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金鹏振翅
峨眉山的雾气在黎明时分最浓,像一层乳白色的纱幔笼罩着山峦。源潮踏着湿滑的石阶向上攀登,背上的行囊里装着谭溪涧赠予的棋谱和那枚从不离身的红炮棋子。
山路越来越陡,石阶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凿在峭壁上的狭窄栈道。源潮贴着岩壁前行,脚下是万丈深渊。三日前,他在山脚的报国寺打听到,释觉大师确实隐居在金顶附近,但极少见客,唯有月圆之夜偶尔会与有缘人下棋。
今日正是十五。
正午时分,源潮终于登上金顶。云海在脚下翻滚,阳光穿透云层,在云雾间投射出绚丽的佛光。一座简陋的茅庵孤悬在悬崖边,庵前一块平坦的巨石上刻着棋盘纹路。
“施主远道而来,是为棋还是为佛?“
声音从身后传来,源潮转身,见一位身着褐色僧衣的老者立于云海之畔。老僧面容清癯,眉须皆白,手持一串乌木佛珠,最奇特的是他的眼睛——一黑一蓝,宛若阴阳。
“晚辈源潮,为'金鹏十八变'而来。“源潮合十行礼。
释觉大师的异色双眸微微闪动:“谭溪涧那老家伙输给你了?“不等回答,他转身走向悬崖边的石棋盘,“来罢,月圆之前,我们下一局。“
棋盘刻在突出悬崖的巨石上,对弈者需盘坐在悬崖边缘,稍有不慎便会坠入万丈深渊。源潮稳住心神,在释觉大师对面坐下。山风呼啸,吹动两人的衣袍。
“你执红先行。“释觉大师从袖中取出棋子,竟是玉石雕成,在阳光下晶莹剔透。
源潮深吸一口气,走出炮二平五的中炮开局。释觉大师微微一笑,应以马8进7,形成屏风马之势。前十步,双方落子如飞,棋局平稳发展。
第十一步,释觉大师突然走出一手怪招——象3进5,飞象过河。
“金鹏展翅。“释觉大师轻声道,“看施主如何应对。“
源潮眉头紧锁。象通常不过河,这手棋违背常理,却暗藏杀机。他思考良久,决定兵五进一,加强中心控制。释觉大师随即车9平8,亮出左车。
随着棋局深入,释觉大师的棋风越来越诡异。他的棋子看似散乱无章,却隐隐形成某种阵势,仿佛一只金翅大鹏在棋盘上空盘旋,随时可能俯冲而下。
第二十三步,释觉大师炮8平5,弃炮打相。源潮若吃炮,将陷入“天地炮“的杀局;若不吃,则失先手。悬崖上的风更大了,源潮的衣袍猎猎作响,额头上渗出细密汗珠。
思考半刻钟后,源潮走出一步令释觉大师挑眉的棋——士6进5,主动送士。
“好胆识!“释觉大师赞叹,“以弃士破解天地炮,老衲多年未见如此果决之人。“
源潮的弃士确实打乱了释觉大师的计划。棋局进入中盘缠斗,双方各展所长。释觉大师的“金鹏十八变“确实名不虚传,棋路变化莫测,时而如大鹏展翅般大开大合,时而如鹰隼捕食般凌厉精准。
第五十七步,释觉大师突然将一颗黑车推至源潮面前的红帅旁——车4进5,将军。
源潮心头一震。这看似简单的将军背后,隐藏着至少三步后的“大刀剜心“杀着。他环视棋盘,寻找解围之策。山风卷起云雾,在棋盘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就在这光影交错间,源潮看到了破局之法。他走出马三进四,跳马挡车,同时暗伏“马后炮“的反击。释觉大师不得不车4退3防守,源潮趁机炮五平三,转移火力。
第七十九步,棋局进入白热化。释觉大师的“金鹏十八变“已施展到第十五变,源潮的防线几近崩溃,但他咬牙坚持,同时暗中布置“二鬼拍门“的杀局。
“施主棋风如潮,涨落有序,难怪能破谭溪涧的洞玄变。“释觉大师凝视棋盘,“最后一变,请品鉴。“
他走出卒7进1,看似平凡的一步兵,却将整个棋局导向一个精妙的“对面笑“杀局——黑方将在七步之后形成双将绝杀。
源潮盯着棋盘,手指无意识地摸向口袋里的红炮棋子。就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他突然想起谭溪涧棋谱扉页上的那句话:“棋中之王非象莫属“。
“象...象!“源潮眼前一亮,走出了一步令释觉大师震惊的棋——相五退三,飞象回底线。
“这是...?“
“象守紫微。“源潮声音坚定,“金鹏虽能翱翔九天,却飞不过紫微垣。“
这一步彻底打乱了释觉大师的计划。原本的杀着因象的回防而失效,而源潮的反击却如潮水般涌来。第九十六步,源潮以“夹车炮“完成绝杀。
释觉大师凝视棋盘良久,突然仰天大笑:“好一个'象守紫微'!老衲输了。“他从怀中取出一卷泛黄的绢册,“这是'金鹏十八变'全谱,今日归你了。“
源潮双手接过,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若洞中有金梅“。
“这半句话是何意?“源潮问道。
释觉大师神秘一笑:“与谭溪涧给你的半句合起来,便是破解'梅花谱'的钥匙。“他起身望向云海,“下一个你要挑战的是洛阳梅家的'梅花谱'传人梅三弄吧?“
源潮点头:“大师如何知晓?“
“四大古谱本同出一源。“释觉大师的异色双眸映照着夕阳,“'自出洞来'为基,'金鹏'为变,'梅花'为形,'橘中'为神。当你集齐四谱,自会明白'棋中之王非象莫属'的真谛。“
源潮深深一揖:“多谢大师指点。“
下山时,夕阳将云海染成金色。源潮回望金顶,释觉大师的身影已融入暮色。他摸出怀中的红炮棋子,轻声念道:“若洞中有金梅...“山风拂过,仿佛在回应这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