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橘中秘
武当山的石阶在暮色中泛着青光。源潮数着脚下的台阶,第三百六十一级处,青石表面凹陷成碗状,据说是历代道士练剑踏出的足迹。
“歇会儿吧。“晶彩拉住他的衣袖,指着石阶旁一株斜生的古松,“你看那树根,像不像'卧槽马'的棋形?“
源潮顺着她手指望去,虬结的树根果然如马腿般屈伸有度。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那本空白棋谱:“四大古谱只剩《橘中秘》了,可这书名...“
“《棋势如潮》...“晶彩指尖轻抚烫金题字,“我总觉得在哪里见过这字迹。“
山风掠过,掀起棋谱扉页。源潮急忙按住,却见晶彩的侧脸在夕阳下镀了一层金边,睫毛投下的阴影微微颤动。他喉结滚动,想说些什么,却被上方传来的钟声打断。
紫霄宫前的石坪空无一人,唯有紫檀棋盘静置中央,三十二枚棋子分列楚河汉界两侧,在暮色中泛着温润的光。
“橘庵老人云游去了。“扫地的小道士告诉他们,“师父留话说,若有人持四件信物而来,可先研习壁上棋局。“
宫墙悬挂的四幅绢画令源潮屏息——春洞幽深处,白衣老者对弈仙鹤;夏鹏展翅时,青年才俊指间金棋生辉;秋梅傲霜图,素衣女子落子梅枝;冬橘垂金画,红袍老翁笑捻银须。每幅画下方都刻着一局残棋。
“这是四大古谱的魂髓。“源潮声音发紧。他伸手触碰《冬橘图》下方的棋局,突然听见阴影里传来“咔嗒“一声轻响。
墙角坐着个红袍老者,银须垂胸,正摆弄着一座鎏金座钟。钟摆停摆,老人的眉头皱成“川“字。
“前辈...“源潮刚要行礼,老人却举起座钟:
“会修钟表吗?擒纵轮松了。“
晶彩眼睛一亮。她接过座钟,从发髻取下一根银簪,轻巧地拨动机芯。源潮看见她睫毛下的眸子专注如星,手指灵活如蝶,忽然想起十二岁那年,她也是这样修理父亲那块老怀表。
“好了。“晶彩合上后盖。随着清脆的“咔嗒“声,钟摆重新摆动,发出均匀的“滴答“声。
橘庵老人仰天大笑,袖中哗啦啦倒出数十枚棋子:“好!不愧是'钟表李'的传人!“他转向源潮,“你可知《橘中秘》与其他古谱有何不同?“
源潮思索道:“《橘中秘》专研败局中的杀机。“
“不错。“老人将一枚红帅拍在棋盘天元位,“所以这最后一课,我要你输得心服口服。“
火把依次点燃时,棋盘成了战场。橘庵执红先走,第一步竟是冷僻的“九尾龟“开局——边兵缓进如龟爬,却暗藏杀机。源潮以“屏风马“应对,黑卒如铁索横江。
“《橘中秘》第三十六变'叶底藏花'。“老人突然车沉底线。红车看似送死,却与双炮形成“重炮“绝杀之势。
源潮额头沁汗。他尝试多种解围之法,却发现无论如何应对,三步内必被“大刀剜心“——中卒将被活活剜去,导致防线崩溃。
“这是'血泪篇'起手式。“橘庵的银须在火光中闪烁,“十步之内,你必败无疑。“
怀表在源潮掌心震动。他想起晶彩修理擒纵轮时的专注神情——有时最复杂的故障,只需要调整最微小的齿轮。他猛然睁大眼睛,放弃防守,反而走出一记看似自杀的“沉底车“。
橘庵眉头一皱:“弃车?“
“是转换。“源潮声音因兴奋而颤抖。当红方吃车后,黑方突然以“闷宫“杀法反击——炮镇中路,马踏连营,竟在绝境中反败为胜!
火把“噼啪“作响。橘庵盯着棋盘良久,突然将棋子尽数拂乱:“好一个'潮汐流'!以'血泪篇'反制'血泪篇',妙!“
他从怀中取出一枚晶莹剔透的橘子玉坠:“四大古谱,你已尽得真传。“
小道士匆匆跑来:“师父!有人送来贺礼!“
檀木匣中的空白棋谱《棋势如潮》让源潮和晶彩面面相觑。橘庵却抚须微笑:“看来那三个老家伙早就准备好了。“
下山路上,晶彩忽然问:“你知道为何叫《棋势如潮》吗?“
源潮摇头。晶彩轻触棋谱封面:“潮汐因月相而生,而月有阴晴圆缺...真正的棋势,不在于永远高涨,而在于...“她的声音轻柔如羽,“在于永远不枯竭。“
山风掠过,吹乱她额前碎发。源潮伸手为她拢发,指尖不小心触到她温热的耳垂。两人同时红了脸,一前一后走着,影子却在石阶上紧紧相依。
远处山巅,四个身影并肩而立。洞玄展开空白绢帛,金鹏执笔蘸墨,梅隐轻声诵读,橘庵排出三十二枚棋子——他们正在记录源潮与四大古谱的每一局对决。
“那孩子下棋时,“梅隐忽然说,“总不自觉地看向那姑娘。“
“就像当年'棋痴'看'琴仙'。“橘庵叹息,“不过这次...“
金鹏的笔尖在绢帛上飞舞:“这次《棋势如潮》将见证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