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棋势如潮 4

换源:

  (第六回)四象归一

长江的夜雾笼罩着武昌城。源潮站在黄鹤楼最高层,面前摆着四张棋盘——每张棋盘对面都放着一件信物:象牙将棋、金翅徽章、玉梅花和橘子玉坠。

“他们真会来吗?“晶彩不安地望向楼下。江风掀起她的鬓发,露出光洁的额头。

源潮摩挲着那本空白《棋势如潮》的扉页:“四大古谱传人从不食言。“话音刚落,楼梯传来脚步声。

最先出现的是洞玄先生,灰袍在风中猎猎作响。接着是金鹏尊者,白衣胜雪。梅隐居士踏着月光而来,身后跟着橘庵老人,红袍如焰。四人各就各位,却都闭目不语。

“四位前辈...“源潮刚要开口,橘庵突然抬手打断:

“最后一关——四局同弈,盲棋。“

源潮倒吸一口凉气。盲棋已是对棋手记忆力的极致考验,何况同时对阵四位绝世高手!晶彩悄悄握住他的手腕,将一枚精致的铜怀表塞入他掌心。

“我改良过,“她耳语道,“每个齿轮对应一种棋路。“

怀表在掌心微微震动,如同第二颗心脏。源潮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请赐教。“

黑暗中,棋子落盘声从四个方向传来。洞玄的“自出洞来“诡异莫测,金鹏的“十八变“灵动飘忽,梅隐的“三弄“绵里藏针,橘庵的“血泪篇“杀气凛然。源潮的太阳穴突突跳动,全靠晶彩的怀表震动频率来区分四局棋路。

“第三盘,炮二平五。“他回应洞玄的攻势。

“第一盘,马八进七。“他破解金鹏的变招。

“第四盘,车九平六。“他化解橘庵的杀机。

“第二盘,卒七进一。“他反制梅隐的缠斗。

汗水浸透了他的后背。有几次,他几乎被橘庵的“对面笑“和金鹏的“夹车炮“逼入绝境,全凭怀表突然加快的震动提醒他险情。恍惚间,他仿佛看见晶彩父亲伏案修表的背影,看见四大高手年轻时切磋的身影,看见自己十六岁离家那天的晨光。

“第四盘,车六进五,将军!“源潮突然高声喝道。

一阵沉默。橘庵老人长叹:“《橘中秘》最后一式'天地同寿',竟被你用'二鬼拍门'破了。“

源潮睁开眼,发现四位老者都站在他面前。梅隐居士取出一方丝帕,轻轻拭去他额头的汗水。金鹏尊者将四件信物排成一圈,洞玄先生则展开那卷空白棋谱。

“三十年前,“洞玄声音沙哑,“我们四人立誓要找到能融合四大古谱的传人。“

橘庵接口:“为此我们各自隐居,等待真正的棋才出现。“

源潮愕然:“那之前的比试...“

“都是考验。“梅隐微笑,“从你在扬州破解'洞中观天'那一刻,我们就知道是你。“

晶彩突然颤抖着指向《棋势如潮》的扉页:“这字迹...是家父的笔迹!“

四大高手交换了一个眼神。金鹏轻声道:“你父亲李钟毓,是唯一同时学过四大古谱的人。这本棋谱的名字,是他二十年前就定下的。“

雷声隐隐,夏日的暴雨说来就来。四大高手告辞时,洞玄留下意味深长的话:“明日辰时,归元寺见。有些事,该让你们知道了。“

暴雨倾盆而下,源潮和晶彩被困在黄鹤楼附近的古亭里。雨帘将世界隔绝在外,怀表的滴答声格外清晰。源潮突然发现表盖内侧刻着一行小字:“潮起潮落,彩云常伴“。

“这是我十六时刻的。“晶彩耳根通红,“那时你们刚搬走...“

源潮心脏狂跳。他从棋囊中取出一枚磨得发亮的黑卒,轻轻一掰,竟分成两半——里面藏着一枚小巧的心形红玉。

“我离家那年就开始雕了,“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本想等成为一流棋手就...但每次见到你,就拿不出手。“

晶彩的眼泪落在红玉上。窗外电闪雷鸣,源潮终于鼓起勇气:“晶彩,我...“

“我知道。“晶彩将额头抵在他肩上,“我等的从来不是天下第一的棋手,而是那个在雨里为我撑伞的少年。“

雨声淹没了后面的言语。远处,四位老者站在归元寺的屋檐下,望着相拥的剪影微笑。金鹏展开一卷崭新的绢帛,开始记录这局名为“人生“的棋。

(第七回)棋势如潮

归元寺的千年银杏树下,摆着一张奇特的五角棋桌。四大高手各坐一方,源潮和晶彩共坐一方。桌上没有棋子,只有一本即将完成的《棋势如潮》。

“你父亲与'琴仙'的故事,该让你知道了。“梅隐对晶彩柔声道,“当年他们如同现在的你们,一个痴棋,一个擅琴。“

洞玄取出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钟表匠与一位抱琴女子并肩而立,女子腹部微微隆起。

“你母亲就是'琴仙'。“橘庵叹息,“她临终前将毕生琴谱化作棋谱,就是你父亲后来研究的《蕉窗逸品》。“

晶彩颤抖着接过照片。源潮突然明白为何她修表时总有弹琴般的韵律,那是融在血脉里的记忆。

金鹏展开棋谱最后一页:“《棋势如潮》分四卷,前三卷是四大古谱精要,最后一卷...“他指向源潮与四大高手的所有对局记录,“是你的'潮汐流'。“

“还有这个。“梅隐取出一个锦囊,倒出两枚玉雕棋子——一将一帅,却设计得可以严丝合缝地嵌在一起。

源潮和晶彩各执一子,当棋子“咔嗒“合拢时,四大高手同时起身行礼。这是棋坛最高礼节,意味着承认对方已达化境。

三年后,上海最繁华的南京路上开了家“潮彩棋苑“。进门处挂着四大高手联名的匾额,厅中央的玻璃柜里陈列着那本《棋势如潮》。常有棋友慕名而来,只为看一眼传说中的“双子棋“。

某个雨夜,源潮教完最后一班学生,发现晶彩在里间调试一个新做的棋钟。钟面刻着梅兰竹菊,指针却是小小的将帅形状。

“四大师叔来信,“晶彩抬头微笑,“问我们何时要孩子,他们好准备新的棋谱教材。“

源潮笑着揽住她的肩。窗外雨丝纷飞,如同十六岁那年的江南梅雨。柜台下,那枚心形红玉棋子静静躺在玻璃匣中,旁边是晶彩当年撑过的油纸伞。

夜深了,棋院的灯火一盏盏熄灭。最后剩下的,只有老梅树下那盏不灭的风灯,和灯下那本永远翻开的《棋势如潮》。扉页上,两颗紧紧相依的棋子图案下方,题着一行小字:

“棋如人生,落子无悔;情似棋局,步步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