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选兵风云

换源:

  秦家的新年过得热闹非凡且温馨满溢。一家人其乐融融。

秦琼淡出朝堂已久,鲜少与人往来,过年期间前来串门拜年的人寥寥无几,也就只有程知节等几人。贞观时期,官场风气清正廉洁,官员间走亲访友,也鲜少赠送贵重礼品。像程知节这般的大人物前来拜年,也不过送了一包普州的土特产,秦家则设酒款待。

除了享受亲情,秦怀道比所有人都忙碌,因正月十五的皇帝选兵日日益临近,他要抓紧时间提升武艺。故而,哪怕是大年三十或新春初一,他也要苦练数时辰,不敢有丝毫懈怠。

见他如此勤奋,秦琼和程知节自是满意,就连秦通和秦斌这两位兄长,也对秦怀道彻底改观,赞不绝口。

秦家整体而言,家庭氛围和睦温馨,嫡庶之间亦无大的嫌隙。两个兄长已在朝堂混迹数年,一文一武,他们的经验和见识让秦怀道受益匪浅。过年这段时间的相处,秦怀道与两位兄长的感情逐渐加深,三兄弟时常聚在一起品酒畅谈,无话不说。

眼瞅着元宵节渐近,秦怀道心中的忐忑却与日俱增。倒非因皇帝选兵而紧张,而是大神棍袁天罡预言的秦琼寿命……这些日子,秦怀道时刻留意秦琼的一举一动,却发现他非但没有命不久矣的迹象,反倒愈发精神,身体愈发康健。有一回,秦琼小酌后兴致大发,竟让秦怀道三兄弟联手与他一战,竟也不落下风!

一家人惊叹不已,个个心中暗自欣喜。

正月十四晚,秦琼将秦怀道叫入房中,询问道。

“三郎,明日便是皇帝选兵日,为父观你的武艺,应当是差不离了。不出意外,年轻一辈中能胜你的应不多。”秦琼说道,“不过,李恪那边,你打算如何交待?即便离开吴王府去皇帝身边当差名正言顺,也莫要得罪了他。毕竟,他对我们秦家唯有善意,并无恶意。”

“爹,此事,其实早已解决……”秦怀道遂将年前与李恪谈话之事告知秦琼。自然,有关四妹霜儿之事被略去了。

“李恪,实乃聪慧之人,此点像极了陛下!”秦琼听完,啧啧称叹。

“何意?”秦怀道问道。

秦琼轻抚长髯,悠然道:“三郎啊,你虽聪慧,然毕竟年轻,仕途经验尚浅。有些事身处其中,你难以看清。或许为父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你难道未觉,李恪此乃欲擒故纵?”

“有么?”秦怀道微微一怔,问道。

秦琼微微一笑,说道:“但凡上位者,皆有其御下之术。皇帝如此,皇帝之子李恪,亦如此。巧合的是,他们皆用上了最强有力的武器——感情!”

“爹,孩儿明白您的意思了。”秦怀道微皱眉头,说道,“您是说,李恪听闻我要参加选兵之事,知晓留我不住,故而顺水推舟,表示乐意送我离开,让我在情感上对他有所亏欠,是么?”

“正是。”秦琼说道,“这与皇帝处理武媚娘一事,何其相似?不过,也唯有雄才大略、心胸宽广的上位者,方有可能施展此等御下之术。当年陛下还是秦王时,其手下臣将,包括为父在内,谁不对他感恩戴德、死心塌地?缘由便是,皇帝陛下最擅于在情感上征服属下,‘拘其身不如诛其心’,此等手段何等高明!”

“父亲所言极是。”秦怀道轻叹一声,说道,“如今,孩儿确有亏欠李恪之感。他举荐我入仕,为我说媒,又承诺为我加官,平素对我礼遇有加,待我如兄弟,从不将我视作属下或奴仆。如今,我却要另觅高枝,于情于理,我确是欠了他的。”

“大丈夫知恩图报,日后有机会还恩便是。”秦琼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尤其是此等小恩小惠、儿女情长。李恪对你诸多恩情,重要缘由之一不正是四丫儿?故而,他亦有所图,你无需背负情感包袱。明日,你轻装上阵,坦然参加皇帝选兵——务必夺魁,否则莫要归家!”

“是,父亲!”

贞观十一年春,正月十五,晴,微风。

关内的早春,依旧寒冷刺骨。皇城的朱墙绿瓦上尚有未解冻的冰棱。阳光映照下,五彩光芒折射而出,一串串细密的水珠缓缓淌下,在下方雪地溅出小坑,汇作涓涓细流。

初次踏入皇城,秦怀道大饱眼福,大唐的宫殿群气势恢宏,远胜前世所见的满清紫禁城十倍有余。

皇帝选兵之地,设于皇城太极宫北面那声名赫赫的玄武门,左监门卫大校场上。此刻,已是人山人海,数以千计的御林军严阵以待,掌控着现场秩序,近万人的场地,秩序井然,毫无杂乱之象。

去年,李世民对大唐军制进行了一次于大唐而言具“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即施行帝都与皇城禁卫军南北衙建制。

说白了,便是将兵权更多地集中于皇帝与朝廷之手。

北衙,乃皇宫御林军的统称。亲自导演玄武门之变的李世民,深知皇宫禁卫军的厉害。往昔,大唐皇宫的禁卫军与其他府兵相同,实行上番制,常更换将领与府兵轮流值守。如今则固定下来,防卫皇城的御林军,基本皆从仕族子弟中挑选,其中将领亦相对固定,由皇帝亲自指派心腹将军统领。

南衙,则是各路府兵上番至帝都的兵马统称,包括戍卫在皇城十余里外的野战军,以及把守长安九门的兵马。

此次,李世民再度对军制进行创新改革——创建一支隶属于皇帝亲勋、不属大唐十二卫六率任何建制、只听命于皇帝一人的御前精卫部队,名曰:百骑!

实则,百骑即为皇帝的私人护卫,拥有独特身份与地位。因是新生事物,众人在感兴趣之余,皆跃跃欲试,欲入此新军,在皇帝身边当差。能常于皇帝眼前出现,晋升机遇远大于在其他军队苦熬,此乃显而易见之事。

然而,皇帝挑选百骑的标准,极为苛刻,列出的五大条件,率先令多数人望而却步。

其一,前来参选百骑者,必须为大唐的仕族门阀子弟,军武世家子弟优先,年龄于十八至四十岁之间。平民出身者勿来,哪怕自身为军队军官。大唐重视门阀出身,无可奈何。

其二,参选者的嫡亲之中,必须有一人为现任七品以上京城职事官,或本人为七品以上京城职事官。也就是说,欲参选百骑,需有人担保,仿若现今申请贷款之抵押。

其三,品行端正,且参选者自身与嫡亲无任何犯罪记录。皇帝身边岂能有作奸犯科之人,否则皇帝怎会放心后宫妃嫔儿女与财产安全。此条似乎易于理解。

其四,外貌出众。大唐向来注重仪容,女子貌美自不必说,男子若高大威猛亦为无形资本。此次选兵明文规定外貌标准:首先,身高六尺(一米八)以上,身姿挺拔,五官匀称。若为驼背弯腿、残疾缺陷或嘴歪眼斜之丑相,哪怕乃宰相或大将军之子,亦莫要来,否则被拒之门外着实难看。

其五,能文。身为仕家子弟,若为文盲则说不过去。据传,皇帝会于最后亲自考验每位入选者的文化程度。若敢徇私舞弊,后果定然凄惨。

此乃天底下最难的选兵。好在秦怀道皆符合此五条标准。

首日,于多数人而言最难的首轮“政审”与“体检”,他轻松通过。仅此一轮,便淘汰数千人,望而却步不敢参选者,更是不计其数。

而后皇帝放言,此次挑选百骑,他会于最后亲自把关。兵丁人数,严格控制在六百人。另外最受众人瞩目的,乃是这支百骑的高级军官,共四人。以“百骑使”为首,官职正五品上,与州刺史、十二卫翊府中郎将平级,相当于正团级干部。且百骑使的待遇,高于普通正五品官员;百骑使之下有三名“百骑副使”为副手,官职从五品下;接下来,还有六名旅帅与十二名队正。

这所有的二十二名武官,皆要在此次选兵中确定人选。且参选军官者,条件更为苛刻——参选百骑使与副使者,必须为三品以上朝廷大员或目前关内勋门望族之子侄。其他各级军官,亦必须有京官大员作为后盾支持。

说白了,便是百骑的军官,只需李世民身边信得过的大臣之子侄。那些远任州官或将军之子侄,莫要幻想。且参选军官者,亦要如其他普通参选者一般,先进行初审,无任何特权。

一日遴选下来,近万人遭淘汰,仅剩不足三千人。明日,这些人将进行武课比试,从中挑选六百名军士与二十二名武官。

敢来参选者,本就非等闲之辈,即便那些被苛刻条件淘汰者中,亦不乏军队中的高级军官。若能入选百骑,堪称“千里挑一”。若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军官,无疑是万里挑一。

而秦琼对秦怀道的唯一要求,便是夺魁——成为唯一的百骑使!

首日参选后,秦怀道望着万人队伍,众多青年才俊,一时压力颇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看来必须全力以赴!

自次日起,便是正式的武课考验,并实行“将兵分试”。即有资格参选军官者,与普通兵丁分开,于另一场地进行淘汰赛。

武课考验包括:翘关、射箭与马战。

翘关即举重。灵魂穿越的秦怀道,本就相当于拥有两人之力,力大无穷,此关轻松通过。挺举大石锁时毫不费力,比那些高大壮汉更为轻松,引发一片哗然。

箭艺测试更不在话下。无论是定点的“步射”“长垛”远射,还是颇具难度的骑射,秦怀道皆以头名成绩脱颖而出!

两轮测试后,秦怀道成绩独占鳌头,引人注目。

第三轮的马战测试,则相对复杂。参试者策马冲入木偶丛中,必须于疾驰的马上刺中木偶身上放置的小木块。谁刺中更多,用时更少,且未失误撞倒木偶,谁便获胜。此关,秦怀道的测试成绩依旧出色,在所有参选者中极为显眼。

次日的资格淘汰赛结束。参选军官者淘汰大半,仅剩不足四十人。而六百名军士已然确定,自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接下来,便是最为瞩目的军官选拔——将由皇帝亲自出题考验!

秦怀道成功入围最后的军官选拔赛,按理应当欣喜,可心中却有一团阴影挥之不去,令他难以开怀。

因今日便是正月十六。待到夜半子时,便是大神棍袁天罡为秦琼算定的寿终之时。

秦怀道归家,见父亲与往常无异,且听闻他在校场的表现后颇为高兴,晚间还多饮了些酒。

夜间,秦怀道借故来到父亲房中,缠着他闲聊,秦琼撵他也不走。直至熬过子时,秦琼已睡去,秦怀道这才稍感安心退出。

“居然无事!”

在房外听着父亲均匀的鼾声直至天边泛白,秦怀道这才真正松了口气,心中暗道:莫非是我的穿越带来了蝴蝶效应,改变了冥冥之中的定数,让父亲的寿命得以延长?

飞卢小说,飞要你好看!