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军机处借调

换源:

  窗外那细微的响动之后,是死一般的寂静。

林逸握紧了枕下的匕首,手心微微出汗。他屏住呼吸,耳朵贴着窗棂,试图捕捉任何一丝异样的声音。是风吹过树叶,还是……有人?

“吱呀——”一声轻微的木头摩擦声,从院门的方向传来。

林逸的心猛地提到了嗓子眼。他翻身下床,赤着脚,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悄悄挪到门边,透过门缝向外望去。

月光下,院门口站着两个人影,由于角度和光线,看不清面容。他们似乎在低声交谈着什么。

就在林逸准备应对最坏的情况时,其中一个人影突然抬高了声音,带着几分尖细和不耐烦:“行了,别磨蹭了!皇上的旨意,耽搁了你担待得起吗?”

皇上的旨意?

林逸一怔。

另一个声音连忙道:“是,是,李总管,奴才这就去叫门。”

李总管?莫非是乾清宫总管太监李德全?他深更半夜来这里做什么?

不等林逸多想,院门被轻轻叩响了。

“林爷,林爷可在?”一个有些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是守在他院外的一个小太监。

林逸收起匕首,定了定神,扬声道:“何事?”

“林爷,乾清宫的李总管来了,说有皇上的口谕。”小太监的声音带着一丝惶恐。

果然是李德全。

林逸迅速披上外衣,整理了一下仪容,前去打开了房门,再打开院门。

院门口,李德全背着手,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身后跟着两名小太监,手里提着宫灯,照亮了他阴沉的脸。

“奴才小林子,参见李总管。”林逸躬身行礼。

李德全斜睨了他一眼,声音不带一丝温度:“林逸接旨。”

林逸心中一凛,连忙跪下:“奴才林逸,恭听圣谕。”

李德全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皇上口谕: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林逸,于清查内务府账目一案中,尚算用心。朕体恤其劳苦,亦念其于案中屡受惊扰。兹特调尔至军机处,暂充额外章京,协助抄缮文书。待内务府一案了结,再另行任用。钦此。”

军机处?额外章京?协助抄缮文书?

林逸跪在地上,心中翻江倒海。这道旨意来得太过突然,也太过出乎他的意料。

军机处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清朝的权力中枢,是皇帝的秘书班子和最高决策机构!虽然只是“额外章京”,负责“抄缮文书”,听起来是个打杂的,但能进入军机处,哪怕只是站在门槛边上,也是无数官员梦寐以求的。

康熙爷这是……什么意思?

“林逸,还不谢恩?”李德全见他愣神,冷冷地提醒了一句。

林逸猛然回过神来,连忙叩首:“奴才林逸,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来吧。”李德全的声音依旧平淡,“明日一早,自去军机处报到。军机处的规矩,比内务府严得多,你好自为之。”

“奴才明白,谢李总管提点。”林逸恭敬地说道。

李德全嗯了一声,不再多言,转身带着人便走了,仿佛只是来传达一个微不足道的命令。

直到李德全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林逸才缓缓站起身,额头上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他回到房中,坐在桌边,久久无法平静。

康熙爷的这道旨意,用意太深了。

说是体恤他劳苦,念他受惊扰,所以调他去军机处。这听起来像是保护。内务府如今是龙潭虎穴,他这个引发风暴的人,确实是众矢之的,随时可能被人暗算。军机处守卫森严,远比内务府安全。

但仅仅是保护吗?

恐怕不止。

“置于朕的眼皮底下,进一步观察和使用。”林逸想起了裕王信中的话。

军机大臣们每日都要面圣,在军机处当差,等于时刻都在皇帝的注视之下。康熙爷是想更近距离地看看,他这个屡屡引发事端,又似乎总能化险为夷的小太监,究竟有几斤几两。

而且,军机处文书繁忙,需要人手协助抄缮,这也是事实。或许,康熙爷也想看看他的“才能”,是否真的仅限于查账和“小聪明”。

保护,观察,使用……帝王心术,果然深不可测。

这一夜,林逸几乎未眠。

第二日一早,他换上了一身七品官的补服——虽然是“额外章京”,没有品级,但进出军机处,总不能再穿太监的衣服。这是李德全昨夜派人送来的,连同腰牌文书一并送达,显然是早就准备好的。

他简单用了些早膳,便独自一人,怀着忐忑的心情,向着紫禁城西北角的军机处走去。

军机处位于隆宗门内,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院落,与乾清宫近在咫尺。这里没有内务府的喧嚣和油滑,空气中都透着一股肃穆和紧张。

门口有护军骁骑营的侍卫站岗,盘查极严。林逸出示了腰牌和调令文书,才被放行。

进入院内,只见几间简朴的平房,与军机处显赫的地位似乎有些不符。院子里,不时有身着各色官服的人员匆匆走过,人人面色严肃,脚步匆忙,手中大多捧着文书卷宗。

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纸张特有的味道,偶尔传来低低的交谈声和翻阅纸张的沙沙声。

一个身穿蓝色官服,看起来像是笔帖式的中年官员见他进来,便主动上前问道:“阁下是新调来的林章京?”

“不敢当,在下林逸,奉旨前来军机处效力。”林逸连忙躬身行礼。

那官员点了点头:“在下军机处领班章京张廷玉的书记官,姓王。林章京随我来吧,张大人吩咐过了。”

“有劳王大人。”

王书记官将林逸领到一间略显拥挤的偏房。房间里摆着几张书案,几名年轻的章京和笔帖式正在埋头奋笔疾书,连头都顾不上抬。

“林章京,你暂且在这里当值。”王书记官指了指角落里一张空着的书案,“这是今日要抄录的几份邸报和一些旧档,你先熟悉一下。军机处的文书,一字一句都马虎不得,务必清晰工整,不得有任何错漏涂改。”

“是,下官明白。”林逸应道。

书案上已经堆放了不少卷宗。林逸拿起最上面的一份,是一份刚从通政司送来的外省督抚的奏报摘要。字迹是标准的馆阁体,工整秀丽。

“军机处的规矩多,林章京初来乍到,若有不明之处,可随时问我等。”王书记官说完,又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便转身离去了。

林逸坐在书案后,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文书,心中感慨万千。

从一个即将问斩的死囚,到内务府的小太监,再到如今军机处的额外章京,他的人生轨迹,在这短短几个月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知道,军机处虽然暂时安全,但这里的每一个人,每一份文书,都可能与大清朝的命运息息相关。这里的争斗,或许不像内务府那样赤裸裸,但只会更加隐晦,更加凶险。

他拿起笔,蘸了蘸墨,开始了他军机处“抄书匠”的第一天。

他抄写得很慢,很仔细。不仅仅是为了保证不出错,更是为了从这些枯燥的文字中,尽可能地汲取信息。

“啪!”旁边一个年轻的笔帖式似乎因为抄错了字,烦躁地将手中的毛笔摔在了桌上。

“又写错了!这该死的!”他低声咒骂了一句,拿起一张废纸,用力地擦拭着。

林逸没有抬头,继续抄写着自己的文书。

日头渐渐升高,房间里有些闷热。除了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再无其他。

临近午时,一个穿着青色褂子的小苏拉(杂役太监)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给每张书案上都送来了一份简单的膳食,不过是两个馒头,一碗菜粥,外加一小碟咸菜。

“林章京,用膳了。”小苏拉将食盒放在林逸桌上。

“有劳了。”林逸点了点头。

他拿起馒头,慢慢地啃着。味道自然比不上御膳房,甚至不如他在广储司当差时的伙食。但此刻,他却觉得这粗茶淡饭,别有一番滋味。

至少,暂时不用担心有人在饭菜里下毒了。

“听说了吗?今儿一早,内务府营造司的掌司萨大人,还有广储司的库掌崔公公,都被锁拿进刑部大牢了!”邻桌一个章京一边吃饭,一边压低声音对同伴说道。

“哦?这么快就又有大鱼落网了?”另一个章京显然很感兴趣,“这回皇上是动真格的了,内务府怕是要被翻个底朝天了。”

“可不是嘛!听说都是因为账目不清,贪墨了上百万两银子!啧啧,真是胆大包天!”

林逸默默地听着他们的议论,心中却在想,内务府的这场风暴,究竟会持续多久,又会牵连多少人?而他,又何时才能真正摆脱这个漩涡?

正思索间,房门突然被人从外面推开。

一个身着二品顶戴,面容清癯,眼神锐利的中年官员,在一众章京和笔帖式的簇拥下,走了进来。

房间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立刻起身行礼。

“参见张中堂!”

张中堂?林逸心中一动,莫非此人便是军机大臣,领班军机章京,日后的大学士张廷玉?

张廷玉目光在房中扫视一圈,最后落在了林逸身上。

“你,就是新来的林逸?”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读书三件事:阅读,收藏,加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