甚至是一个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
但炸弹落下时,这些脆弱的掩护根本无济于事,每一次爆炸都伴随着成片的伤亡和更加绝望的哭嚎。
一座临时搭建的难民营(只是用芦席和破布围起来的一片空地),里面挤满了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难民。
卫生条件极差,缺医少药,疾病开始蔓延。一个母亲,怀抱着因痢疾而奄奄一息的孩子,无助地哭泣着,却没有任何办法。周围的人们,麻木地看着,或许下一个倒下的,就是他们自己。
食物和饮用水极其匮乏。为了争夺半个发霉的馒头,或者一瓢浑浊的河水,昔日的邻里,此刻也可能反目成仇。人性的底线,在饥饿和死亡的威胁下,不断受到考验。
更可怕的是,即使逃离了前线,危险也并未远离。溃败的散兵游勇、趁火打劫的地痞流氓、以及那些为虎作伥的汉奸,都可能成为难民的噩梦。抢劫、欺凌、甚至杀戮,时有发生。
天幕展现了一个令人心碎的场景:一个年轻的女子,带着年幼的弟弟逃难,被几个流氓拦住,试图抢夺他们仅有的一点财物。女子拼死反抗,却被无情地殴打。
就在此时,几个路过的龙国士兵出手相助,赶跑了流氓,但女子的弟弟却在混乱中走失了女子瘫坐在地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那哭声,充满了绝望和无助,让所有闻者心碎。
天幕前的李云龙,看着这些画面,脸上的肌肉紧绷,拳头捏得死死的。
他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见过百姓的苦难,但如此大规模、如此集中地展现平民在战火中的悲惨境遇,还是让他感到一阵阵的揪心和愤怒!
“狗日的小本子!造孽啊!”他低声怒骂,“打仗就打仗!祸害老百姓算什么本事?!还有那些趁火打劫的杂碎!都该枪毙!!”
他想起了自己的根据地,虽然也穷,也苦,但至少乡里乡亲还能互相帮衬,军队也会尽力保护百姓。而眼前这座曾经繁华的都市,此刻却变成了活生生的人间地狱!
赵刚也是看得心情沉重,他叹道:“战争,受苦最深的,永远是普通百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只有将侵略者彻底赶出去,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让人民免受这种苦难。”
古代时空。
那些自诩爱民如子的帝王们,看着这幅“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景象,也是心有戚戚焉。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若失,社稷危矣!”
“战火无情,黎民何辜?为君者,当以安民为先!”
他们或许无法完全理解现代战争的逻辑,但对于民生疾苦的体会,却是共通的。看到后世子民遭受如此劫难,他们也感到了深深的痛心和一丝作为统治者的责任感。
何处是家?
对于淞沪战场的数百万难民而言,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家园已被战火摧毁,前路充满未知和危险。
他们只能如同浮萍一般,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期盼着和平的曙光能早日降临。
而他们的苦难,也成为了控诉侵略者暴行的最有力证据,成为了激发全民族抗战决心的最深沉动力!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