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梅花三弄
杭州的雨细如牛毛,落在西湖上泛起无数涟漪。源潮和晶彩坐在孤山脚下的茶亭里,面前的棋盘摆着昨日与金鹏对决的残局。
“梅隐居士每月只在初一、十五接见访客。“晶彩指尖轻点棋盘上的黑马,“还有三天。“
源潮凝视着她手指移动的轨迹。十年过去,晶彩的指尖不再有修钟表留下的细小划痕,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优雅的力度。她将黑马轻轻提起,落在红帅的斜对角。
“八角马?“源潮皱眉,“但这会给红方留出平帅解围的机会。“
晶彩嘴角微扬,将红帅往右移动一格:“如果这样呢?“
源潮突然看清了局势——这竟是一个精妙的“困毙“!黑马不仅封锁了红帅的出路,更与远处的黑炮形成暗合。他抬头正想说话,却发现晶彩的脸近在咫尺,能闻到她发间淡淡的桂花香。
“你...比十年前更懂棋了。“源潮喉结滚动。
晶彩退回座位,耳尖微红:“钟表的齿轮咬合,和棋子的牵制,道理是相通的。“
雨声渐密,茶亭外传来卖藕粉的吆喝。源潮想起什么,从行囊中取出洞玄先生留下的那句话:“'若洞中有金梅;定秘花十八手'——你可明白其中含义?“
晶彩接过泛黄的纸条,眉头轻蹙:“像是拆字谜。'洞中'取'同','金梅'指金鹏和梅隐...“她的声音戛然而止,指向远处。
柳树下,一个撑着青竹伞的身影正缓步离去。伞面微抬的瞬间,露出半张清丽绝俗的侧脸——正是传说中的梅隐居士。
十五日清晨,孤山梅林还笼罩在晨雾中。梅隐居士的草庐前摆着一张紫檀棋桌,桌角刻着小小的梅花印记。当这位传说中的棋手走出来时,源潮惊讶地发现她竟是个四十出头的女子,一袭素白长衫,发间只簪一支木雕梅花。
“金鹏的传人?“梅隐的声音如山涧清泉,“他的棋太浮躁。“
源潮躬身行礼:“晚辈源潮,求教'梅花谱'真谛。“
梅隐不答,只是从袖中排出三枚棋子——红帅、黑将、黑马,在棋盘上摆出一个简单局面。
“破此局,方有资格与我对弈。“
源潮凝视棋盘:红帅居中,黑将占肋,黑马正对红帅形成“钓鱼马“之势。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他尝试推演几种变化,却发现无论如何红方都难逃一败。
“这是'梅花三弄'第一式'寒梅映雪'。“梅隐轻拂衣袖,“明日此时,我等你答案。“
回客栈的路上,源潮眉头紧锁。晶彩忽然拉住他的衣袖:“看那个钟楼。“
夕阳下,古老的钟楼机械窗里,齿轮正在缓缓转动。晶彩轻声道:“父亲说过,最复杂的机械往往用最简单的原理——那个残局缺的不是解法,而是...“
“而是初始条件!“源潮猛地顿住脚步,“棋盘外还有子!“
次日清晨,当源潮在棋盘边排出一枚红相时,梅隐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梅花谱》讲究'有梅无梅',显隐相生。“源潮将红相落在底线,“此相虽未在初始局中,却始终存在——如同梅花香气,看不见,但闻得到。“
梅隐终于露出微笑:“有意思。不过这才第一弄。“
接下来的对局让源潮体会到什么叫“柔中带刚“。梅隐的棋看似平和,却如梅枝般坚韧难折。当她使出“冷香暗度“的绝招时,红方双车竟被活活困死在自己阵营。源潮额头沁出冷汗,瞥见站在远处的晶彩正焦急地比划着钟表指针的手势。
灵光乍现,源潮突然改变策略,以“双马饮泉“的变招应对。这招脱胎于传统“双马饮泉“,却加入了“潮汐流“的节奏变化——先退后进,如同月相盈亏。
梅隐的指尖第一次悬停在半空。良久,她轻叹一声:“三十年了,你是第一个破解'三弄'的人。“她从怀中取出一片薄如蝉翼的玉梅花,“橘庵在武当山紫霄宫。小心他的'橘中秘'最后一式——'血泪篇'。“
就在源潮接过信物的刹那,梅隐突然看向晶彩:“小姑娘,你父亲可好?“
晶彩浑身一震:“您认识家父?“
“当年江南第一钟表匠,也是最好的棋谱收藏家。“梅隐意味深长地说,“他留下的那本《蕉窗逸品》,用得可好?“
离开孤山时,源潮发现晶彩神色恍惚。细雨又起,他撑开油纸伞,不自觉地朝晶彩那边倾斜。伞下空间狭小,他能感觉到晶彩的肩膀微微发抖。
“你冷吗?“
晶彩摇头,却突然指向湖边一棵老梅树:“你看,明明不是花期,却有一朵早开的梅花。“
源潮顺着她手指方向望去,果然看见一点粉白隐在绿叶间。当他转回头,发现晶彩正凝视着自己,眼中似有千言万语。
“下一站是武当山。“源潮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你...还愿意同行吗?“
晶彩低下头,手指绞着衣角:“源潮,你知道为什么象棋里'将'和'帅'不能见面吗?“
“因为两军对垒,主帅相见必有一伤。“
“可我们现在是同一边的呀。“晶彩突然抬头笑了,雨滴顺着她的睫毛滑落,“就像这伞,总要有人撑着才不会被淋湿。“
源潮突然有种冲动想握住她的手,却被远处一阵笛声打断。山坡上,梅隐居士与另外三个身影并肩而立——灰衣的洞玄、白衣的金鹏,还有一个未曾谋面的红袍老者。四人静静望着他们,转眼又消失在雨雾中。
“四大高手...“源潮喃喃道,“他们为何聚在一起?“
晶彩望着四人消失的方向,轻声道:“或许他们一直在等一个人——等一个能融合四大古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